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中期,是阿拉撒热人的文化高峰期,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峡谷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当时他们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但其文明程度却令人赞叹。在查科峡谷,他们历时50多年,建成了近千间大小不等的石屋,有的石屋高达5层,房间一般为圆形,房顶为蜂箱形,房顶和屋内地上各开一个洞口,房顶的洞口作为通向外面世界的进出口,用梯子进出,地下的洞口是人死后的灵魂飘向阴间世界的进口处。最奇特的是,在一座被称作“克屋”的圆形房子内,室内的扩音效果极佳,在直径为63英尺的室内,两人在一边窃窃私语,另一边的人能够听得清清楚楚,在屋内咳嗽一声如同雷鸣一般。阿拉撒热人还在山谷中修起了梯田、堤坝,营造水池,储备粮食。他们穿的衣物是用动物的毛皮和棉花混合而成的。他们在山顶上修筑了天文观测台,至今还保留着一把像匕首一样的“阳光针”,直插在石板的中央,以此来测分四季。
在经历了约100年左右的繁荣发展后,阿拉撒热人就突然消失了,只是在一些深山峡谷中留下了他们曾经存在过的遗迹。人们始终不明白,阿拉撒热人为什么要在这些杳无人迹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园,而在经历了短暂的文明繁荣之后又无影无踪了呢?
莫契文化之谜:公元1世纪至7世纪,在秘鲁的西北部曾经存在过一个灿烂的古文化中心,后来又神秘地消失了,这就是近年来很受研究者关注的莫契文化。
莫契人从事农业种植、打猎、捕鱼活动,同时还在南美洲西部广大地区进行贸易,为其文化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用土坯、砖块砌成雄伟的金字塔和高台,作为宗教仪式的行政中心;而在主要首领死后,莫契人又在这些建筑物下修造墓室,安放尸体。在秘鲁首都以北约560千米处,矗立着一座十分壮观的太阳金字塔,高41米,占地约5万平方米,是用1亿多块砖坯垒成的,全部工程耗时达数十年之久。1988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一座长70米、高10米的莫契人的高台下,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莫契文化时期的墓室,约建于公元300年,考古工作者从墓室中发现6具尸体。墓主属武士或祭司阶层,殉葬者多人,分列在墓主的上下左右,有两个约20岁的女子,大概是主人的妻妾,两个约40岁的男子,当为护卫和侍者,侍者旁有一条狗,可能是主人的爱犬,还有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子,也可能是卫士。奇怪的是,这个男子没有双足,两个女子和另两个男子也各有一人缺一足,据推测,他们的脚足是防止他们殉葬时逃跑而被砍掉的。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金银铜器等陪葬品,有工艺精湛的贵金属工艺品,有眼睛由珠宝和青石雕成的“金头人”;有金杯,其装饰图案反映了古秘鲁的发达农业;还有貌似美洲虎的猫科动物雕刻品;有比实物大两倍的金花生,饰有精美图案和人物形象的陶壶、陶碗等。
造就了如此成就的莫契文化,却在公元700年以后消失了。专家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被另外一个强大的文化给淹没了;被入侵者给毁灭了;被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摧毁了。但各种说法,尚没有一个具有绝对的说服力。
打电话“喂”“喂”的由来
当人们拿起电话时,都会不自觉地说“喂”、“喂”……来呼叫对方。那么,你知道这“喂”、“喂”的呼叫声是怎么来的吗?
