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富战争世界优秀管理者的财富密码
45068700000026

第26章 时刻操作大商道——摩根的经营机遇术(2)

一天,史密斯送过来一份由摩根的父亲合皮鲍狄从伦敦发来的电报:“南部联盟军用以突破政府军海上封锁线的许多炮舰均由英国人的造船厂提供,政府为此一再向英国提出抗议。林肯总统和斯瓦特国务卿已通过驻英大使向英国联盟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为南部联军供应炮舰,你要特别注意华尔街的动向!”

摩根心领神会,马上通过史密斯向华盛顿查询,得知林肯总统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态度颇为强硬,甚至不惜与英国断交。紧接着,老摩根又发来电报:“英国已经答应政府的要求,决定停止为南部承造炮舰,但提出了一个条件———美国须于5日内准备价值100万英镑的黄金,作为赔偿费,用以向英国各承造厂家的赔偿。”很快,消息又到了:“驻英大使奉命游说,但更改条件的希望落空,联邦政府只好委托皮鲍狄公司于24小时内准备价值100万英镑的黄金作为赔偿费。此消息绝密!除总统、国务卿外,再没人知道!你可以见机行动。”摩根获此天机,毫不犹豫地大量购进黄金。第二天,由于皮鲍狄公司大量吃进黄金,金价暴涨,他又趁机卖出黄金,就此又轻而易举地大赚一笔。几年的国内战争,摩根不知道自己获得了多少条军事机密,也弄不清自己究竟捞了多少美钞。不过他至少充分领悟了信息对商业的重要性。现代信息爆炸时代,情报更加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企业竞争力,只是形式,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并不是像摩根时代那样,去违法获取军事情报了。

竞争情报是一种工具,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用来提醒决策层尽早注意到潜在的威胁和机会。知识管理系统是竞争情报系统化之后的高级表现,一项研究表明,企业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效益:

第一,企业在正确情报的引导下可以作出更佳的决策;第二,让企业对外在环境变化时的应变能力更迅速;第三,及时获得技术信息,用于生产,可以增加生产力;第四,针对情报,可以调整营销策略,可以协助企业增加利润。

竞争越发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竞争情报也日益成为企业信息搜索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设有专门部门负责竞争情报的收集,其中90%以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他们的领导人包括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竞争情报已不仅是企业寻找市场机会的重要因素,而是已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过去,人们总是感叹可以获得的信息太贫乏,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呈几何级数爆炸性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心的竞争情报正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上转移,信息的获取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让信息的收集变得越来越轻松和简单。根据统计,当前企业所需要的信息90%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到。

巧设信托,创新管理体制摩根勇于制度创新。为实现对破产铁路企业的控制,摩根出面组建了一个专门对债权人负责的信托委员会,实际的控制权则在摩根一人。委员会下设一个委托公司,即“托拉斯”,来处理日常事务。通过这一安排,摩根不但迅速实现了对大量铁路企业的控制,又不致引起非议。这项一举两得的“创新”,广为后人所沿用。摩根则偏好收购他人的企业,更注重绕过竞争。摩根以为,竞争是种无谓的浪费,联合和合作才是繁荣和稳定之道。美国铁路的增长是惊人的,1870年还只有8万多公里,到1880年,仅仅只过10年,便几乎增长的一倍,达15万公里。而纯粹的自由竞争造成了铁路建设上的很多问题。首先是重复建设,如在奥尔巴尼和希法罗之间,短短的32公里,居然就有4条铁路并行。再者,是铁路间的衔接问题,铁轨的宽度各不相同,轨间距离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与资源浪费———不得不设下大量的中断站,而中断站不得不备有大量的各类型的轨车与车厢。

摩根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问题,下决心要不断地收购铁路并加以整合,形成铁路业的彻底独占。

1882年初,在摩根的会议厅里举行了一个极为隐秘的会议,与会者有伦敦不少著名银行的代表,以及中西部铁路的所有人,可谓是银行界与铁路界的群英会。

这次会议是摩根为独占铁路做出的一次尝试性努力,内容极为隐秘,当时的《纽约时报》对这次会议作了如下报道:“据称,这些秘密会议是应去年颁布的洲际通商法而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是投资金融家商议促成铁路企业联合的阴谋会议。纽约方面的投资银行家在这次会议中取得了胜利,而且大铁路及芝加哥、圣路易斯的新兴铁路的所有人都惨遭失败。此后,自我毁灭式的削价竞争将全面停止,而投资银行家将完全成为那些面临倒闭关门却仍然互不相让的铁路企业的主人。”

