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无止境的,富人所面对的世界有着太多的诱惑。然而,在这样的富人满足欲望的同时,也会相对地迷失自我,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财富和地位就代表了自己的一切。可是当所有的一切都失去时,富人的精神就会张惶失措,无所依靠。
其实,每个人真正的价值,可以根据他轻贱和重视的对象来衡量。生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已经与我们同在了。许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碰得头破血流,然而他们却看不到,爱情、平常心和幸福都是人间的瑰宝,没有任何土地或钱财能与这些无价之宝相比。
富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诱惑,他们有太多的欲望,并随之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富人想要以清醒的心态、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就不要表现得太贪婪。富人终身劳苦而获得的财富和富人所能享受到的世俗的欢乐都只是过眼云烟,富人是不可能带着它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可以允许财富进入我们的屋内,但永远不要让它主宰我们的心灵。
富人的疾病
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工作很忙,长期以来对自己的所有悬而未决的工作都表示出一种莫名的忧虑,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而且他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不辞辛苦,几十年如一日。他常说:“在这件事情没有结果之前,我觉得头昏眼花,我回到家里,在吃完中午饭以后睡了两个小时。”更有甚者,他经常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妥当,为此他感到自己头昏眼花,精力不佳。久而久之,他患上了恐惧症。在他70岁时,他患了心脏病,不久,便心脏病发作而死亡。
“人不是很容易死亡的,他们总是自己把自己弄死。”一位法国作家这样说。
富人把自己的生命往往推入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结果毁掉自己的健康。过不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正是富人把自己拖累的原因之一。
亨利虽是一国的财政部长,掌管着一国的财富,然而他却无法逆转自己的忧虑,他已经陷入了一个欲望的漩涡,这个漩涡在不停地催促着他为了保住这个财政部长的位子而一刻不得安宁。
生活贵在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一则寓言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对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他这时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一下,玫瑰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任何物品全部变成金子,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地喊着不让女儿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
这时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想要这个点金术了,他跑到神那里,对神祈求:“神啊,请宽恕我吧,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请把我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神说:“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净。”
国王马上到河边拼命地洗双手,然后赶快跑去拥抱女儿,女儿变回了天真活泼的模样。
富人要知道追求可以成为一种快乐,欲望却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负荷。
有些富人常常感到活得累,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所求的太多。他们总希望拥有的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不断地索取,心灵自然无法得到休息。
人要生存,必须有物质做基础,但物质的索取必须有一个度。物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但是你却未必都能享受。
富人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呢?抛弃欲望的重负,轻松愉悦地享受人生那该多好啊。当生命走到尽头时,回首往昔,如果头脑中只剩下金光银影,却没有美好欢愉,生命岂不毫无色彩可言。
所以,富人要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保持内心平静,摆脱忧虑,才能得到真正健康快乐。
富人的沉闷
有一个富翁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他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一天,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教堂祈祷之后,去请教牧师:
“我虽然有了金钱,但我感觉并不幸福,我甚至不知道应该用金钱做些什么?它能买来欢乐和幸福吗?”
牧师听了他的话之后,让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说:“来来往往的人群,多么美妙啊!”
然后牧师又把富翁领到一面镜子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看到了自己,我很沉闷。”
牧师说道:“正是这样,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制作的,不同的是镜子上镀了一层银粉。单纯的玻璃让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外面美丽的世界,没有什么阻拦你的视线;而镀上银粉的镜子只能让你看到你自己,是金钱蒙蔽了你心灵的眼睛,你守着你的财富,像守着一个封闭的世界。”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若我们的眼睛是悲观的,便会将天堂视为地狱。擦亮眼睛仔细审视这个世界,乐观的眼睛可使我们从了无生趣的生活中挖掘出快乐!
你一定有过年前大扫除的经验吧。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时,是不是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为何事前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累得你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人们时常会定期清扫一下房间,淘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感觉到很舒服。实际上,做人也要时常地“清扫”一下自己,赶走那些令人烦恼的、带来压力的东西,从而轻装上路。
人生就像居家过日子东西总会越积越多,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关系、健康、知识,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疲于奔命的你,从没想过要“清扫”一下自己。我们要像那些生意人一样,时常“盘点库存”,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及时处理那些滞销的商品,否则很可能会因积压过多而拖垮你的生意。
房子清扫之后,你会觉得环境清新舒适;滞销的商品售出之后,你会觉得搬走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人及时“清扫”之后,脚步才更轻松,生活才更色彩纷呈。
大扫除的经验,让很多人懂得一个道理: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你在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让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