众所周知,电话出自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之手。在电话问世之初,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声音能够通过细细的电话线清晰地传入远方人的耳中这一事实。因此,人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习惯于说:“你是某某吗?你真的在听我打电话吗?”爱迪生觉得这么问很笨,因为他确信电话线的另一端有人,而且也正在打着电话。于是,他打电话时便直接用“喂、喂”来呼叫对方。周围的人觉得这样很简便,于是,就纷纷模仿。不久,这一叫法便流行于全世界了。
你知道感恩节吗
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一天,几乎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要欢聚一堂,举行盛宴,而且所有的家庭都要用火鸡和酸果酱作为盛宴的正餐,用南瓜饼作为餐后甜点。因为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感恩节。
17世纪以前,北美大陆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居民主要是印第安人。1620年,一批英国清教徒为了摆脱宗教和政治的迫害,乘坐“五月花”号木船,经过65天的艰苦航行,终于穿越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于11月间来到了现在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但是,当时冬季已经来临,四周荒无人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死于与疾病、严寒和饥饿的斗争中,只有剩下的部分人在斗争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建立了他们的根据地——普利茅斯村。
后来,这些移民得到了当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帮助,学会了狩猎、捕鱼和种植农作物等,经过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丰收,为了表示庆祝和感谢对印第安人的友谊。他们于1621年深秋在普利茅斯村举行盛宴,称之为“感谢上苍的恩赐”。当时有几名印第安人带着5只鹿和火鸡等礼品参加宴会,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大伙吃着烤火鸡、玉米、南瓜等可口食品,并进行了跳舞、射箭和赛跑等活动。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
许多年以后,一位名叫萨拉·黑尔的女士为了使感恩节成为一个正式的民族节日,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她给每一位在任的美国总统写信,要求将感恩节作为美国人民自己的节日。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才正式宣布把感恩节作为传统节日。
愚人节是怎么来的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4月1日被定为“愚人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谎骗人、开玩笑。但是,按照习惯,各种说谎过了中午就应该停止。
据说,这一奇特的风俗起源于罗马神话:“谷物神”色列斯的女儿普西芬丝在天堂乐园玩耍时被冥王普鲁托掠走,色列斯听到女儿呼救,赶去寻找,结果却白跑了一趟。
另一种说法是,愚人节是由于历法改变形成的。相传在1564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颁布了一项新法令。宣布更改历法将元旦从过去的4月1日改为现在的1月1日。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仍有一些保守分子把4月1日当作元旦来庆祝,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奚落,被视为愚人。久而久之,便变成现在的愚人节。
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几乎都有“愚人节”。苏格兰人称那些在“愚人节”受到捉弄的人为“布谷鸟”;法国人称被捉弄的人为“四月鱼”。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市民在“愚人节”这天都要戴着假面具,穿着各种光怪陆离的服装参加游行。
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每年2月14日,大多数国家的青年男女都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欢度“情人节”。但是,你知道这种罗曼蒂克的习俗是怎样来的吗?
相传,罗马皇帝克劳迪亚二世不准青年人在服役前结婚,担心这会使他们在战场上丧失斗志。当时,有个名叫瓦伦丁的天主教神父为了成全一对青年情侣,便私下为他们证婚。为此,瓦伦丁被判了死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神父,便把瓦伦丁遇难的这一天——2月14日,定为瓦伦丁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鸟儿是在2月14日这天寻找配偶,人们推鸟及人,认为青年男女也应该在这一天向心上人表达爱慕之情。由于这一天正好是瓦伦丁节,久而久之,“瓦伦丁”便成了“情人”的代名词,“瓦伦丁节”也就成为情人节了。
尽管各国的风俗不同,青年男女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情人节毕竟是青年男女诉说衷肠的日子。这一天,青年男女一般都要赠送表示钟情的礼品,或者是一束玫瑰,或者是一块精美的巧克力,或者在情人节的夜晚共度良宵,同赏美景。
你知道巴西人是怎样过狂欢节的吗
狂欢节是欧洲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在世界上许多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颇为盛行。据说,狂欢节最初是由葡萄牙人从非洲引入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规模盛大的非基督教的联欢活动。然而在世界各国的狂欢活动中,规模最大、最激动人心的要算巴西的狂欢节了。
节日期间,巴西举国上下,男女老少都穿着艳丽的服装,或勾画各种各样的脸谱,或戴着奇形怪状的面具,潮水般地拥向街头、广场。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头戴假面具、脚踩高跷的人群以及由彩车组成的游行队伍川流不息。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人们疯狂地跳着桑巴舞,整个大地似乎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入夜,万家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的焰火腾空而起,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狂欢活动达到了高潮。
