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消逝的文明
45072800000018

第18章 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我们祖先的发明与创造总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尤其是在历代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完善的科学技术。在中世纪时,这些最为耀眼夺目的科技就通过阿拉伯人这个“中介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这些科技发明中,最为重要的是四大发明,它们对整个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我们谈到这些古文化辉煌的过去时,我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的发明与贡献而自豪,我们为这样聪明的祖先而骄傲。可是我们现在知道它们的名字叫“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那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到它们在那个时代的重要与辉煌了呢?如果没有,你想尝试一下吗?你想知道这些发明是怎样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吗?

纸张——文明的传播载体

我们现在读书、写字,都大量的使用纸,那些光滑洁白的纸,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你知道吗?谁是纸张这种文明的传播载体的发明者呢?

都说纸是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发明的,但是他只是改进了造纸术的方法。蔡伦是一位太监,他在皇宫里专门负责皇宫用的器物。据说,他平时喜欢钻研,经常和皇宫中的造纸工匠一起讨论一些造纸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后,在他的试验下,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来加工纸,果然发现造出的纸比以前的质量好多了。这种技术的原料来源比较广泛,质量又高。到公元105年,蔡伦正式将这种纸献给了朝廷,从此,在全国开始推广这种技术,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其实,早在这之前,人们就开始使用纸了,只是这种纸是用大麻纤维作为原料的。它的来源不丰富,质量也不怎么好。

1959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灞桥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纸的残片。据鉴定,它们大约是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间的,这残片就是举世闻名的灞桥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纸张,也许这就是“蔡侯纸”的祖先吧。在纸张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是将古老的文字写在竹简、木简上面,有的富人写在帛上,但这造价太高了。而且这些都不利于记载、阅读、传播、书写。所以古人就在发展中辛苦地探索着、努力着,终于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纸。从此,我们就告别了那些沉重的、昂贵的文化载体,开创了文化史上新的纪元。

这种方便廉价的纸和造纸技术,以很快的速度由与我们相邻的阿拉伯人传向了世界,中国的科技和文化也走向了世界。纸的发明,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子弹的核心——火药

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有人说:“中国发明的火药,直接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加快了近代化的进程。”这表明火药的发明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汉代,有些方士在炼制丹药时,就已经会将硝石、硫磺等合炼在一起。由于硝石、硫磺在古代都是药物,混合后可以燃火和爆炸,所以称为火药,火药技术在明代达到了成熟。宋元时期,有很大威力的火药就被用于军事,在明朝时更先进,火箭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箭杆前端绑有火药筒,利用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物发射出去。明代的铁炮种类繁多,有的威力很大。

虽然火药是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被发明的,开始仙药没有被炼出来,人们却发明了硫磺和硝石还有木炭混合而成的火药。火药最早的记载是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丹经》一书中,他记载了配制火药的基本方法,即将硫磺和硝石混合,再加入点着火的皂角子即发生焰火。这个方子由于没有加进去炭,所以反应不是非常剧烈。直到唐代末年,三者混合的真正黑色火药方子已经出现了。这样,真正的火药就出世了。

火药发明以后,主要被用在军事方面。刚开始时,用火药制成的“火器”,主要的目的是在敌人的阵地上制造大火,火箭、火炮也只是简单的将带有火药的火球抛到敌方阵地。后来,有人在火药中加上砒霜、沥青、铁蒺藜等,还发明了一种“火器”,比以前的杀伤力更大,是最原始的炸弹。当火药传到欧洲时,欧洲人则更好地利用了它,不但用它制造了近代的大炮、火炮、枪等一系列的军事武器,还制造了真正的炸弹。火药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位“功臣”。

海洋上最早的“导航员”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坐着大型的舰艇去海洋上航行,你可以不怕迷失方向,而任意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司南可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没有这样先进的定位技术,他们是靠什么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航行的呢?他们就不怕迷失方向吗?

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早在汉代,中国人就对那时的指南工具“司南”做了详细的记载。它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有一根长柄和光滑的圆底,它是由磁石制成的。静止的时候,长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这可能就是最早的指南针。由于磁性指向工具常常被置于一个标有方向的盘上面,因此,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罗盘”。不过这种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在强烈震动和高温时容易失去磁性。

真正的指南针的制造技术最早是在沈括《梦溪笔谈》中准确地提出来的。而在这之前,由司南发展而来的指南鱼,效果也不是太好。指南鱼是一种用人造磁钢片做成的鱼形指向标,造磁方法是利用高温使铁片内部磁畴激活,置于地磁场中排序,再迅速冷却使磁畴的有序排列固定。这种方法符合物理学的规律,但是效果还是不太好。指南鱼浮在水上,可以转动。人们就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之后,终于做成了真正的指南针。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过的小铁针具有较稳固的磁性,因此就采用了这种人造磁针代替天然磁石制造指明方向的工具: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开辟了航海上的新纪元。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已经十分发达,在沿海有了许多港口。海上新道路的开辟,改变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方向,将人们的足迹从沙漠引向广阔的海洋。人们用船只载着中国的丝绸、茶叶、陶器等商品走向世界。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就是用指南针来指明方向,他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了许多国家。当指南针被传到外国后,哥伦布在指南针的帮助下,发现了新大陆。

在唐朝,诗文发展空前繁盛。人们需要一种技术,使这些精美的诗和文章广为流传,光靠手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人们就发明了印刷术。

人们从印章和石板雕制的砚台中得到启发,产生了有关印刷术的想法。将一篇文章刻在木板上,在木板上刷墨,凸起的字受墨,从而可以将文章印到纸上。这种方法可以用比较快的速度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印成许多份。满足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北宋有一个叫毕昇的人,他又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又有过磁活字、锡活字等,今天流行的铅活字在我国的15世纪就已出现。中国的印刷术和造纸术同样的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成为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