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偏重于单位水资源所获得的效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若考虑农村生活用水则占81.7%)。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量0.5~1.5倍,潜力相当可观。当前我国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3~0.4,与发达国家0.7~0.9相比,相差0.4~0.5;农作物水分利用率平均为0.87kg/m3,与以色列2.32kg/m3相比,相差1.45kg/m3。
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除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水重复利用率可达70%以外,大批城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有30%~50%,有的城市更低,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5%以上,我们低于先进国家几倍甚至十几倍。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跑、冒、滴、漏的损失率估计为15%~20%。
我国节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也很大,大约有1/3到1/2潜力可挖。我国目前节水效益水平与国际上比较还是低的。据有关资料分析,美国1990年用水效率为10.3美元/m3,日本1989年为32.4美元/m3,我国1995年用水效率为10.7元/m3,只有美国1990年的1/8、日本1989年的1/25(汇率按1995年8.32美元计算),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1978~1984年的资料表明,北京、天津两城市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8倍和1.6倍,但由于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从40%~46%提高到72%~73%,而万元产值耗水量却减少了。
因此,我国必须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据估算,如果科学地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6~0.7,水分生产率达到1.5kg/m3,即在30年内,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提高0.3,按现状4000亿m3计算,则可节水1200亿m3,按15kg/m3计,可增产1.2亿吨粮食。这对于保证未来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们应该进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如提高水利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农业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的次数,生活用水设施采用先进节水措施等。
二、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所谓的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是指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用综合的系统方法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管理。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主要思想是,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环境有相当制约的环境资源。它对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福利的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水资源管理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应该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方略。
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在客观实施上具有多层次性。如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的协调统一,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
管理上的一体化,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机构协调和目标的一体化,要求有关部门管理协调统一,部门之间必须拧成一股绳,协同作战,不能各自为政。水资源管理涉及众多部门,例如,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等众多部门,单靠某一部门开展节水农业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益,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国家财富的损失,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
从效益上来看,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如充分利用当地的降雨资源,从局部上来考察,可能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从整个流域的角度来认识,假设流域的各个区域皆以留住当地水资源为己任,流域水资源地表径流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导致大江大河的断流,引起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所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是以流域的承受能力为极限,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于大空间的水资源一体化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控来实现,区域是无法来完成的,特别是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个区域皆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条件下,政府的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宏观调控功能更应该加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