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盛宴
45061100000007

第7章 19世纪以前的经济学说(6)

约翰·洛克指出,铸币的实际价值是由其含金量决定的,尽管铸币数量增加,但由于它含金量减少,因此含金总量并未改变,货币的实际价值不会提高。提高货币价值,既指真的把货币价值提高,也可指铸币数目的增加。如果属于前者,无非是达到以较少的货币换取和以前一样多的商品的目的,但这只有在货币量与商品量比例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所以构成货币价值的白银的价值是不会变的。所以这种方法行不通,人们就往往寄希望于增加铸币数量,显然,它的代价是发行不足量的铸币。

如果货币被改变比率而使商品价格相应提高时,熔化现象依旧会出现,就算提高货币价值也不会阻碍外国人带走白银。不论对国内的白银给个什么名目,既不会使它在国内的价值提高,也不会使它在国外不被人重视。交换时白银的含金量才是统一尺度。所以,采用提高货币价值的做法,既不会使白银流入国内,也不会保证本国白银不会流到国外去。如果在良币中夹杂了部分劣币,在外贸逆差时,首先流出去的还是良币。原因是良币在本国与劣币同值,而在国外却是由其含金量决定的,外国人也可以从这个差异中获得多余的价值。实际上,约翰·洛克是在用货币金属论反驳货币名目论。那为什么不直接用白银重量来进行交换,却要将它铸成铸币呢?这是因为用白银交换在理论上虽是正确的,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缺乏可操作性。如果每次交易都要称白银重量,察看其成色,这会带来很多不便,而铸币却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在货币制度上约翰·洛克反对复本位制,主张银本位制。货币作为所有商品价格的价值尺度,应当保持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在复本位制下,由于货币由两种金属铸成,它们彼此间的比例难免也会发生变化,这样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并且约翰·洛克又指出,在众多金属中,白银是最适合作为本位币的,因此应当实行银本位制。这一旦确定下来,全国流通的货币就都要以银来铸造,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因此就稳定下来了。

【经典语录】

凡是要正确估计一件东西的价值,都必须考虑它的数量对销路的关系,因为只有这种关系才能决定价格。

能提高或降低货币价值的,只是货币的多寡和你用来与之相比或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多寡的比例,所以构成货币内在价值的白银和货币自身相比,其价值是不能提高的。

因为黄金和白银耐久、稀少且很难伪造,所以人们一直想给它们以一种理想的价值,使它们成为共同的保证物。因此,人们在交换时,用任何数量的这种金属,一定可以换得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作者简介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169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710年开始学医,1718年开始做医生。174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749年任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由于1752年治愈王子的病,魁奈被封为贵族,并逐渐对经济学感兴趣,写了许多经济学著作。1758年写了的著名的《经济表》。

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表》、《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的分析》等。

历史定位《经济表》一书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的天才尝试,是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的重大成果,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受到《经济表》中某些思想的启示。

背景链接

18世纪法国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当时法国因柯尔贝尔执行牺牲农业扶植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问题十分严重,战争和穷奢极欲的宫廷生活几乎耗尽了国家的财力。沉重的捐税使农业濒临崩溃。1720年又有大量银行倒闭。在危机面前,法国的有识之士纷纷关心经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这一切自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正如伏尔泰以他惯用的俏皮笔调所写的:“全国总算谈厌了诗文、喜剧、悲剧、小说、道德观念、神学等问题,到头来讨论面包问题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魁奈把研究对象转向哲学,并更进一步地转到经济学上来。

内容简介

魁奈的《经济表》是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理论说明。它以数学的精密方法,处理其理想的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的关系。它是“自然秩序”的基本表,通过五条线,联结六个点显示社会总产品在农工两大部门和三个阶级之间的流通情况。

一、假定情况

首先,社会上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其次,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即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主要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教会等;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和工人。第三,生产阶级与不生产阶级之间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第四,三个主要阶级相互间的买卖价格是不变的,货币只在三大阶级之间流通,各阶级内部的流通被抽象掉。第五,将各阶级之间的年交易量核算为一个总数,即把各阶级之间无数的个别买卖行为概括为一个总的流通。第六,对外贸易关系撇开不谈。

资本流通和循环的出发点,是农业在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假定在流通前的生产过程中总投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生产阶级开始农业生产的时候,投下价值100亿里弗尔的“原预付”,这就是固定资本。其次,每年投下20亿里弗尔的“年预付”,这就是流动资本。在这些投资中,魁奈假定100亿“原预付”的资本的使用期限是10年,每年平均耗损固定资本10亿里弗尔。生产的过程假定是这样:生产阶级每年投下这些资本,创造出价值50亿里弗尔的年总产品;从年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来说,50亿里弗尔的年总产品中,40亿里弗尔为粮食,10亿里弗尔为工业原料;从年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来看,第一是“年预付”,即流动资本的价值是20亿里弗尔;第二是“原预付”的耗损,价值10亿里弗尔,魁奈称之为“原预付利息”,即固定资本的折旧;第三是“纯产品”,即剩余产品的价值是20亿里弗尔。