你知道“云中古城”的秘密吗
自从秘鲁在153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以后,在秘鲁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安第斯山区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消失了的“神秘古城”。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约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许多高峰都在5000~6000米以上,因此,没有人能搞清那座消失了的“神秘古城”究竟在哪个山峰什么地方,四百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谜。许多探险家多方寻觅,均无所获。直到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比格姆穿过了地势陡滑的羊肠山道,爬过用树干和野藤捆扎的桥梁,渡过波涛滚滚的乌鲁班巴河,跨过了浓密的原始森林,多次战胜毒蛇猛兽的袭击后,经过千辛万苦,在崇山峻岭中寻找了几天几夜,最后终于在一座高耸云端的峰巅上发现了这座神秘的古城。由于史籍上对这座神秘古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因而它的真名已无人知晓。古城所在山峰之间有一座名叫“马楚皮克楚山”的山,于是考古学家便把这座古城称为了“马楚皮克楚城”;由于这座古城位于高耸云端的峰巅上,常年云雾缭绕,考古学家又把它称为“云中古城”。翌年,在耶鲁大学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海勒姆·比格姆教授率领一支科学考察队,对这座荒无人烟的古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和研究。发现神秘古城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世界史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许多国家也纷纷派遣学者前往考察。
气势雄伟的建筑:这座古城建造在两峰相连的腰部,居高临下,形势险要。城周围有用花岗岩石砌成的墙垣,城内有许多殿宇、庙堂、堡垒、作坊以及居民点,室宇栉比,结构复杂,千门万户,小径曲折,好像一座迷宫。石头砌成的梯贯通城堡上下。城中有一座“主神殿”,殿中有用花岗岩建造的高大圣坛,坛上有许多小壁龛。“主神殿”面向“圣场”。“圣场”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和节庆狂欢的广场。“圣场”另一边是“三窗殿”,站在殿上,举目四望,青山重叠,奇峰罗列,宛如一个巨大的峰林世界,蔚为奇观。城内供水渠道纵横交错,渠底铺砌有石块,把1000米外的山泉引入城内,重要的建筑物有精心设计的石制导水管或石制暗渠供水,由此可见,古城的供水系统安排得十分巧妙。古城建立有一座用巨石砌成的日晷,称为“因蒂万塔纳”,是用以观测太阳的位置、利用日影测定时间和季节的天文仪器台。古代印加人对天象的观测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他们崇拜星宿,尤其崇拜太阳,自称为“太阳的子孙”(“印加”一词,印第安语的含义原是“太阳的子孙”)。整座古城在建筑上的布局体现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特点。王被认为是太阳的化身,王的木乃伊受到特别崇敬,认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并被安放在城内神殿中高大的花岗岩圣坛上。
印加人是优秀的石工建筑家,石砌技术很高,石块与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着剂,竟能做到合缝紧密。近几百年来,古城所在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和山洪,而城堡却都安然无恙。而且由于古城是建造在层峦叠嶂的峰巅上,始终未被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发现,因而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
不休的争论:古城周围是悬崖峭壁,城外陡峭的山坡是茂密的野生植物。为什么古人要把这座城堡建造在高耸云端、地势极险峻、交通极不便的峰巅上?究竟是何时何人出于什么目的而建?近几十年来,围绕着上述问题,国外学术界争论不休,各持己见。
有人认为它不是城堡,而是古代王公贵族们用来登高赏景的憩息场所,或者是专用来举行宗教仪式、祭祀太阳神的庙宇;较多学者认为,它是古代印加人建造的一个典型的城堡;有人认为,这座城堡是古代散居在安第斯山区的艾马拉族或者摩其卡族、或者克丘亚族建立的,建造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是安第斯山区已发现的最早城堡遗迹;也有人认为它是印加人移居此地之前一个弱小国家的首都。
从古城周围的坟墓中发掘出173具古人骸骨,内有150具是女性的,有些学者据此认为,这里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亚马逊女国,或者可能是一个以妇女为主组成的部落所在地;有些学者认为,不能以发掘出150具女性骸骨作为证据来证明这里曾经是女王国或女部落所在地,他们认为,这里是古代宗教圣地,许多妇女乐意把自己奉献给神作为贞女,这种贞女称为“纽斯塔”,她们充当神庙的祭司助手或者国王的女仆(因为国王被尊为太阳神的化身),后来很可能是由于此城被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层层包围,城内男子大多数出外战斗去了,城内留下的多是妇女,她们因为粮尽水断而死亡。这就是在已发掘出的173具古人骸骨中女性(150具)大大多过男性(只23具)的原因。
最早考查此城堡的美国海勒姆·比格姆教授认为,这座古城是宗教中心,是印加古代文明的摇篮。前印加时期最发达的文化大约发生在公元5至6世纪,根据印加人的历史传说,第一位首领芒科·卡帕克就是从这座古城出发,遵照神的意志,走到位于海拔3300米的高原盆地——库斯科,从此以后,以库斯科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张。由于第一代首领(王)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因此,上述传说很难得到证实;如果上述传说能得到证实,那么马楚皮克楚的历史就极悠久,这座古城就是印加文明的发祥地。有些学者认为,这座古城可能是印加王朝第八位国王维拉科查建造的;还有学者认为,这座古城可能是在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一百年左右建成的,它是印加王国最后时期的典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