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盛宴
45071000000020

第20章 了解人生意义(2)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动植物和地质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核心智慧

人的感情动作属于可遗传的事物,天生的盲人也能像有良好视力的人一样,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动作。人与动物中,即使是完全不同的年老与年幼的个体,也都用同一种动作来表达同样的情感。

所有一切种类的动作,如果是规则地伴随着某种精神状态出现,就能立即辨认出该动作表现的表情。

愤怒,在极远古的时代曾经是表示遭到胁迫后的狂暴体态,皮肤变红、眼睛发红也可能同时出现,但绝不会用蹙额来表示。

人的情绪通过脸部的特征自然流露出来,并且反过来更增强了这种情绪。脸部特征不明显的人,情绪平和;脸部肌肉紧张激动的人,情绪波动。设法抑制住脸上恐惧表情的人,正在经历着恐怖的事情;被悲伤哀恸牢牢控制的人,他的脸上肯定表现出绝望的神情。

阅读提示

下文节选自达尔文的《人与动物的情感》。现在人类表现出的种种表情,究竟是我们的祖先什么时代开始获得的?在各种不同的情绪下,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情?在本书中,达尔文以新颖而有趣的眼光对各种表情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他始终坚信进化的原理,认为物种是由低等生物类型衍化出来的,那些用来表现我们人类情感的习惯,虽然在今天看来是与生俱来的,但实际上是通过某种方法逐渐获得的,所以在不同人种之间具有种的统一性,被称为“情绪的言语”的表情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人与动物的情感》一书是达尔文继《物种起源》之后,在对世界各大洲的物种进行多年的观察之后完成的另一部影响深远的巨著,它使得对人类情感表达的研究从面相学的范畴进入了科学殿堂。

精彩美文

到目前为止,我已到处搜集各种人物、动物的表情、动作,并作了相应的记录,准备对这些动作的起源、发展予以揭示。

这些原则中的首要原则是:能够满足某种欲望或是对医治某种感觉疾病的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果经常地反复进行,就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以后,无论该活动当时是否有裨益,只要有这种欲望产生或是这种感觉出现,即使微乎其微,也会有同样的动作发出。

第二个原则即为反对的原则。在反对的冲动下有意识地施行反对运动的行为,经过我们一生的实行成为坚定不移的习惯。所以,在某种动作或精神状态下,会根据第一原则作出规规矩矩的反应,则在与此相反的精神状态的兴奋刺激下,会产生与前边正好相反的动作,无论有用无用,必将有会对其行为产生强烈且不可控制的影响的倾向。

第三个原则与意志独立无关,与习惯也无关联,只与兴奋的神经系统在身上的直接作用相关。根据以往的经验,神经力是每当脑脊髓受到刺激而兴奋才释放出来。这种神经力的经历方向,必须由神经细胞相互间及身体各部位细胞间的联系所决定。但此方向也大受习惯性影响,所以神经力容易以一种习惯性的通路传递。

情绪激动者狂暴的举动和无意义的动作,多半是由于神经力的无方向地传导,另一半可归之于习惯的影响。因为这些动作经常代表漠然地殴打的动作,所以这些动作或为我们第一原则中所包含的体态。例如情绪激动的人,虽然实际上并无殴打他人的意图。却也不知不觉地采取了那种要殴打他人的意图,我们可能在所谓兴奋的情绪或其他一切感觉和情绪中看到习惯的影响,大概是因为这些情绪和感觉会因为经常习得而得以具备这种性质。行为动作又间接地影响呼吸及循环系统。这些系统会在脑髓上有所反应。当这种情绪和感觉被我们哪怕是略微感觉到时,虽然当时不产生任何动作,但我们的全身体系无论如何也会被习惯和其他因素干扰。此外,我们称为抑郁的情绪或感觉,如果极度苦痛、恐怖或悲哀时,除了最初的一次,不会经常地引起活跃的活动,最后会引起极度疲乏。因此,这些情绪和感觉,主要通过一些消极的征候很微弱地看出。还有一些情绪,例如爱情,通常不会引起任何身体动作,因此没有明显的外部征兆。但实际上,爱情如果是在愉快感觉的界限内,则会引起快乐时的一般行为、体态。

