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不知的世界常识全集
45060300000011

第11章 民族风情(2)

这一习俗从何而来呢?据说,从前水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杂草丛生,蟒蛇很多。人们干活时常常被蟒蛇咬伤。有个叫秀的姑娘心灵手巧,她绣的鸟兽花草十分逼真。秀姑娘见姐妹们被蛇咬伤,很着急。她尝试着用各种方法避免被蛇咬,都没成功。而有一天,当她穿着绣有花边的衣服下田干活时,各种蟒蛇见了她都远远地逃跑了。她发现了这一秘密之后,把鞋上也绣了花,几经试验,蟒蛇都不敢走近她的身边,远远地就逃遁了。她告诉了众姊妹,大家听了,非常高兴,互相转告,很快传遍远近的山寨。从此,这一带的妇女们都在衣服上绣了花边,在鞋上也绣上花,以防蛇咬。

妇女穿上绣有花边的衣服,也更加美丽了。发展到后来,花边衣服逐渐成为艺术品。后来妇女们又商议,规定没有结婚的姑娘,只穿绣花鞋。结了婚的妇女才穿绣花边的衣裤和绣花鞋。这样一来,穿花边衣服也成了区分姑娘和媳妇的一种标志。

重大活动或喜庆节日时为什么要舞龙

龙是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因此,龙也就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人们对龙很崇拜,历代帝王不仅自称为真龙天子,他的宫室器物也都刻满了龙。

舞龙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民俗活动中就有舞龙的传统。最早是用来求雨。据说当时还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等等习俗。后来舞龙的活动代代相传,不仅限于祈雨,其他活动也都有舞龙的习惯。

“花儿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花儿会”是土族人民喜爱的节日。土族同胞有个共同的特点,人人都善于唱歌。“花儿会”实际上是一个歌唱的节日,和花卉展览没有任何关系。“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的一种民歌。每年农历六月六,这一带都要举行大型的歌咏比赛盛会,这就是中外闻名的“花儿会”。“花儿会”一般举行五天,大家纵情歌唱,直到最后一天太阳落山,人们才以美妙的歌声道别,相约来年再会。

届时,人们都穿着民族服装,骑着毛驴前来赶会。举办“花儿会”的是土族同胞,来参加盛会的还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及保安族等其他民族,有时人数达到十万以上。集会期间,这里不论田间林下,溪旁路畔,到处可以听到悦耳的歌声。姑娘和小伙子们以对歌的形式互相唱答,歌词多数是即兴编成的。

“花儿会”激发了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也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如今的“花儿会”每年不只举行一次,正月十五、二月二、四月八、七月十五,在这些日子也常常举行。

竹筒茶和竹筒酒分别来自哪个民族

我国云南省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不少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比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同胞所制的竹筒茶和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一带独龙族同胞所酿制的竹筒酒都别有风味,各具特色。

竹筒茶的做法就是在特制的竹筒里逐步放进基本晒干了的茶叶,把竹筒放在火塘上边烘烤边将茶叶舂压进去,直至茶叶舂满竹筒。烘烤过程中,竹筒要经常转动,一是使之受热均匀,二是避免竹筒烤焦烧着。等茶叶真正烤干后,就可以剖开竹筒取出茶叶饮用。冲饮竹筒茶,既有清纯的茶香,又有独特的竹香,茶香、竹香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竹筒酒是独龙族男女老少都爱喝的传统饮料,它还被当作青年男女订婚时的礼酒和盛大节日中的喜酒。酿制竹筒酒,首先要在山中竹林里选择最好的竹子,将其做成酒筒,然后把煮熟的小麦、大米或者高粱拌上酿酒用的酒药装进竹筒内,一般在七天之后竹筒酒就酿制好了。此时打开竹筒盖,醇香的酒气扑鼻而来,令人陶醉,颇有酒未入口人已醉的感觉。

哈萨克族人为什么喜欢刁羊

刁羊是哈萨克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娱乐活动,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牧民在休闲时,常成群结队地举行刁羊比赛。

哈萨克族人刁羊,用的是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蹄,紧扎食道,有的还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容易扯烂。参加刁羊的人比赛前都结成团队,有的是两队之间的比赛。刁羊开始,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将割掉羊头的羊羔放在草地上,只听号令一响,参加刁羊的人策马向放羊羔的地方飞速奔去,奋力争夺羊羔,谁最先把羊羔带到指定的地点,谁就是优胜者。