这次会议说明不了问题,真正“摩根化”时代的来临,是在1888年。这一年,北太平洋铁路与里士满为终点的南方铁路系统相继破产。

弗吉尼亚的里士满是南方铁路系统的中心,往南可到佛罗里达、密西西比等州;往北有华盛顿、纽约、肯塔基、俄亥俄等州,支线干线纵横交错,关联到30余家公司。北太平洋铁路是大陆横贯铁路之一。由于30多家铁路公司全部宣告破产,无论是政府还是业主,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他们都认为有必要尽快收拾残局,只等哪一位大企业家站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摩根看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向他招手了。

一天早晨,摩根邀请国家银行总裁乔治·贝克先生到他的“海盗二号”

私人游艇上,意在拉拢贝克,一起参加铁路事业,抓住目前的时机,完成整个铁路系统的“摩根化”。花旗银行的詹姆士·史提,是贝克第一国家银行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经过了解,摩根也知道了贝克对铁路兴致不少,对各地铁路的融资颇为关心,于是便出言相激。但贝克也并非新手,他淡淡地一笑,开玩笑似的说:“我?第一国家银行负责重建铁路?”完全不置可否。不但如此,他还反问了一句:“听说您摩根先生已经有了一整套方案?不知是什么呢?”

这套方案就是铁路“摩根化”的构想,除了摩根和他的几位心腹高参外,是秘而不宣的,现在,为了能够钓出贝克这条大鱼,摩根不得不抛出这个诱饵,首次把“摩根化”的有趣构想说了出来;“我想搞个专为债权人而设的信托委员会。”

“信托委员会委托什么呢?”贝克满腹狐疑地问。

“委托公司的重建。委员会由4~5个人组成,人数越少当然越好。”

原来是这样!这其实就是用摩根的信用来稳定陷入恐慌状态的股东和债权人,同时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贝克为这一想法出了神,呆呆地想了好一会儿。

摩根看见贝克犹豫不决,赶紧趁热打铁:“若您也能加入信托委员会,那么信用度能增加好几倍。”贝克本已经被摩根的设想弄得颇为心动,现在又被他如此舒服的一拍,当即便同意了。

就这样,摩根大功告成,开始了“摩根化”的具体细节和步骤:首先,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铁路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彻底调查,推算出最低收入,定下改组期限。同时告知广大股东与债权人,为使公司尽快复苏,股利不派发,利息不支付,摆出破釜沉舟之势,促使股东与债权人下定决心,相信摩根会带领他们走向光明。

接着,稳定人心后,立刻实行增资计划,给予股东们再投资的机会。不过,要做到这点,关键要靠信托委员会的“信誉”,正因为这样,摩根才要费尽心思拉第一国家银行领导人入伙。第一国家银行素以信誉好著称,有了贝克的介入,才能在这关键一步中带来好的效果。不但如此,还让人有可以拿第一银行做靠山的感觉。

最后一步,就是摩根的用意所在,即派出自己的人介入各铁路公司。四五得力人员组成一个企业介入小组,权限在股东大会之上,俨然是企业的太上皇。这样来达到彻底独占、操纵企业的目的。

由于时机得当,方法巧妙,“摩根化体制”势如破竹,除了哈里曼、古尔德控制的一些铁路之外,其余的铁路在新世纪到来之前都纷纷完成了“摩根化”。最后,摩根与前两个人呈鼎足之势,不过,占首位的当然是摩根,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戴上“铁路大王”的头衔了。

摩根化体制的形成,在摩根一生的奋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不妨就让我们对摩根化体制进行一下分析,以为后人借鉴:摩根化体制应用于各种行业。摩根的事业利润丰厚,摩根从范德比特(Vanderbilt)处学得了股票估价的计谋,因此他不仅从现产中挣钱,还从算计好了的股票升值中获利。摩根尽管聚敛了巨额资财,但利润对于他来说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相反,财富、权力和德行对于摩根而言是携手并进的。投资者给予摩根的信任,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可资利用的资金,从而使他可以从事更多的交易活动。

