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桑比克北部的莫桑比克岛南端,耸立着一座雄伟的古堡,那是葡萄牙人为保护葡萄牙帝国海上通道而于1558年修建的大城堡,名叫圣·塞巴士蒂昂堡。
古堡三面依水,宽约40米,长约100米,墙宽5米,高15米,北侧面岛的城墙外有参天的苍松屏列护遮。城墙外表经风化雨蚀,已灰土斑驳,砖石松移,但城堡内部尚保存得很完好。城堡的中央有一个方形广场,以石砖铺地,广场一侧有三个储水窖,一大两小。沿墙建有粮仓、弹药库、监狱以及营房。营房约可容纳近2000名士兵。
城堡的东南西北四个角上都设有炮台,其中两个面向大海,用于监视来往的航船。现在游人可以看到四个炮台上仍各有数尊大炮,炮口虎视眈眈地对着海口。登临古堡,近海内港历历在目,海天之间连绵的大陆和绿岛,也遥遥在望。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75年莫桑比克独立的数十年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把这座古堡变成了关押、屠杀莫桑比克爱国志士和无辜百姓的监狱。他们在古堡内挖掘了两个“焚人坑”,深约10米,宽2米;还设立了秘密刑场。被捕的人有的被当作“会说话的商品”,装上海船贩卖到国外;有的被秘密处决。不少人被殖民军的神父以“异端”罪判处火刑,投入焚人坑活活烧死。
刑场长约20米,宽6米。左侧是一块宽约9米,长12米的舌形珊瑚岩礁,上面建有“圣母炮堡”。刑场与炮堡之间有一堵半人多高的土墙,墙上有若干射击孔。刑场中央立有一块高不到1米的石墩,行刑时犯人跪在石礅上,刽子手们就在土墙的射击孔里向犯人背后开枪,犯人被处决后,就被抛进大海。
现在古堡成了殖民者屠杀莫桑比克人民的罪证,也成了政府对青少年进行殖民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第十七章 亚格拉古堡亚格拉古堡位于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县的亚格拉城,亚穆纳河西岸,距泰姬陵约1.5千米。为16世纪莫卧儿帝国所建。后来,它护卫了许多17世纪的清真寺和宫殿,这些建筑都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亚格拉古堡建于公元1565~1573年间。阿克巴皇帝(1556~1605年)委派建筑师穆罕默德·盖西姆·汉负责该工程。根据阿克巴的旨意,建在洛迪·德巴达尔高城堡旧址上。古堡内的建筑曾多达500多座,但保留至今者很少。现今犹存的古迹大部分为沙·贾汗在位时所建。
古堡呈不规则三角形,800多米长的底座沿河岸伸展,顶点为德里门。古堡四周有坚固的城墙,全长25千米,为双层红砂岩城谍,墙上间有高耸的碉堡及曲线优美的装饰。
古堡的南门(即阿马尔·辛格门)和北门(即德里门)雄伟壮观,风格相同:门的两侧同为两个八角形碉堡,中间为穹顶入口;两门均有带拱廊的平台和穹顶亭;正立面饰有白色大理石镶嵌的图案。
贾汗季里宫是阿克巴时期唯一的重要建筑物。这座王宫因用方形红砂岩建造,故称为“红堡”,后来德里的红堡即模仿它而建。宫内大院四周有二层小楼环绕,当年宫墙金碧辉煌,彩画似锦。
现存沙·贾汗时期的建筑有:卡西宫,这座私人宫殿由三座美丽的大理石殿堂和一座地下迷宫组成;希施宫,即镜宫,为御用浴室,墙壁和天花板饰有钟乳石,并镶嵌了成千上万块小玻璃,闪光发亮,别有情趣;矩形院,位于卡西宫对面,是一个葡萄园,三面有双层长廊环绕,长廊通向一排寝室。卡西宫西北面矗立着著名的双层八角塔,顶层有彩石镶嵌画和拼贴艺术。除私人会客厅和“鱼宫”外,引人瞩目的建筑物还有珍珠清真寺,这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建筑艺术珍品,其祈祷厅内有七个精美的装饰连拱与三个穹顶相连,布局严谨和谐。这些优美的古代建筑,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的智慧和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