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45065600000041

第41章 继兄大业

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父亲和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在父亲战死后,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孙策很高兴,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15岁。

公元200年,孙策被害致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仅仅26岁,孙策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在27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孙权继承父兄大业之初,政权很不稳固,当时的统治区域虽然已经包括了江东六郡,但并没有完全稳定,再加上孙策刚死,许多人想投靠新主子。危难之际,文臣张昭和武将周瑜齐心协力说服了大家一起辅佐孙权,说孙权完全能担当复兴江东的重任。政权终于初步稳定了下来。

紧接着,孙权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并看准时机来扩充领地。哥哥孙策以前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在孙策死后不再听从孙权的命令,显露出反叛之心,还明目张胆地收留包庇叛将。孙权命他交出,李术却狡辩说:“如果你有德有才,那大家一定会听从你调遣的。如果没有德,那大家肯定会离开你另投别处。我现在不能从命。”公开和孙权作对。

为了彻底除掉李术,孙权周密谋划。他预料到李术将来被攻时肯定会向北面的曹操求救,于是就先下手,写信给曹操。信中重提李术以前杀掉曹操的扬州刺史的旧事,以引起曹操的嫉恨,然后说李术的本性狡诈凶残,毫无信用。现在我要兴兵讨伐他,希望曹操不要听信李术的诡辩之词,给他派援兵。孙权这封信很绝,可谓一箭双雕:一是堵死了李术的退路,二是堵住了曹操出兵的借口,因为当时曹操为了多树立一个割据者和江东作对,自己就多了一份力量。准备工作做好了,孙权便开始动手了。

等孙权的军队将李术围困在皖城后,李术果然不出孙权所料,急忙向曹操求救兵。曹操恨他反复无常,拒绝出兵。李术终于被孙权诛杀。

平定了李术,孙权又平定了一次内部的叛乱。他的堂兄孙辅害怕孙权年轻无能,无法保住江东,自己与其等死,不如先投靠曹操,然后自己来做江东之主。没想到送信的人并没有和他同流合污,而是直接将信送到了孙权那里。孙权先是不动声色,然后叫上张昭一起去找孙辅。见了堂兄,孙权笑着说:“兄长是不是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为何私自招引别人来江东?”

开始孙辅不肯承认,等孙权将他给曹操的书信拿出来后,再也无法抵赖。张昭一见,也异常恼怒。孙权将孙辅抓了起来,考虑到兄弟情谊,没有要他的性命,而是将他监禁起来。对于他的属下,孙权毫不手软,基本上都处死了,手下的兵士则分给了众将充实军力。

剿抚山越人

辅佐孙权的大臣们中,除了张昭和周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鲁肃。他对于孙权就好像诸葛亮对与刘备一样,他也曾经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现在的汉朝已经无法恢复元气了,但是曹操也很难短期内将他清除。现在将军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后方,以便对抗曹操。稳固自己的领地之后,再等待有利时机,四处征讨,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这其实就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创立的功业。”

孙权听从了鲁肃的谋略,开始稳固江东,适时地出击,扩充领地。首先他解决了山越人骚扰的问题。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百越就是古时候生活在现在江南和华南,以及西南的广西和云南的少数民族,现在的“越南”一名就是在百越之南的意思),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开始,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逐渐将山越人的领袖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解决山越人之后,孙权开始进攻割据在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匆忙备战,他先将两艘大船横着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将士,准备用弓箭击退孙权的战船。同时,又用大绳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来固定大船。这样,两艘大船如同水上的城墙一样横断了长江。

孙权的江东水军并没有畏惧,将军董袭率领敢死队,每人身上穿双层甲胄,猛冲到了黄祖的大船边,董袭用刀砍断了两根拴巨石的大绳。面对江东水军的强大攻势,黄祖赶忙派将迎战,结果被杀。黄祖只好败退,最后还是被追杀丧命。战胜了黄祖后,孙权将夏口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赤壁战曹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曹操却领兵南下,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当时的荆州牧(即荆州的行政长官)刘表刚病死,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不合,鲁肃建议孙权派他去劝说他们与江东合作,同时尽力联合暂时寄居荆州的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然后再寻机夺取荆州,奠定帝王大业。以后孙权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施行的。

鲁肃在历尽艰辛见到刘备之后,提出了联合抗曹的主张,这和刘备、诸葛亮的设想不谋而合。后来曹操从江陵东进,形势危急,诸葛亮急忙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听了很兴奋,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恰好这时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张昭等文臣提出暂时投降曹操。孙权很不高兴,后来借口去厕所暂时躲出来,鲁肃追上他又进行劝说,说别人投降都可以,惟独他孙权不能,否则性命难保。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

