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人头地和受到他人的尊敬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欲望,这是一种上进的表现。在一定程度,它是一种兴奋剂,激起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也正是由于好些人的这种向上的欲望,使得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今天的这种出人头地的欲望越来越多地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走得越来越远。
什么是地位?我们不难回答,它是对人们给社会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嘉奖。地位不能凭空而来,人们必须不断地努力才能得到,也可以说地位是一个对大众有贡献的人的奖励,地位跟成就的价值成正比。但是,这些年来,人们不由自主地把金钱看作成功的标志,以为有了金钱就等同于有了社会地位。而且有了社会地位,这便是最终的价值目标,它成了很多人奋斗的目标,也成了衡量他人生价值的唯一的标准。
现代好些人都确信,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就可以购买那些贵重的东西,有了这些就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然后他们把这些钱和东西都聚积起来,以为这是他们的才能、成就和地位的不可磨灭的证据。在他们认识中有个错误的理论,以为只要他们赚的钱比别人多,东西比别人多他们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地位和别人的尊敬,而且把这个谬论当作真理。他们除了对银行存款上有几位数字和买这个东西花多少钱感兴趣外,对其他的什么都不感兴趣。
这有一个典型事例,大家不妨仔细看一看。
一名商人经人介绍来到伦敦看盖蒂。他是盖蒂在纽约的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客人在盖蒂家里大吹大擂了一番这几年来他赚了多少钱,而且告诉盖蒂他正准备去法国,打算在那儿买一些绘画来收藏。
“听人们说你是个很出色的名画收藏家,对绘画很有鉴赏力。我想让你帮我一个忙,告诉我哪些画廊可靠,和一些掮客的名字、住址,我可以买一些名画。”他说。
“你对什么画感兴趣呢?对哪个时代的作品或什么学派的画呢?或是你想要某位特别艺术家的作品?”盖蒂问他。
“这没什么区别,反正都一样,我只是需买一些画而已,我打算至少要花上10万元。”他又些不耐烦地回答道。
“为什么至少花10万元,不可以少一点吗?”
盖蒂对此表示不解,竟然有这样打算的。不是最高数额、而是最低数额。
“没什么可奇怪的,你知道的,”他严肃地说,“我的伙伴以前来过这一趟,买了好些画儿,大概花了75000元,想要使人们对我另眼相看我必须再多出一些钱:我至少要再花上25000元……”
这个商人如何衡量价值我们不难看出。盖蒂看得很清楚,这个商人很可悲,无论他一生做什么事,他的目标很明显也很简单,跟买画是为了显示地位一样很俗气,但更可悲的是世上这样的人还的确为数不少。
人类社会已经进步了,不再是只为了填饱肚皮不饿的阶段,我们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我们生活必需的,还有许多奢侈品,为这些东西,我们必须努力赚钱来满足这些必需品的需求。但这并不能说明金钱是一切,除了用金钱衡量外,还有许多衡量价值的方法。也许一本糟糕的小说也能卖到几块钱,而一本世界性的名著,没准几毛钱就能容易地买到一本普及版,这难道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你能说后者的价值不如前者的价值大吗,虽然后者的价钱可能只是前者的几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所以同样的,还有好多其他类型的成功。衡量人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只看他的收入,拥有金钱的多少或者所有物的价值,还有好多东西是无价的。
人类文明是一代代人们所创造的,过去的,现在的人们时时地在为人类作着自己的贡献,但是他们只得到一点或一点也没得到金钱的报酬。世界上无数个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一生都是很清贫的,甚至到死时身无分文。像凡高、贝多芬,谁又能计算出他们对人类贡献到底值多少钱?但我们当中也不会有人猜测他们是否跟一般百货公司的采购职员享有同样的收入。
设计一座美丽的公寓的人,跟那些住进去的人相比,显然我们的设计师肯定是穷人。还有比如建堤坝的工程师,他的收入比起那些因受到灌溉的田地的主人的收入可能要少得多。建筑师和工程师虽然没有那么丰厚的收入,但他们的业绩却永远留了下来,没有因他们赚的钱少,而致使他们的地位受到影响。
在这个为金钱和地位而奋斗的年代里,拿破仑·希尔真诚地告诉我们,还有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
富人的烦恼
钱并不等于幸福。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之中。因而,有钱不一定幸福。幸福不一定要有钱。
有一位倾国倾城的美貌少女,因一心迷恋钱财,贪图安逸的生活,答应嫁给一个富人;这个富人跟她爷爷一般大,整天只知道赚钱发财。
新婚时,她生活在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里。后来,她的内心充满了空虚,豪华的宫殿、盛大的宴会再也提不起她的精神了,整天以泪洗面,悲苦难言。她的朋友后来问她:
“你那么年轻貌美,生活一定很幸福吧?”