摩根知道随心所欲的市场会导致混乱,建立克服经济混乱的秩序是有巨额回报的。合并使企业管理层能够用市场做不到的方式削减陈旧的、相对无生产力的工厂设备。一些观察家赞赏合并,因为管理权力的集中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但是,少数自由放任政策的捍卫者甚至指责,合并形成的托拉斯在纠正税收和政府其他政策方面并无效率可言,因为它们是明显的少数。然而,对于大多数经济领袖而言,摩根化的经济虽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经济,但总是胜于市场无政府主义。

随着固定资本的重要性增加,经济越来越依赖为其投资进行融资的信用。这样一来,许多长期固定资产的投资除了要克服一般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的心理障碍之外,还要面对信用这一新的障碍,因为这类投资必须获得借贷者的支持。根据最新经济学流派提供的说法,银行是从事风险评估的专门化企业。从这一方面看,银行相对于一个典型的储蓄者而言有两点优势。其一,银行都很大,其能力足以弥补风险损失漏洞。经济学家现在更看重的是第二点,即银行在评估风险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本领。摩根化的优势就在于解决了金融中介的信用问题及评估风险能力。

摩根化体制有它的黑暗面:大型联合组织一旦缩减了重复的无效率资本投资品,它们很少有兴趣追随新的投资趋势。最后,新出现的工厂设备会使这些大型联合体的固定资产变得过时。大型联合企业不是通过改进自己的生产能力以迎接其潜在竞争对手可能提出的挑战,而是想方设法阻挠新的竞争对手进入本行业。总之,摩根化被证明只能取得短暂的成功,那当然它也被证明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提供一定量的利润流。

靠绝对实力去说话摩根并不满足于铁路业上的成就,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标———钢铁业,为此,他创办了联邦钢铁公司,几经拼搏之后,联邦钢铁在企业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这时,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仍是钢铁大王卡耐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那个在五大湖周围一直到南方大肆购买铁矿山并插手制铁业的洛克菲勒。摩根与卡耐基两人一向交恶,这大约是由于“一山不容二虎”吧。当摩根急欲全面控制钢铁业时,更觉得横在路中的卡耐基是个讨厌的庞然大物。但摩根知道此事不能性急,想要吃掉卡耐基必须等待机会的出现。

1899年,机会来了,摩根得到了一条消息:卡耐基似乎有将与钢铁及焦炭有关的全部制铁企业股票卖给莫尔帮的企图。卡耐基怎么又突然想隐退的呢?这也是事出有因。这段时期,他接二连三地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先是他亲密合作的弟弟汤姆和最敬爱的母亲相继拉手西去;时隔不久,在布拉德克的工厂里,由于发生熔炉爆炸事故,他失去了最可信赖的助手琼斯厂长。这些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使卡耐基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自己从一个织布工的儿子,一个穷光蛋,发展到今天这个地位,拥有这么多财富,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我富有了,上帝却偏偏在这时让我承受亲人朋友离我而去的痛苦?难道是聚敛这些财富给我带来的罪孽?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富人如果不能运用他所聚敛的财富来为社会谋福利,那么就是死去时也是死不安稳的。”出于种种考虑,卡耐基决定放弃事业。但莫尔并未成功地吃掉卡耐基奠定的庞大第业。以后又有消息传到摩根耳朵里,莫尔与卡耐基的谈判没有结果,卡耐基认为,莫尔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接纳和吸收卡耐基那庞大的钢铁帝国。之后,摩根又得知卡耐基想把事业卖给洛克菲勒。虽然摩根心里暗自着急:为什么不卖给我?但摩根知道,事情总会有瓜熟蒂落的时候,他坚信,只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和财力来接管卡耐基的事业。果然,洛克菲勒此时正忙得团团转呢,首先他正忙于控制世界的石油生产与买卖,其次又刚刚有一项投资俄亥俄新矿山的计划失败,最后还被骤然而起的反托拉斯的风潮首先选中,首当其冲地成了被责难的对象,可谓被搞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来考虑卡耐基的那份事业?

漫长而耐心的等待得到了回报,摩根的机会来了。卡耐基以前的总裁叫佛里克,这两人都对摩根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摩根做工作都无从做起,而刚好现在卡耐基与佛里克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佛里克辞了职,许瓦布被任命为新总裁。事有凑巧,摩根的女儿路易丝的丈夫是许瓦布的知交。也有人说,卡耐基任命许瓦布正是由于知道这层关系,因为他也觉得,除了摩根再无第二人有能力购买他的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