周瑜领兵出击,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周瑜采纳了大将程普的计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说要投降曹操。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曹操败走华容道,狼狈北撤,损兵折将,死伤过半。赤壁一战,曹操大伤元气,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这一年,孙权仅仅27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有些夸大,对周瑜的描写也比较多,但忽视了孙权的作用,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毕竟有些出入。

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区。孙权又任命步骘为交州(现在的广州一带)刺史,步骘领兵南下,将东吴的势力扩展到了交州一带。

后来曹操又南下和孙权在长江两岸激战,地点就在现在南京附近,当时的南京叫建业,是江东的都城。原来的都城在京口,即现在江苏省的镇江,后来孙权迁到了建业,并修筑了石头城。

在和曹操激战的时候,孙权亲自乘船观测敌情。曹操手下大将以为是来挑战的,就想出击,曹操则认为是孙权来观察军情的,不准出击,只是增加了防备。孙权观察完了,命令回本部大营,还命人奏乐助威。曹操见孙权竟有如此过人的胆略,江东的战船井然有序,很是惊叹:“以后生儿子就要生个像孙权这样的,如果都像刘表那样的儿子,连猪狗都不如。”

一次,孙权又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因为满是羽箭,船开始倾斜,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这样另一边也很快射满了箭,船又平衡了,孙权这才下令回营。

在公元前215年,孙权趁曹操在别处用兵大举进攻合肥,经历了一次凶险。合肥守将张辽、李典等都是勇将,虽然兵力对比悬殊,但挑选的敢死队却使孙权无法取胜。孙权围攻十多天见无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张辽在后边紧追不舍,孙权撤到河边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张辽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长,根本无法过河。最后还是大将谷利猛抽孙权的马,使马腾空一越过了断桥,化险为夷。

分割荆州

到后来,孙权为了集中精力和刘备争夺荆州,便和曹操讲和了。曹操见无法取胜,也顺水推舟表示同意。荆州原是为了联合刘备抗曹暂时借给刘备的,后来孙权想和刘备联合夺取巴蜀即现在四川一带,但刘备想以后自己独占,拦截孙权的军队不让通过。刘备后来真的得到了益州,孙权气愤不已。

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借口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最后因为曹操进军关中,威胁了刘备后方,刘备提出讲和,孙权也因为兵力不足,结果双方商议将荆州地区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刘备管辖,而长沙、江夏和桂阳划归江东。其实孙权并不满足于此,他想以后借机再夺取整个荆州。鲁肃也常劝说孙权要和荆州的守将关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孙权于是提出和关于结成儿女亲家,但关羽却将求亲的孙权使者大骂一顿,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嫁给孙权那窝囊废一样的儿子。这使孙权非常生气,于是下决心夺回全部荆州。

开始,孙权怕自己的军队无法打败关羽的守军,一时没有什么良策。这时大将吕蒙献出一计:“现在关羽正在围攻襄樊,但他却在荆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没将军队全部调往襄樊,主要是为了防备我们偷袭。现在我先假装有病请假回都城休养,关羽对此不会有怀疑的,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就有病,回来时我再带走一部分军队迷惑他。这样,关羽必然会放松荆州的警惕性,然后肯定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襄樊去的。那我们便可以在夜间偷偷进军,偷袭荆州必然成功,到那时荆州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关羽也能斩杀。”

吕蒙和孙权依照计策行事,等吕蒙回来后,孙权便派了一个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这个陆逊也并非等闲之辈,以后就是他火烧了替关羽报仇、发兵来攻的刘备八百里连营,最后使刘备连病带气死在了白帝城。陆逊到任之后,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力地吹捧关羽,说他神勇无敌,自己仰慕已久,请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就像吕蒙他们预料的那样,将荆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

孙权得到信息之后马上发兵,他让吕蒙为先锋沿江前进,趁黑夜俘虏了江边的守军,然后向荆州其他地区进军,到了南郡时守城的糜芳很吃惊,没想到江东的军队会来。因为原来就和骄横的关羽有矛盾,加上兵力无法守城,糜芳便开城门投降了。吕蒙对关羽部下很照顾,没有妄加杀戮。

关羽知道南郡失守后,连忙撤兵南下,然后派使者到南郡探听消息。吕蒙热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还让他和关羽将领的家属们见面。吕蒙这一手软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后,将领们听说自己的家属照顾得比原来还好,便没有了收复南郡的士气了。关羽见将士们毫无斗志,只好到麦城(即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固守,孙权派人去劝降,关羽假装投降,将旗帜和假人树立在城墙上,自己趁夜突围。将士们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随他仅有十几个亲信。孙权最后还是将关羽父子抓获,开始不想杀关羽,但众人一致劝说,最后将关羽父子斩首,荆州到此全部夺回。后来人们便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成就,而用"走麦城"形容一个人的失败和挫折。

