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心理学家
45069400000017

第17章 吸烟行为(1)

一、中国青少年吸烟状况令人担忧

一项针对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主持调查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孙江平博士说,青少年吸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应加强教育及对烟草销售和广告宣传的管理,减轻吸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在被调查的近12000名13~15岁初中学生中,有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为225%。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仅为10.7岁。超过一半的学生说他们在1周内至少有1天会生活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

吸烟学生获得香烟的途径主要包括自己购买、向别人要以及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手中得到。尽管中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任何经营场所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但83%的吸烟学生说,没有遇到因年龄太小而买不到烟的情况。近92%的学生认为吸烟肯定会损害健康,但仍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会在今后吸烟。中国目前有3.2亿烟民,大多数人的“烟龄”始于青少年时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杨功焕教授说:“开始吸烟的年龄越低,今后成为习惯性吸烟者的可能性就越高,戒烟的可能性越小。”这项调查在天津、重庆、山东和广东的186所中学进行,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组织的全球性调查的一部分。

二、青少年吸烟危害大

吸烟危害人的健康,对青少年来说,危害性就更大了。

请看下表:

一支烟所含有毒物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有毒物质含量危害(易患)

焦油30毫克慢性支气管炎

尼古丁3毫克肺气肿

一氧化碳18毫克冠心病、脑中风

苯并芘31毫克胃十二指肠炎

中学生吸烟原因所占比重自身因素

A.求过瘾,追求“时髦”与虚荣心40%

B.成绩不理想带来烦恼12%

家庭因素A.家长常吸烟带来不良影响8%

B.家庭关系不和睦或缺少父母关爱5%

社会因素

A.受社会不良少年影响被迫参与吸烟25%

B.盲目模仿某些电影名人10%

青少年吸烟带烟途径

1.贴在身上带入校内

2.放在家长包裹里,躲避检查

3.把食品包装拆开,放置在里面进行缝合

4.放在文具盒内

5.放在鞋袜中带入校内

结论:为达到目的,不惜做出一些违法学校纪律的事情

一般学生吸烟的价格

2~4元55%

4~8元30%

8元以上15%

结论:价格偏低,质量偏差,危害更大档次不一

医学专家的研究报告说,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25个州的调查,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定为1.00%时,15~19岁开始吸烟者为19.68%,20~24岁为10.08%,25岁以上为4.08%。说明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平均来看,若吸烟者从青少年时开始吸烟,并持续下去,就会有50%的机会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其中半数将死于中年,或70岁之前,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期望寿命。由于长期吸烟,从青年时期开始的任何年龄段的吸烟者都比不吸烟者的死亡率高约3倍。

研究报告还说,吸烟损害大脑,使智力受到影响。在烟草的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之,大脑就要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对未成年人来讲,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青少年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一次性兴奋。实际上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是短暂的,兴奋后的神经系统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国外一心理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比不吸烟者降低。

比尤利等人调查了英国两个地区14033个10~12岁半的儿童呼吸道症状流行情况与吸烟的关系,结果是:吸烟的男孩与不吸烟的相比,早晨咳嗽的是17.4%对6.4%,白天和夜间咳嗽的是41.4%对20.5%,连续咳嗽3个月的是14.5%对4.8%。

一份医学报告说,吸烟易使青少年感染致病细菌,吸烟者感染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4倍多。专家们说,吸烟越多,感染这些病菌的可能性越大。美国每年有50万人因感染这种病菌而患病,每年有4万多人死亡,这种病菌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

(一)吸烟能对眼睛的影响

1.烟毒性弱视

这是吸烟对眼睛最常见的危害。弱视,就是矫正视力低于0.8。吸烟会导致弱视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吸烟时人体吸入的氧气被消耗,致使血中氧的含量下降,而眼视网膜对缺氧格外敏感,长期下去,视神经纤维会发生变性,视网膜乳头黄斑区也会发生萎缩;另一方面,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焦油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的含量下降,而维生素B12是维持视神经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两者共同的影响,使得吸烟者视力下降而发生弱视,严重者可致失明。

2.白内障

据医学家调查,在白内障病人中有20%与长期吸烟有关。也有人观察到,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要高2倍,且烟瘾越大,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越大。

