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盟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在考验着东盟十国各自的经济体系,也考验着东盟十国的一体化进程。东盟十国一方面面临着各国自己的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保障东盟经济体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倒退或瓦解。东盟十国还必须提防新一轮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诱惑”引发东盟内部兴起贸易保护主义。
因此,在泰国华欣召开的东盟第14届峰会上,东盟除了宣布《东盟宪章》正式生效的主要议题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会议期间,与会的东盟十国领导人发出的最强音就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世界经济快速下滑的背景下,东盟在峰会期间,依然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以显示其推动自由贸易的决心。而会议签署的《关于东盟共同体2009年~2015年路线图的华欣宣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十国在以具体行动向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表达了拒绝态度。
东盟十国在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指出,各国同意坚决反对保护主义,避免引入和增加新的障碍。并承诺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支持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东盟重申其促进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的决心,为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提供便利。东盟会继续推进《东盟经济蓝图》的实施,为东盟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声明中说,任何保护主义措施,都会进一步抑制全球贸易,并拖延经济复苏的速度。“我们吁请所有国家避免增加贸易壁垒或者扭曲贸易的措施,这将使业本来就很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泰国总理阿披实在峰会闭幕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会全力以赴,确保所有的东盟国家都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因为我们清楚,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所有的国家都有可能加入,结果会造成全盘皆输的局面。”阿披实指出,保护主义不只是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还包括竞相让本国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的政策。
在提到美国提出“购买美国货”的政策时,阿披实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如果奥巴马只是选举时这么说一说,问题不大。”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则严肃地指出,发达国家不应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关闭门户,这将对发达国家本身及其他国家造成伤害,导致国际贸易减少、贸易摩擦增加。李显龙还警告说,希望美国的领导人能顶住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东盟决不会采取保护主义,因为东盟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确实,东盟各国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深受当前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起来,东盟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泰国副总理戈沙?沙帕瓦苏说,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对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表示担忧,并强调东盟国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毫无益处。
亚洲开发银行相关经济学家表示,在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中,没有哪个经济体可以不受影响。在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中,有不少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此受外部市场萎缩的影响较大,贸易保护主义对东盟国家尤其不利。东盟各国应协调一致,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不仅有助于地区的商品流通,形成规模经济,还有助于推动地区各国之间的生产分工,从而实现共赢。
菲律宾亚太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兰多?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不担心地说,经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等全球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减弱,这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相关经济体造成了严重冲击。因此,拉动地区内部需求增长就成了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少国家的政府都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危机的破坏程度。
东盟十国面对金融危机日益加重,他们担心对东盟经济体系的影响加速。东盟十国目前努力的重点就是怎样应对金融危机。
出口在东盟国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东盟国家人口约5.6亿,GDP总量1.1万亿美元,贸易总额1.4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泰国商会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乃亚说,东盟国家已成为泰国重要的出口市场,2008年对东盟的出口占泰国出口总额的21%,达到400亿美元。就泰国而言,出口占泰经济总量的70%。西方国家消费减少导致东盟各国出口量锐减、GDP萎缩、失业率上升。2008年第四季度,泰国出口下降26.5%,经济增长为负4.3%。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东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据新加坡外长杨荣文透露,东盟与印度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最后关头夭折,可能是印度国内选举将近,不宜触碰自由贸易等敏感问题。泰国总理阿披实也指出,在目前的经济低迷时期,东盟坚持反对保护主义,承诺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东盟不但将高举自由贸易大旗,还将通过其代表在国际场合表明反对贸易保护的立场。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东盟十国更担心东盟内部的贸易自由被破坏。所以东盟十国签署了《东盟第二阶段整合行动计划》等系列重要文件,进一步推进东盟内部贸易的便利化,以此来阻止贸易保护主义在东盟内部抬头。
2.警惕经济民族主义大回潮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规则。每当危机降临,这些国家往往倾向于固守本国的利益,不顾及其他国家和世界经济大局。也因此,经济民族主义在世界上一直就很有市场。
美国国会“只买美国货”以及“只雇美国人”的条款引起全球一片哗然时,保护主义的阴霾正在全球扩散。在《经济学人》杂志看来,经济民族主义的幽灵正在卷土重来。正如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所说,保护主义政策就像一支“刺入心脏的长矛”。但在对美国进行“道貌岸然”的批判的同时,许多国家却在加紧保护本国国内就业机会和资本。考虑到历史上的经验,这样的趋势显然非常危险,正在将世界带到经济大萧条的威胁之中。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保护主义浪潮膨胀》的文章分析说,一股保护主义浪潮正在全世界膨胀。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无疑是这股浪潮的始作俑者。
在现代历史上最为黑暗时期曾经出现过那种邪恶的现象,现在又再次出现了。这需要我们给予一种与以往不同而且是毫不留情的回应。经济民族主义——要求把工作和资本都留在本国——不仅会将这次经济危机政治化,还会使得全球经济沦落到大衰退的境地。假如这种思潮不能立即在萌芽时分就被铲除掉的话,随之而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与之身份相符地成为领头羊。随之将蔓延欧洲、亚洲南美洲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
在西班牙,房地产业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破灭,当地政府急于遣返外籍建筑工人。只要同意3年内不返回西班牙务工,一名合法移民能够一次性领取其应得的所有失业补贴。目前已经有1400名外籍工人领取了这笔费用。