其他方面,因为神经系统的兴奋产生的许多影响,似乎与因为努力而习惯性的神经传递完全独立无关。这种影响虽然往往表示受此影响之人的精神状态,但目前尚不能说明白。例如因为极度的恐怖或悲哀会使毛发的颜色发生变化,因为恐怖而冒冷汗以及肌肉打战,肠道的分泌发生变化,各种腺体的作用也停止了,都属于这类情况。

当然,我们当初的许多问题,仍然以一种不可知的状态存在着,但大多数的表情和动作,则可以通过上述三个原则略以概述。所以我们期望今后能够全部用这些原则或与之相类似的原则加以说明。

所有动作,如果是规则地伴随着某种精神状态出现,就能立即辨认出该动作表现的表情。这种动作通常由身体上某一部位的运动构成,例如狗摇动尾巴,人耸肩膀,毛发倒立,出汗以及毛细血管的血液运行,呼吸困难和发出声音以及其他音响发生器官的活动都是这样的。昆虫也借助其唧唧的摩擦音来表示愤怒、恐惧、嫉妒以及性爱。就人类来说,这些呼吸器官不仅直接对表情非常重要,而且有更为重要的间接作用。

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当中,最有趣的莫过于接连产生某种表情动作的复杂性。例如拿悲哀或忧虑者的皱眉来说,幼儿因为饥饿或痛苦而大声叫喊时,其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眼睛会有充血的倾向,眼部的肌肉出于保护作用而强烈收缩,这种作用曾在许多代中逐步固定而遗传下来。虽然随着岁月与文化的进步,叫喊这种习惯有一部分受到抑制,当这种情况被抑制时,我们就会感到——哪怕极其轻微——眼睛周围的肌肉仍有收缩的倾向。像先前提到的轻微运动,如口角稍向下撇几乎不能认出的轻微运动,乃是早前最显著最明了的运动的残留痕迹。在关于表情上,我们认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像植物学家研究有机物的分类和有机物系统时把一般的痕迹也看得特别重要一样。

人和低等动物所表现出的主要的表情动作是可以遗传的,它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并非后天所学而具有的。其中还有许多表情动作,即使学习或模仿也不会具有,从小到大,由生到死也不会影响到它。例如赧颜时皮肤的动脉弛懈,愤怒时心脏活动的加强,等等,都是这样。我们即使是从那些仅仅两三岁,但天生瞎盲的儿童身上,也能看到他们因为惭愧而脸红。在那些幼小的婴儿身上,也能看到没有毛发的头皮因为情绪激动而呈红色。幼儿刚一出生,便会因为疼痛而大声号叫,且当时的相貌表情,与此后几年间的情形完全一样。仅是这些事实,就足以证明我们人类的许多重要感情,并非通过学习就可以获得。但也确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使是先天具有的感情,其中也有一部分在完全产生、发生之前,仍需个人加以练习,例如涕哭与大笑。人的感情动作属于可遗传的事物,这可以用来说明布烈尔牧师告诉我的事,天生的盲人也能像有良好视力的人一样,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动作。此外,人与动物中,即使是完全不同的年老与年幼的个体,也都用同一种动作来表达同样的情感的事实,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加以解释。

其他的各种体态行为,用我们的感觉来看,似乎是极为自然而且极易被认为是天生具有的,而这些体态行为中,确有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譬如语言,显然如此,祈祷时的合掌及抬头,似乎也属此类事例。作为爱情标志的接吻,也当属于此类,但对于因为与自己所爱之人的接触而引起的快感来说,应当算是天生就有的,至于表示肯定的点头以及表示否定的摇头,是否也属遗传,在证据上尚有可疑的地方。因为此类体态行为,并不普遍,它是各民族中个体的人独立学习而获得的,这个证据看起来似乎过于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