“哪里,事事不顺心,事事都争议。”
“难道就没有一致的时候吗?”
“有,那次家里失火,我们倒是一齐跑出来的。”
我们面对的是越来越紧张的生活和利益冲突,我们往往忘记了要给自己的精神洒一点香水,以驱散内心过多的烦恼。人对幸福的感觉不都是金钱可以增减的,一味地为了金钱,反使我们平添了许多无法摆脱的纠缠和不快。不但使人感到疲惫,对生活的看法也会死板起来。
在“关于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调查中,发达国家早有定论,贫与富的阶层几乎是一半对一半。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的苦难。而富人的烦恼则是埋在心里的,深度反而会更重一些,病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说明了幸福并非完全取决于贫与富。
美国有一位倡导积极思想的哲学家和神父皮尔博士,他的忠言是:“每天为你的生活洒一点香水。”平日,人们习惯于往身上或房间里洒一点香水,这样就会驱散身上和房间里的异味,使空气变得芬芳清新,让闲人感到舒畅起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的情感。当人有意识地往头脑里增添令自己振奋的情绪时,你就会变得快乐,就会有好的心情。这道理是一样的,绝无二致。
如果一个人常去注意生活中那些快乐而美好的事物,他也就会因此而变得同样快乐起来。而当一个人总是去注意那些不快乐的事情时,他的情绪同样会深受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事实。久而久之,它会发展成为一种人生的观念,甚至发展成一种病态的情绪。
每天去寻找一件美丽的事,每天去注意一件能使自己愉快的现象,你会发现,在现代生活里,它是那么的重要。它像七月暑热里的一片阴凉,能使人心旷神怡。它也能像寒冬里的一片阳光,使人感到浑身温暖。这不是简单的感受,而是人生选择幸福的基础,是人生的基本法则。
人生是一条长河,最少也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路。路边的景致无奇不有。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它本身的美丽和韵味,只注意自身的问题,那么你将无法走出你所设定的阴影。而你只要稍稍将头抬起来,去注意那些随时随地陪伴着你的景色,你的生活就会有更多的层面出现,并从中生出乐趣。
这不是小事,只要你每天如此,你就会因此而被改变。天长日久你就会变得豁达,不再计较那些小事,不去钻牛角尖。进一步去体会,你也许还躲过了一次胃痛或是其他疾病的发作。你本来没有想通的事,在如此心平气和之下,已经完全可以想通。你会发现今天的阳光真好,树木真绿,天空真蓝。
为了你的幸福,“每天为你的生活洒上一点香水”。当然,真做起来不像说的那么容易,只要你能够坚持,能够向这一方面努力。请去注意一下你身边的那些快乐的人,他们往往正是如此。一般容易感染上快乐的人,绝非只是因为金钱和利益才造就成了他们的幸福,根本不是。
东和西到底有多远?这是一个无人能准确回答的问题,然而它就像快乐与烦恼一样。快乐与烦恼到底有多远?这都在于你的选择和把握,取决于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往往总是自己没有拥有真正的生活而感到生活的不尽人意。但实际上,我们往往是没有足够的投入去热爱生活。或许,这才是我们发现烦恼的最大根源。如果你还是不能相信这一点,请回忆你快乐与幸运时候的那些片断和感觉。那时在你的情感里,一定投注了很浓的生活芬芳。
富人的苦酒
金钱有时带给人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人生一世折磨富人的不一定是金钱,而是对金钱的贪欲。
在巴拉圭有一对即将结婚的未婚夫妻,很高兴地大喊大叫,相互拥抱,因为他们中了一张“高额彩券”,奖金是七万五千美元。
可是,这对马上要结婚的新人,在中奖后隔天,就为了“谁该拥有这笔意外之财”而闹翻了;两人大吵一架,并不惜撕破脸、闹上法庭。为什么呢?因为这张彩券当时是握在未婚妻的手中,但是未婚夫则气愤地告诉法官,“那张彩券是我买的,后来她把彩券放入她的皮包内,但我也没说什么,因为她是我的未婚妻嘛!可是,她竟然这么无耻,居然敢说彩券是她的、是她买的!”