在瑞典,政府出台计划救援绅宝和沃尔沃汽车厂及其供应商,尽管这两个汽车品牌已经分别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政府的救援计划规定,这笔总计35亿美元的贷款和信贷担保只能用于瑞典产品。
在英国,林赛炼油公司的工人在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等8个地点自发罢工,抗议公司与意大利企业签订2.8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后者计划雇用外籍工人。一名英国工人游行时张开标语,上面写着“英国工作给英国工人”。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说,工人们此举“不正确”,但了解他们的顾虑。
在德国,经济和技术部长米夏埃尔?格洛斯说,希望已经接受政府180亿欧元(约合230亿美元)现金援助的德国商业银行能够支持德国企业,优先考虑它们的贷款需要。
而法国政府推出援助本国汽车业计划,宣布向法国雷诺和标致雪铁龙两大汽车制造集团提供60亿欧元(约合78亿美元)优惠贷款。作为交换条件,雷诺和标致雪铁龙集团作出2009年不在本土裁员、停止在国外设厂等承诺。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宏曾说:“我的左脸是索尼,我的右脸是松下。”
反观中国,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曾担心:“如果对各行业的这种无孔不入的外资并购,如此放任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经没有能力对任何一个行业和市场拥有发言权。国家的经济政策将失去根基,国家的经济主权将丧失殆尽。国家经济安全有硬安全,比如国防、经济命脉,这个容易理解;还有软安全,就是经济的主导权。如果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外商控股,政府不就被架空了?外国资本掌握了经济之后,接下来第二步就可以收买政客成为代言人。
“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追求,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讲究战略战术,因为那样无助于实现经济民族主义的终极目标;并不能与闭关锁国、不讲经济规则等画上等号,因为这些仅仅是某种手段。在经济民族主义问题上,我们反对过度的国内市场保护,主张开放经济,主张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并不断改善外资在华商业环境……但所有这一切,不是因为经济民族主义是个坏东西,而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增进我们自己的利益,从而实现经济民族主义的目标。引进外资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基本目的,增进我们自己的利益才是基本目的。”
好像一夜间,全世界都在提倡和游说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对自己的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然而人们不会忘记,这狭隘的经济利益思维将给造成世界整体经济多深的伤害。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触发金融危机,美国国会将其归罪于国际贸易,于次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根据这项法案,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40%升至48%,3200种外国商品(占总数的60%)的关税上涨。
美国此例一开,就不仅仅是美国为一方、其他国家为另一方的贸易壁垒战,而是一场各国竞相效尤美国、纷纷以邻为壑的混战。
贸易战的后果十分严重。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同期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美国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世界经济也因此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此后国际社会又耗费数十年,才逐步拆除这一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
人们当然不希望这段惨痛的历史重演。毫无疑问,当今全球供应链比当初要复杂得多,也难解决得多。但一旦经济民族主义大行其道,连商业逻辑也将被践踏。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直接警告说,保护主义就像在经济上吸食毒品,这可能带来一时兴奋,但会让人上瘾并最终致死经济。
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离开整个世界而独自发展。经济民族主义者是逆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的,这是十分短视的。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正在向一个超级大国迈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仅仅靠经济强劲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超级大国还必须是一个价值观输出国,必须站在全球的道德制高点。这就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一个开放的大国,是一个宽容的大国,而民族主义是不宽容的,是自我封闭的,是对国际社会不负责任的,这最终伤害的还是中国的国家利益。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崛起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民族主义的浪潮,因此中国要对这种和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国家利益和自我认同纠缠在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格外的小心。中国需要的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包容世界的心胸。如果非要作类比,我们要做敢于向全世界敞开胸怀的唐朝,而不是那个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的明朝。
3.汇源交易被否决——是贸易保护吗
可口可乐公司预收购汇源的交易计划被中国商务部否决了。这起一经宣布就引起沸沸扬扬的大讨论的跨国并购案件终于有了结果。但争论依然没有停止,反而把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中国商务部否决汇源交易案是否是贸易保护”上来。
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在努力树立中国之友的形象。北京奥运会被视为庆祝中国经济崛起的盛会,可口可乐高调赞助了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首席执行长穆泰康前往上海宣传该公司未来3年内向公司的中国业务投资20亿美元的计划。可口可乐公司希望通过它对北京奥运会的高调赞助等一系列大投入动作能使自己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获得丰厚回报。2008年9月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口可乐高调宣布将花费24亿美元对中国果汁饮料巨头汇源的收购。
可口可乐的这一收购汇源的计划是可口可乐公司进一步扩展业务的战略性考虑。可口可乐首席执行长穆泰康目前正以更大力度推动该公司将触角从传统的汽水业务延伸到果汁领域,收购中国汇源果汁正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因为果汁饮料市场的增长速度比碳酸饮料市场快得多。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墨西哥和巴西的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
可口可乐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碳酸饮料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52.5%。其全球最大竞争对手百事公司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排名第二,占有32.8%的市场份额。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纯果汁生产商,在这一高端市场占有33%的份额。可口可乐试图通过收购汇源,它与汇源果汁在中国果汁和蔬菜汁市场合计占有20.3%的份额。这一方面可以深入开拓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打压了竞争对手。
可口可乐的想法是完美的。但是它的收购一开始就遭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特别是网民的大肆批判。
就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项交易宣布后不久,新浪网一个约有50万人参加的调查显示,近80%的投票者反对将汇源出售给可口可乐。一位网民在某知名门户网站留言说,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否则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会受到外国人的控制。这太可怕了。中国的企业高管也在批评此项交易。中国另一家饮料公司娃哈哈集团的市场部部长杨秀玲说,如果失去了民族品牌,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中国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