书城教材教辅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海洋
45076700000013

第13章 化学与常规材料(3)

锗在半导体工业的开创时期广泛用于制造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不需抽真空,不需灼热灯丝,它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而且非常结实。自此,电子仪器如收音机、计算机等开始向小型化发展。

但是,锗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烯少,而且非常分散,它的提炼工艺复杂,成本非常高,能不能找到一种新的半导体材料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呢?

同锗处一主体的硅就“挺身而出”了。硅是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价格便宜。而且作为半导体材料,硅稳定性好,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因此,硅一跃而为半导体材料的主力军。

硅的重大功能在于使半导体小型化,它将许多电子器件集中在一小块硅片上,形成集成电子线路,结构越来越精细,体积越来越小。

三、熟悉而神奇的玻璃

1.透明的沙子

说起玻璃,可以列入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造玻璃的技术。在古墓里发掘出的古埃及啥舍苏支皇的项链——一串墨绿色的玻璃珠,是4000年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玻璃制品,当时比金银首饰还要珍贵呢。

今天,玻璃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非常普通的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窗玻璃、穿衣镜、灯泡、眼镜、酒瓶……都是玻璃制成的。而且直到今天,它仍被用来制作化学实验仪器。

玻璃的特点是透明,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还不怕腐蚀,用起来得心应手。

玻璃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古代一个运载天然碱的商船队在航行途中遇到大风浪,于是被迫在沙滩上过夜。他们用碱块垒起炉灶,烧火做饭,当他们收拾灶准备启航时,意外地发现沙滩上有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这就是最早发现的玻璃。

玻璃是由沙子为主要原料熔融而来的。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熔点很高,加进纯碱可以大大降低熔融的温度,使熔浆易于流动,不过这样做出来的玻璃很黏稠,像浆糊一样,能溶解在水里,我们把它叫做水玻璃,就是硅酸钠。

水玻璃的用途也很广泛。它可以用来保存鸡蛋,防止金属腐蚀,调入颜料后,还可以像油漆一样涂刷墙壁,形成一层牢固的薄膜。

要想得到玻璃,还需要向沙子、纯碱中加入石灰石“钙片”。在高温下熔融,得到和水一样流动的玻璃液,冷却后就是我们常见的玻璃了。

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可得到不同的玻璃。如果用压延法制得的压花玻璃,十分美观,透光能力又强,由于花纹的折射作用,使玻璃两边的人互相看不清,特别适用于卫生间,手术室等。又如钢丝玻璃中夹着一层钢丝网,玻璃碎裂时碎片留在网上,不会落下。

普通的窗玻璃、油瓶、酒瓶等带有淡淡的绿色,这是因为制造玻璃的原料中含有绿色的2价铁离子杂质。有些药瓶、啤酒瓶却是株黄色的,这仍然是原料中的铁杂质造成的,不是2价铁离子,而是3价铁离子。

自然界的沙子,石灰石和纯碱,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铁的化合物。要制造没有颜色的玻璃,必须要去除原料中的铁杂质。化学办法是:向玻璃熔浆中加进适量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把玻璃中绿色的2价铁离子氧化成黄色的3价铁离子,锰则变成了紫色的3价锰。黄色和紫色合成白色,玻璃就变成无色透明的了。

通过改变原料成分可以使玻璃的性能大大改观,得到满足不同需要的特种玻璃。含氧化铅较多的铅玻璃折旋光性能好,含氧化钾较多的钾玻璃耐高温,含氧化钡的玻璃则光泽好,撞击时音色动听。

2.彩色玻璃

玻璃里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会补充“染”上各种颜色,加氧化亚铜,可以得到红色玻璃;加氧化铝——绿玻璃;氧化钴——蓝玻璃;加入二氧化锰——紫玻璃……

通过调节熔炼的温度及炉焰的性质,来改变元素的化合物,有时也可使玻璃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玻璃中的铜,以高价的氧化铜存在时玻璃显蓝绿色;以低价的氧化亚铜存在时玻璃呈红色。有时,烧融一次还不能使玻璃显出色来,要进行第二次加热才能显出颜色。如名贵的金红玻璃,是在普通的玻璃配料中加入极细的金粉烧制而成的。第一次烧熔后,金以原子形式分布在玻璃中,此时玻璃并不显颜色,当再次加热至软化时,金原子互相聚合成胶状颗粒,才显出美丽的红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彩色玻璃的品种越来越丰富,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又发明了一种光致变色玻璃,它会随着光照的强弱而自动改变颜色的深浅。它的奥秘在哪里呢?

原来,这种玻璃在制作过程中,预先掺进了对光敏感的物质,如氯化银、溴化银等,还有少量氧化铜催化剂。玻璃变颜色,全是卤化银在变“魔术”。

卤化银见光分解,变成许多黑色的银微粒,均匀分布在玻璃里,玻璃镜片因此显得暗淡,阻挡光线通行。但是,分解后的银原子和卤素原子还是紧紧挨在一起的。当光线变暗时,在氧化铜的催化下,银和卤素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玻璃就又变得透明起来。

这种分解化合反应随着光线强弱的变化反复进行,使得玻璃变明变暗。而且,这种光致变色玻璃还能吸收有害的紫外线。

用它做变色眼镜,可以遮挡强光,保护眼睛;作窗玻璃,可以保持一定的光亮度,被称为“自动窗帘”;装在图书馆的玻璃上,可以保护书籍不受紫外线的破坏。因此,光致变色玻璃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3.玻璃纤维