3.吸烟可导致失明

澳大利亚健康部部长麦克尔·伍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在一次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的宣传活动中表示,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报告,吸烟是导致澳大利亚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伍德里奇表示,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吸烟人群视网膜黄斑的发病率比不吸烟的人群高出五倍。视网膜黄斑会使人的视觉精度下降,影响看书及辩认物体的能力。研究报告显示,大约28%的视网膜黄斑是由吸烟引起的。

目前,澳大利亚大约有22%的人口都是烟民,而年轻女性的吸烟比例更高达44%。伍德里奇警告这些吸烟者,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吸烟者,“死或许并不可怕,但如果变成盲人,那可能比死还要可怕,尤其是当你们正值年轻的时候,因此,我奉劝年轻人尽早改掉吸烟的恶习。”伍德里奇称,目前澳大利亚大约有两万人患有视网膜黄斑,而其中的八千人因此导致完全失明。

墨尔本大学的眼科专家休·泰勒(Hugh Taylor)也表示,吸烟对眼睛的健康威胁极大,我们应该将这种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由于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估计未来十年里眼科疾病的发病率将会上升一倍。

另有消息称,新加坡吸烟控制委员会目前正在考虑在香烟盒上增加一些恐怖的标志,提醒吸烟者注意吸烟的危害。

另外,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力亢进,由此导致视网膜中央血管栓塞、黄斑变性等等致盲性眼病的发生。临床还观察到,吸烟者有时会有眼压升高的现象,这在青光眼患者中尤为明显,青光眼病人本来眼压就高,如果再吸烟,无疑是雪上加霜。你想要保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吗?那就请你立即戒烟!

美国精神卫生协会发言人认为,吸烟与抑郁症之间确实存在某些联系,吸烟是导致心理疾病众多危险因素中的一种。

(二)青少年吸烟易患抑郁症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抽烟与患抑郁症有关。

研究人员观察了8704名患者,其中一些人吸烟,其余不吸烟,结果吸烟者患抑郁症的几率几乎是不抽烟者的4倍。

随后研究人员观察6947名现在不吸烟的青少年,以确定在接受初次询问时患抑郁症者一年后每周是否会吸一盒烟。答案是否定的。研究人员对此感到惊奇。他们本以为会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考虑了可能导致吸烟或抑郁症的其他因素,包括焦虑、自卑、酗酒和药物滥用。

(三)青少年期吸烟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期开始吸烟的女性以后易患乳腺癌。

加拿大魁北克省健康加拿大组织的皮埃尔R·班德博士及其同事进行吸烟与否和烟龄问卷调查后发现,初潮后最初5年内开始吸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70%,且与吸烟时间长短无关。从未生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也高,而绝经后妇女吸烟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无论其何时开始吸烟,是否生育均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的乳腺组织可能对致癌物质易感,妇女怀孕至足月分娩期间乳腺组织细胞持续分化,不易患乳腺癌,这可能是吸烟的未生育妇女患乳腺癌危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三、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孙江平博士对1万余名青少年的调查,91.8%的学生认为吸烟肯定会损害健康,81%的学生认为被动吸烟肯定会损害健康;62.9%的学生表示支持在公共场所禁烟。但是,32.5%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21.8%、23.1%、20.0%,总的尝试吸烟率为22.5%。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吸烟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控制不好,就可能会成为青少年借以发泄心理压力的工具,就很可能会因此而步入歧途。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第一,追求派头和成人感的心理。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时期,几乎从少年时代开始,许多学生就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这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使他们把吸烟当作成熟的标志,迫不及待地“叼”起了烟,以此方式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虽然家庭和学校禁止他们吸烟,逆反心理的驱动却使在校生吸烟比率不降反升。

第二,对科学宣传的怀疑心理。“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一点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有些青少年却认为:那么多人吸烟,不是都活得挺好的吗?也没见谁吸烟吸死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未成年人不加防范地成了“小烟民”(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吸烟对人逐渐的、长远的危害)。

第三,从众心理。周围人抽烟,自己逐渐受到影响,接受并认可了这种行为方式,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