二、社会资本的流通和循环

农产品当做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就要进入流通过程。按照魁奈的《经济表》,全部流通,分为以下行为:一是土地所有者阶级以20亿里弗尔的半数即10亿里弗尔购买生产阶级的农产品。其结果是价值1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由生产阶级手中转到土地所有者阶级手中,10亿里弗尔的货币,由土地所有者阶级手中流到生产阶级手中。二是土地所有者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通过这个买卖,10亿里弗尔的货币流到不生产阶级手中,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转到土地所有者阶级手中。三是不生产阶级用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原料。由于这个买卖,10亿里弗尔的货币流到生产阶级手中,价值1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原料)转到不生产阶级手中。四是生产阶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10亿里弗尔工业品,如农具等。因此,10亿里弗尔的货币流到不生产阶级手中,而工业品则由不生产阶级手中转到生产阶级手中。五是不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等农产品。通过这个买卖,10亿里弗尔的货币流到生产阶级手中,1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转到不生产阶级手中。

三、流通循环的结果

(1)土地所有者得到了他们所“应得”的“纯产品”——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这些粮食和工业品都是用他们从生产阶级那里得来的20亿里弗尔的货币地租购买的。这样就可以满足他们一年的生活需要。

(2)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2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从生产阶级那里换得了10亿里弗尔的原料和10亿里弗尔的粮食,这样,来年的简单再生产可以正常进行。

(3)生产阶级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农具,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自己手中,没有进入流通,只用来恢复再生产过程。农具补偿了他们在过去一年里所耗费掉的“原预付”即固定资本;而没有进入流通的20亿里弗尔的粮食,则补偿他们的“年预付”(种子和工资),即流动资本。此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现款,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这样一来,他们就又可以恢复再生产过程。

四、独特见解

(1)《经济表》的出发点是土地上每年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它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作为循环的开始。这就是说,魁奈实际上已正确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W…W’是魁奈《经济表》的基础。他选用这个形式,而不选用P…P’形式来和C…C’(重商主义体系孤立地坚持的形式)相对立,这就显示出他的伟大的见识。”

(2)在《经济表》中,魁奈“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

(3)魁奈不仅把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他还强调货币对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作用。在《经济表》中,在各阶级之间表现出两种运动:一是产品的运动,二是货币的运动。这两种运动恰好相反地进行着。这不但否定了把流通仅看做是货币运动的表面观察,同时也表示货币的流通不过是商品流通的一个环节。它仅仅是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一个手段而已。在魁奈看来,货币没有别的意义,只是帮助商品交换,它仅仅是在买卖者之间起了一个媒介的作用。在这种观点下,重商主义的货币理论被彻底瓦解了。魁奈不把货币当做资本,却承认货币是便利商品流通的重要工具。《经济表》虽以“纯产品”为流通的出发点,却以货币的流通为“纯产品”流通的杠杆。在所有阶级间交换行为中,货币都起着带动流通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中,货币的作用和地位是一个重要问题。货币的流通在《经济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魁奈在说明商品流通时,把它分解为以货币为中介的一系列的买卖行为,而在这些行动中,货币总是起发端和主导的作用。

(4)对生产资本的划分及其补偿的创见。资本理论是魁奈的一个伟大功绩,也是魁奈体系中独创的一部分。为了说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魁奈从再生产的观点对生产资本进行了进一步划分,这表现在他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上。魁奈仅仅把生产资本作了进一步区别,这固然说明他不了解资本还可以采取商品形态和货币形态。或者说,与重商主义观点相对立,魁奈不把货币和商品看做是资本,但他的这种区别,说明了他对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理解。因为从社会再生产即补偿的观点来看,由于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补偿方式不同,所以只有生产资本需要进一步区别,魁奈虽没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但是他已经正确地接触到了它们的实质,只是把它局限在农业生产资本的范围内。因为他从重农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农业资本才是唯一的生产资本,而产业资本不是资本,不能带来纯产品,因此他没有对产业资本进行划分。另一方面,他从资本补偿的观点来考虑资本的再生产问题;作为固定资本的“原预付”的实物补偿形式只有同工业部门进行交换才能完成,而作为流动资本的“年预付”则需在部门保留下去,才能使下一年度的再生产成为可能。同时,魁奈又以“预付”和“纯产品”的区别严格地把商品的价值划分为原有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这就使他在分析再生产时有了可靠的依据,考察原有的价值是怎样补偿的,新创造的价值是怎么分配的。魁奈的这些创见,对以后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经典语录

不应该把货币和人力过多地使用在制造业和奢侈品商业上,以免妨碍农业上的劳动和支出。因为,国家首先是要使富裕的耕作者人数大量地增加起来。

只有在取得超过预付费用的“纯产品”时,才能使人的劳动产生“纯产品”;只有先有土地的“纯产品”,才有收入、租税以及属于一国各个阶级的人生存所必要的“纯产品”。因此,预付越是不充分,人和土地就越对国家不利。

只有农业家代表生产阶级,生产“纯产品”,并以货币形式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