玻璃,又硬又脆。可是,一旦将它加热拉制成比头发还要细的玻璃纤维后,它将变得像纤维一样柔软,比同样粗细的不锈钢还要坚韧。同时它还保持着玻璃的许多优点。玻璃纤维这些非凡的性能使它在许多方面大显身手。

由一根手指粗细的玻璃纤维编结的绳子,可以将一辆满载的卡车吊起来,而且它不生锈,耐高温、绝缘,可谓“绳中之王”。

玻璃纤维经过纺织,可以得到玻璃布。玻璃布既不怕酸,也不怕碱,在化工厂里深受欢迎,可用滤布,还可代替棉麻作包装袋。

玻璃纤维是非常优秀的绝缘材料。目前,我国多数电机和电器厂都已大量采用玻璃纤维作绝缘部件。

玻璃纤维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制“玻璃钢”。它是一种玻璃纤维和塑料的复合材料,由于它比钢还坚韧,既不生锈又耐腐蚀,重量也只有同体积钢的四分之一,因此被广泛用来代替钢铁制造船只、汽车、火车的外壳和机器的部件。

在医学上,玻璃纤维用来作纤维内窥镜,直接观察病人的内脏情况。另外,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光导体纤维作电话通信,目前也已完全取得成功。

如果玻璃熔化后,被高速气流或火焰吹成又细又短的纤维,这就成了洁白如雪、柔软轻盈的玻璃棉。它具有极强的保温性质,吸音效果也很好,冰箱、冷藏车都用得上它。

4,纸里包得住火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因为纸是一种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但是,有一种纸,放在火上烤,不会燃烧,只会慢慢焦化;还有一种纸,盖在燃烧的火炉上,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也不开。这种纸可以包得住火,叫做耐火纸或隔热板。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普通纸是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植物纤维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而耐火纸是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隔热纸板则是用硅酸铝或氧化铝纤维制成的,这些纤维火烧不着,熔点高,导热系数小,隔热效果好。

一般说来,玻璃纤维能耐500℃~700℃高温;硅酸铝纤维耐1200℃~1300℃高温,氧化铝纤维则耐高达2500℃的高温。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材料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

5.镜子小传

我们每天都要照照镜子,可是你知道镜子的历史吗?

在遥远的古代是没有镜子的。人们要想看看自己的模样,就站在水池边照一下。

进入青铜时代后,青铜镜出现了。那是将青铜铸成圆盘,打磨成又平整又光洁做成的。难怪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种青铜镜照出来的人影,并不明亮。在空气中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的腐蚀下,它还会生锈,须经常打磨。

后来陆续用铁、银来磨制镜子,也都克服不了这些缺点。

能不能用透明的物质把金属和空气隔绝开来呢?不使金属表面受到腐蚀呢?

13世纪后半期,威尼斯商人制成了平板玻璃之后,他们在平板玻璃后面粘上一块金属板,才制得了较为理想的镜子。当时的镜子贵得出奇。

后来用水银来代替金属板。将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它能够溶解锡,变成黏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贴在玻璃板上。

不过,涂水银的镜子反射光线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制作费时,水银又有毒,所以后来就被淘汰了。

人们开始用银代替水银。这一层银是靠化学上的“银镜反应”涂上去的。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里加进葡萄糖水,葡萄糖把看不见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制成银镜。为了防止银变暗或脱落,最后在银表面刷上一层漆来保护。

银是很贵重的金属,现在多用便宜易得的铝来制镜子。制造铝镜,是在真空中使铝蒸发,铝蒸汽凝结在玻璃面上,成为一层薄薄的铝膜,光彩照人。这种铝镜,价廉物美,深受欢迎。

真想不到,普普通通一面镜子也是几经变迁!

四、与“中国”同名——陶瓷

在今天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氏族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各种精美的陶器,其中一种著名的人面网纹盆上还刻有十几个符号,人们推测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这说明了早在文字产生之初,我们就开始了制陶的历史。

瓷器,同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一样,是我们华夏文明史的标志。我国的瓷器名扬世界,以至我们国家的西方名字是“China”,意思是“瓷器之国”。

陶器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远古的人们把用树枝编成的容器内外抹上一层黏土,使它致密无缝又耐火烧。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烧掉了,但黏土保留下来,变得更坚硬。后来,人们干脆不用树枝做骨架,用水将泥土调成泥,揉捏成各种形状,晒干后再用火烧,就得到最初的陶器。

制陶过程中,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制得的陶器坚硬耐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

陶器是用普通的黏土在1200℃~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陶器是制造瓷器的胚胎。瓷器就是选用最纯净的黏土、长石和石英先制成烧瓷,上釉后再放在窖里高温烧制而成的。

瓷器光洁防水,而且表面常常有美丽多彩的花纹。原来,在釉中加进各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烧熔后就显出不同的彩色,称为釉彩。氧化钴可产生蓝色,氧化铬产生绿色;二氧化锰产生黑色等等。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互相合作,还可产生出种种悦目的色彩来。唐代最为著名的瓷器难得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釉彩——唐三彩,它采用橙、绿、青三种色彩,色泽鲜艳,精美异常。

我国江西昌南镇,从汉朝开始就烧制白瓷,到宋朝景德年间已是盛名远扬,誉满中外了。从此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今天,景德镇瓷器已是瓷中珍品,成为人们喜欢收藏的工艺美术品。

今天,陶瓷已不仅仅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它还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工程技术材料。如化工厂里的耐酸陶瓷管道可以抗腐蚀;电器工业中利用它的绝缘性制造绝缘部件;宇宙工业中的陶瓷制造某些耐高温的关键部件;用压电陶瓷制成的“人工耳”可以使人们听到远处发出的微弱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