在孙权收回荆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孙权为了防备刘备报仇夺取荆州,便和魏国讲和,还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称臣祝贺。曹丕也很高兴,封孙权为吴王。这都是当时的互相利用的一种方式,等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又会变成仇敌。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的消息传到江东后,众人议论纷纷,孙权很大度,说汉高祖刘邦就曾经接受了项羽的汉王封号,后来却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现在我接受曹丕的封号也不过是暂时的。后来曹丕借故又向孙权索取象牙、翡翠等珍宝,孙权也认为很划算,说这可以换来江东的平安。孙权的谦卑麻痹了曹丕,使他能够集中力量来防备刘备。

后来,曹丕为了增强对江东的遥控,要求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孙权始终不肯,总是找借口推辞,最后曹丕以此为借口,说孙权心不诚,于是发兵攻打江东。孙权为了对抗曹丕,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刘备此时也无法收回荆州,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后方,也同意了。

江东和魏国断交,和刘备重新修好,这使曹丕很是恼火,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东吴。孙权采纳了徐盛的计策,一夜之间在长江南岸用木桩和芦苇造了无数的假城楼,连绵数百里远。第二天,曹丕一见,以为江东早有防备,只得丧气地退兵而去。

在公元229年,孙权趁魏国小皇帝在位、江东与刘备的蜀国关系较好的时机,称帝建立了吴国,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帝孙权。

孙权的晚年

孙权和文武大臣们的融洽关系在三国中是很有名的,有人诬告大臣诸葛瑾(诸葛亮的兄长)和蜀国私通情报,孙权不但不信,反而说自己和诸葛瑾是最要好的朋友,谁也不能离间他们。大将陆逊镇守荆州时,孙权专门又刻了一枚自己的印信给他,让他全面负责和蜀国的交往。

在公元221年,江东的使者赵咨奉命出使魏国,曹丕问他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咨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主是个既聪慧又富有胆略的明君。”曹丕听了很不高兴,问赵咨为什么这么说。赵咨说:“我主从百姓中选拔任用鲁肃,这是他的聪明之处。在士卒中提拔吕蒙做将军,这是他的明智之处。俘获了于禁但不杀戮,这是他的仁义宽厚。夺取荆州但兵不血刃,这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现在占据荆州、扬州和交州,虎居天下,这是他的强盛之处。不惜屈身向陛下称臣,这是他的过人的谋略。”赵咨说得曹丕连连点头。虽然赵咨作为使者,肯定会替自己的主子吹嘘,但孙权确实也是个很出众的三国人物,他能团结文武大臣开拓、保卫江东广大的领地,就说明了赵咨所说并非全是吹嘘。

对待文臣爱护有加,对待为国效命疆场的战将更是照顾、爱惜。吕蒙得病时,孙权让他住到了自己的内殿养病,然后以重金请来名医给他医治,孙权常去探望吕蒙,但又害怕打扰得吕蒙太累了,于是命人在墙上偷偷凿了一个小窟窿来探视。看见吕蒙吃了点饭就非常高兴,后来病重时孙权又到床前探望。孙权的良苦用心还是没能挽留住吕蒙一命,这使孙权很长时间痛苦不已。将军周泰多次舍生忘死地保护孙权,有一次为了救孙权,自己身上受了十二处伤。后来周泰统领的其他将领不服,孙权便设酒宴招待众将,然后让周泰当众脱下外衣,让周泰一一说出各个伤疤的来历。使众将对周泰心服口服,甘心听从他的调遣。孙权确实向他的哥哥孙策所说的那样知人善任,而且能团结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发展江东的势力。孙权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很值得我们现在的领导者学习。

但是,到了晚年,孙权却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建立吴国,但是大臣们已经有人开始劝进,让他做皇帝了。公孙渊的称臣让孙权非常高兴,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孙渊为燕王,还要派将领率兵一万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极力劝止,说这是公孙渊背叛魏国之后受到了魏国压力,想利用江东来对抗魏国。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只派个使者去就行了。孙权不听,还是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张昭见孙权如此刚愎自用,一气之下装病在家。孙权也很生气,让人弄来土将张昭家的门堵住,张昭更干脆,让家人从里边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门了。孙权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生了气,要杀一个大臣,因为别人劝说而没有杀成。等第二天大臣们说起此事,他竟什么也不记得了。孙权非常懊悔,特别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他醉酒之后如果再要杀人,一律不准杀。

这次,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又归降了曹魏一方,孙权大怒:“我活了60岁,还没有被这样的人所骗,要不杀掉这个鼠辈,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皇帝位置上坐着!我一定要亲自去杀了这个小人,以解我心头之恨。”在大家的苦苦劝说下,孙权终于没有发动这次没有结果的战争。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他为了监视文武大臣,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校事和察战。这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但孙权却还大加重用这些校事官。孙权晚年的这些错误也大大地伤了大臣们的心。

在公元251年的冬天,阴历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十二月,孙权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第二年的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所以后来便称他为大帝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