哈萨克族牧民常年放牧在草原上,特别是转场的时候,他们为了保护畜群,既要战胜恶劣的天气,又要同凶猛的禽兽展开搏斗。刁羊则是最好的锻炼,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体力,又赛骑术。刁羊的优胜者大多是放牧的能手,在暴风雪中寻找离群的牲畜,他们能把几十千克重的羊俯身提上马来,驮回畜群。优秀的刁羊手是受人尊敬的,他们常常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

彝族妇女为什么喜欢打伞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彝族妇女喜欢打伞,无论是晨曦、月夜、年节、婚娶,还是串寨、赶集,妇女们总要撑着一把伞,特别是在各个寨子欢度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时候,到处都可看到那鹅黄色的大布伞。

彝族妇女为什么喜欢打伞呢?

因为彝族人民生活在山高水多的地区,气候多变,一会儿是骄阳似火的晴天,一会儿是乌云密布的雨天,为了对付阴晴难料的天气,所以每个彝族妇女都随身带有一把伞。

有趣的是,伞还是彝族姑娘谈恋爱的一种道具。美丽的姑娘躲在伞里,性急的小伙子们要想和姑娘谈心,就必须懂得“伞语”,否则小伙子无论怎样勇敢,都会被姑娘用伞挡住。伞语,是她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个人的处境,以及自己内心的想象和要求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彝族的伞语,是对小伙子聪明、智慧、勇敢和毅力的一种综合考察,许多小伙子都是通过伞语“对答”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侣的。

拉贾斯坦人为什么崇拜老鼠

拉贾斯坦人是印度的民族之一,有26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在该邦的德萨努克有一座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鼠庙。居住在那里的拉贾斯坦人十分崇拜老鼠,如果有人要订婚或出远门,必须事先到老鼠庙中去朝拜三天三夜。他们认为,老鼠是神的使者,只有对老鼠虔诚,神才会保护订婚的男女白头指老、永远幸福,保护出远门的人一路顺风。

庙中每月要花费2万多卢比的经费购买食物来喂养老鼠。老鼠每天由庙中的印度教教徒喂养,每次喂鼠时,教徒们就在庙内敲鼓念经,老鼠听到这声音,就从洞穴中争先恐后地爬出来,也有些从房梁上、墙壁上跳下来,跑到庙堂中央女神像旁的盘边去抢食物,吃饱后又各自散去。到庙中朝拜的人,一般都要带有一些食物去喂老鼠,决不会伤害它们。

在那里,许多人家也争着养老鼠。据说,谁家的老鼠最多,谁家对神就最虔诚,神就会保护这家世代昌盛、永远幸福。所以,有人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让老鼠吃好、吃饱。

冈比亚人是怎样祈祷的

非洲西部沿海国家冈比亚虽然只有近90万人口,1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但却有6个民族:曼丁哥族,约占全国人口一半,为第一大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富拉尼族,为第二大民族,大多在东部;沃洛夫族,主要在首都班珠尔和冈比亚河北岸;塞拉胡里族,分布在东部;此外是朱拉族和撒里里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

冈比亚人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规定每天祈祷5次,祈祷十分虔诚。跪拜时,额头和鼻子一定要触到地面,每次祈祷要跪拜10多次,每次跪下之前口中念念有词,据说是赞美真主,求真主赐给平安、财富和幸福。正式祈祷在清真寺,但更经常的是在家中或工作场所。其余不到10%的人,则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白族人为何过“三月街节”

每逢农历的三月十五,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节”。“三月街节”是白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宗教集会,又叫“观音节”。相传,观音菩萨是在这一天帮白族人民制服了害人魔王之后,驾着彩云升天而去的。后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月街节”成为物资交流和群众联欢游乐的集会。无数的帐篷组成临时的街市,出售各种商品,从生产到生活用品及少数民族特需首饰等等,同时也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还要举行传统的歌舞、射箭、赛马活动。时间一般是5~7天。

摩梭人的民俗为什么令人称奇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境内居住着20多个民族,尤以能歌善舞和具有独特民俗的摩梭人最令人感到神奇。

摩梭人的家庭以女性为轴心,人口几个至几十个,都是由一个始祖母的后裔组成。家庭中,祖辈只有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摩梭人称这一辈男子为“阿普”。女子为“阿依”。母辈只有母亲(阿巴或阿呀)及其兄弟(阿乌)、姐妹(阿咪)。小辈只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和“阿咪”所生的兄弟姐妹。兄姐统称“阿姆”,弟妹分别称“格日”、“果米”。他们的家庭是“舅掌礼仪母理财”,即由母亲的哥哥或弟弟做主执掌除爱情以外的各种礼仪;由母亲或家庭中最能干、最有威望的妇女掌管家庭财产和生活、生产安排等。