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掉旧的你,接纳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扫一遍”。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放手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确定不了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需要时又拾不回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全部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你至少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有些人往往不是忘记“清扫”自己,而是怯于“清扫”自己,害怕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害怕失去了就不会再找回来。
其实,你大可不必做这样痛苦的挣扎,活着需要积累,积累多了就需要“清扫”。吐故纳新,让你的身体充满新鲜的血液。
心灵如果一旦被金钱的灰尘蒙蔽,你审视事物的视线就要受到限制,看不见美好的生活,这样心中当然就没有欢乐了,更感觉不到幸福的滋味。
富人的抑郁
2003年4月1日傍晚6时41分时,香港知名影星张国荣在香港中环的文华酒店坠楼,6时45分左右送往医院急救不治身亡,享年46岁。
一代巨星张国荣在“愚人节”为什么会坠楼身亡,留下许多疑团,对他的死因是众说纷纭。他的经纪人唐鹤德接受媒体采访时流泪倾诉,张国荣患抑郁症已有二十年历史,事业与感情是患病的主要原因。
1993年,广东省茂名市一位年仅29岁的企业家在自己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在他的遗书中,留下了一行触目惊心的文字:“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而此前3个月,他一手创办的永丰面粉厂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他本人因此而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专家指出,抑郁症是比较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的,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行为产生。对于有严重自杀倾向的病人,应该立即停止其工作,进行严加看护,做到“不离视线”。尤其像张国荣这种有过自杀预兆的人,其亲属和身边的人更应该时刻注意。如果他真的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死亡,那他身边的人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专家又指出:“一般演员无法抽离角色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偶有演戏太过投入,心境因此而改变的情况,但那都是暂时的,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状况都会随时间推移而好转。”至于张国荣本人的情况,专家指出,一般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抑郁症表现有许多种,无法尽数,但明显集中在情绪低落、心境较差、睡眠有障碍、疲乏无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等现象。张国荣是公众人物,他受到的压力也许会更大,再加上他性格的原因,也许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只是也许。但因情绪问题而导致自杀,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诱因。也许是因为感情,也许是因为人生态度,也许是深藏内心不可言说的隐私……
在21世纪,我们是否应该回头看一看现代人的生活?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忙碌着,被包围在混乱的杂事、杂务,尤其是杂念之中,一颗颗跳动的心被挤压成了有气无力的皮球,在坚硬的现实中疲软地滚动着。也许是因为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丧失了内心的安全感,于是就产生了担心无事可做的恐惧,所以才急着找事来做安慰自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离真正的快乐、甚至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远。
在21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可谓达到了顶峰,人们恨不得把地球上能开发的地方都开发出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深深地被工业、电子、传媒、科技、城市等人为风景紧紧地包围着。信息的汹涌和浩大正如大海的汹涌和浩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海里沉浮着,在一层层海浪的推动下荡来荡去。也许我们并没失去什么,却凭空地感到凄惶。现代人已经很难找到宁静和从容,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行动,而是大海的力量在左右我们行动。但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奋力反抗时势的捉弄,还有可能获得抵达遥远彼岸的渺茫希望。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心已被时代的喧哗蒙住,眼睛瞎了,耳朵聋了,而思想的虚弱顺理成章,使我们丧失了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精神的问题上,任何否定和不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肯定和追求。那么如何摆脱这种游魂般的在人间飘荡的境遇呢?怎样才能过一种简单的、自在的、真实的、美的生活呢?从我们的内心开始吧。
对“成功”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没完没了地去追求大家普遍认同的来自外部世界的诱惑——大房子、新汽车、时髦服装、朋友、事业,尽管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快乐和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与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东西相比,周围的一切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
富人的孤单
有一位住在纽约市的富人,他经常旅行,旅行使他有机会放松。他有一个习惯,当他被商务战场的喧嚣搞得身心疲惫时,他便到洛杉矶城外的山里独处几天,“这里太安静了!”山里的静谧使他融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感慨造物主的奇妙大能,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独处静默可以赶走所有令人分心分神的事物,把你的注意力转而向内,使你在面对自我时,享受到轻松和愉快,并在那一团乱麻的思绪中理出清晰的思路。
静默的力量来自它的虚空,你能不断借此接受真理、希望、力量、治疗和启示。在静默中,你超越文字,与无言的世界相对;你跨过形式,探触无形的万物。在寂静祥和中,一切了然于心。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里都少有静默的时刻。回想一下,扣掉你的睡眠,上一回能让你静下来一个钟头以上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通常,你是在定时启动的收音机声中起床,在整装、吃早饭的同时看电视新闻,开车上班的路上听晨间脱口秀节目,中午饭大多在嘈杂不堪的餐厅里解决……一天就是这样过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静默的生活,以至于面对静默时,会变得手足无措。
通常在静默和独处时,最能享受到意义非凡的快乐。静默能滋养灵魂,治愈心中的创伤。它能在你和你所寄寓的那个烦嚣多事的世界之间,制造出一个绝缘带,一个可以让你不断找到重生的寂静子宫。静默自有其再生的力量,神圣不可亵渎,只要你向它叩门,它定能带你回家。
要深入沉潜的静默,独处是必要的。无论你多忙,都应该抽出独处的时间。独处并不同于孤单。当你独处时,并不是单纯地离群索居,你是和你的自我在一起,所有的你合而为一,你和自己的精神、本质结合,你与自我回归为一体。这个时候,你不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也不会意识到自己与众人暂时隔绝,你只能意识到充实的自我。只有在与自我合而为一时,你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诱发自我指引的方向,也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梦想。
独行,在营火旁静默一夜,沉思默想,是祖先们特别是首领独处的方式。然而在现代,科技夺去了我们独处和静默的机会。要找一个真正安静的地方是愈来愈难了,就连在深山里或沙漠中的宁静都不易获得。波音客机定时隆隆地划空而去;开足马力的汽车不时呼啸而过。60亿人住在这个地球上,想要彻底地独处太难了。
静默不等同于祈祷。祈祷是一种引导情感和思想,使之集中并传向源头的方式;静默却是倾听,是接纳,是有所无为。祈祷努力去探向源头,或是企图与之沟通;而静默是让自己去聆听内心的源泉之声,让自我成为源头活水的一部分。祈祷而静默,你是接受信息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