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人体精气神的综合反映。《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因此,眼睛保健既要重视局部,又须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眼睛是“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器官,眼睛的健康与工作、学习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重大。历代养生家都把养目健目作为养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兹简述如下:一、运目保健运目,即指眼珠运转,以锻炼其功能,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一)运睛
此法有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具体做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
(二)远眺
用眼睛眺望远处景物,以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例如,在清晨,休息或夜间,有选择地望远山、树木、草原、蓝天、白云、明月、星空等。但又不宜长时间专注一处,否则反而有害,所以《千金要方·七窍病》把“极目远视”同“夜读细书,月下看书”以及“久处烟火,泣泪过多”等,并列为“伤明之本”。
除上述运目方法外,还可进行眨眼、虎视、瞪目、顾盼等,这些锻炼方法可使眼周围的肌肉得到更多的血液和淋巴液的营养,保护眼睛,增强视力。
二、按摩健目
按摩是古人保养眼睛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介绍如下三种方法:(一)熨目《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运睛数遍”。其作法是:双手掌面摩擦至热,在睁目时,两手掌分别按在两目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作用。
(二)捏眦
即闭气后用手捏按两目之四角,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可换气结束,连续作3~5遍,每日可做多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指出:“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说明捏目四眦有提高视力作用。
(三)点按穴位
用食指指肚或大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点按丝竹空、鱼腰,或攒竹、四白、太阳穴等,手法由轻到重,以有明显的痠胀感为准,然后再轻揉抚摩几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即十八次),一年可夜书。”此法有健目明目,洽疗目疾的作用。
在古代眼保健的基础上,近代创造了不少新的眼保健法,如“眼保健操”,对保健青少年的视力,预防眼睛疾病,有积极意义。
三、闭目养神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故《素问》言:“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有效的辅助方法。
此外,随时注意眼睛的保护,不要在光线昏暗处或强光下看书读报,不可在卧床和乘车时读书。在夏季烈日下或冬季在雪地中长时间行走时,宜戴深色眼镜,以保护眼睛。
四、饮食健目
饮食保健对增强视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多吃蔬菜、水果、胡萝卜、动物的肝脏,或适当用些鱼肝油,对视力有一定保护作用,切忌贪食膏粱厚味及辛辣大热之品。同时,还可配合食疗方法,以养肝明目。例如,草决明兔肝沥(《古方饮食疗法》):兔肝1~2副,草决明10~12g。加工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肝。可补肝养血,清肝明目;又如,菊花粥(《长寿药粥食谱》):菊花10~15g,粳米30~60g。先用粳米煮粥,粥成调入菊花末,再煮一二沸即可。有养肝明目之效,对一些高血压患者尤宜。
五、药物健目
中药健目分外用和内服两类,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用。现仅举数例:清目养阴洗眼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4.5g,生地9g,夏枯草9g。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之作用。除用药熏洗外,还可用药枕健目,如明目枕(《外科寿世方》):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菊花,有疏风散热、明目退翳之功,经常使用,至老目明。内服中药的种类也很多,汤、散、丸、丹等皆可。如蔓菁子散(《太平圣惠方》);蔓菁子500g,黄精1000g,二药九蒸九曝干,研成细末,每日饭后调服6g,久服,补肝明目,延年益寿。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亦可选择应用。
此外,还可结合气功健同。平时,要注意卫生,避免病邪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情欲过极,耗伤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