摩梭人的婚姻称“阿注”。男女之间互称“阿夏”,是“亲密的伴侣和朋友”的意思。他们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各自仍属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第二天早晨回到自己家。当地人称这种关系为“走婚”。所生子女属女方,采用母亲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担抚养责任。每个男子或女子的“阿夏”数目有多有少,双方婚姻关系也不是固定的。

摩梭人的住房是用树干垒起来的,一般为四合院(经堂、正房、楼房、畜厩)或三房一照壁。到摩梭人家里做客,常可吃到“牛头饭”、“猪膘肉”等特色食品。晚会上,还可与摩梭人一起跳舞、对歌。

我国有哪些奇特的饮食风俗

裤腰带面条。关中盛产小麦,面条是关中人的主食。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等。关中人最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像条裤腰带那样长短。这种面吃起来很光滑、筋道,很有嚼头,既好吃又饱肚。

锅盖饼子。陕北盛产麦子,日常生活以面食为主。饼子又称大饼,每个重达数斤,像一个大锅盖,吃时可切成三角形一块块的,全家老少分而食之。陕北大饼表皮黄亮脆香,内里松软,陕北人常把它作为主食。

沙虫菜。这是海南人所特有的一个怪俗。一般以香菜或生菜加上三条沙虫,进行红烧,其味道非常鲜美。所谓“沙虫”是一种栖息在海南沙滩边的蚕科小动物,身体呈灰白色。沙虫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很高。除有沙虫火锅外,还有红烧沙虫。

斐济人为什么爱“走火”

斐济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亚东南部的斐济群岛上,由维提岛等33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8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8万。

斐济具有众多的民族和多元的文化,当地土著居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婚丧喜庆、酋长就任和招待贵宾等仪式上,斐济人都会双手捧着乳白色的“洋高奶”(斐济人最爱喝的一种饮料),毕恭毕敬地献给客人饮用。每逢节日庆典,斐济人都身穿五彩树叶草裙和民族服装,在音乐的伴奏下,尽情地唱歌跳舞。

在斐济的传统文化中,最负盛名的还是土著人的“走火”表演。“走火”前,他们先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在坑内放入干柴和大小不等的鹅卵石,然后点燃干柴。顿时,通红的火苗直往上蹿,鹅卵石被烤得滚烫,温度可达数百度。表演者祈祷后,伴着鼓声和歌声,赤着双脚泰然自若地走上火堆。他们在滚烫的鹅卵石上走走停停,跳着舞蹈,丝毫没有痛苦的表情。几分钟后,他们安然无恙地走了下来。接着,又有四位表演者两人一对,双手抬着一段几十千克重的木头,赤着双脚走上火堆,跳起了“抬杠舞”。舞姿优美,神态自若,其功夫令人咋舌,真是举世无双的“铁板脚”。

斐济人为什么喜欢穿裙子

斐济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气候炎热,四季如夏,人们的穿着简单随便,大多着T恤衫或短袖衬衫,很少穿袜子。农村人大多光着脚,连鞋带袜全免了。然而,斐济人对裙子却有着特殊的爱好,不论男女老幼,都爱穿艳丽的大花裙子,称之为“苏鲁”(Sulu)。苏鲁就是斐济人传统的正规下装,政府官员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一般的小职员,正式场合都穿苏鲁。普通的苏鲁只是一块长方形的布,上面印有传统的民族图案,类似中国的蜡染布。据说,苏鲁的穿着方式有100多种。

当地的土著妇女,则穿长长的连衣裙,里面的棕色花裙较长,外面再罩一件白底花裙;还有用艳丽多彩的花布条编成的裙子,别有一番情趣。

引人注目的是肃立在总统府大门旁的卫兵。他们身材高大,上身穿红艳艳的衬衫,下身着雪白笔挺的裙子,裙子下摆还做成锯齿形,脚穿凉鞋,手持冲锋枪,显得十分威风。首都的大街上,交通警察则穿黑衬衫和白裙子。

你知道重视女性的民族吗

加利西亚人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加利西亚人如果头胎生个女孩就被认为是最有福气的人,从此再也不用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