这对未婚夫妻在公堂上大声吵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丝毫不妥协、不让步,让法官伤透了脑筋。最后,法官下令,在尚未确定“谁是谁非”之前,发行彩券单位暂时不准发出这笔奖金!而两位原本马上要结婚的佳偶,因争夺奖券的归属而变成怨偶,双方也决定取消婚约。
有人说:“结婚,经常不是为了钱;离婚,却是经常为了钱!”
的确,人的私心、贪婪、嫉妒,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恶念”的祸害里。
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是心理贫穷!
有两位很虔诚的信徒,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天,他们决定一起到一个很远的圣山朝圣,并发誓不达圣地,绝不回家。
于是两位信徒出发了,他们走了一个多月后,遇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老人对他们说;“从这里到圣山还有两个星期的路程。如果你们想早日到达的话,我可以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这时,其中一位信徒起了不良之心,他小眼一转,想到:“我可不能先说,否则我可就吃亏了”。而另一个信徒也在心里嘀咕,“他的为人我清楚,他肯定不肯先说,那我也不说。”
于是两人便推诿起来,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家伙,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一个人一听,他居然恐吓自己,于是也不甘示弱,说道:“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于是这一信徒干脆把心一横,狠狠地说道:“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信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两只眼睛也立刻都瞎掉了!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
不要欺骗自己你可以获得一切,你做不到的。从心理学上来说,拥有一切甚至都不是一个健全的概念。人类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我们一直不断地想摘星星。我们拥有的越多,向往的也越多。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切。从现在起5年或者10年以后,你也许会达到你现在为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你认为拥有一切的目标。可你将会发现,它们已不能使你满足了,你会渴望更多的东西。正如多莉·帕顿所说的:“当他们说少就是多的时候,我说‘那是胡说八道!’多就是多,而我就是向往更多的东西,我一直欲望无穷。”
放弃过多的奢望,做个平凡的人,享受你现有的普通生活,你会发现你活得非常快乐幸福。
富人的快乐
再多的财富,经不住一个败家子的挥霍。如果富人太在意金钱,反而成了金钱的奴隶了。
在古代,有一个大富翁,他家里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一天,富翁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两根金条,从墙头上扔过去。
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两根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娃子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安稳,以往的快乐再也没有了。
有人看到有钱人大富大贵,以为他们很幸福,但是富人心里不一定快乐。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我们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着的律动。
财富的任何定义似乎都被纳入某种程度的口体之适。不过,多少是足够、多少是太多?
这就要看我们要什么——我们“真正”要什么。当我们开始累积而理由是“这样不错”或“因为人人都有”,那么我们可能正在招灾引祸。
如果我们在各种事物上挥霍,我们所余的资源就不够我们完成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能拥有、不能成为我们“真正”要的,在我们就是灾祸了。
物质主义就是,只因为有东西可得,就要去得。我们拜起这个“异神”的时候,就离开我们心灵所求的正道了。
解决之道呢,还是在平衡。请听听希区柯克的看法:财富未必是诅咒,贫穷也未必是福气。健康而自在的充裕比这两个极端都强。我们所有,最好足以供给日常之适,足以供文化、足以供待人、足以供基督徒之行善。过此,可能是福,亦可能非福。当然,视为我们受托以善用之物,财才是福。
我们的资源足供我们做真正想做的事,而不够我们做一切想做的事;足供我们收集工具为我们的空中楼阁建造基础,而不够我们在地球上到处建度假楼阁。
知道这一点,并善做抉择,就是富庶。
追求财富,但不挥霍,让财富来满足我们的日常所需,供我们做真正想做的事。这样的富蔗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每一天耳闻目睹的全是告诉我们必须购买更多物品的信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如何占有更多的财物上,而用于使自己悠闲快乐方面却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