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神秘的城堡文化
45052800000013

第13章 圣胡安堡垒

圣胡安堡垒位于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城。圣胡安湾是加勒比海至关重要的战略据点。400余年来,它一直受到防御设施的保护。这些防御设施构成一幅欧洲军事建筑与美洲大陆港湾融为一体的图画。

圣胡安是座古城。哥伦布美洲之旅的第二年,他的另一只船队跨过大西洋抵达波多黎各岛,那时岛上居住着三万泰诺印第安人。殖民者于1509年在卡帕拉建立了第一个居民点,可由于凶恶的毒蚊使他们不得不把居民点移至海湾小岛上。定居下来后,他们自力更生烧出砖瓦,修建起具有伊斯兰风格和西班牙式样的民宅,并用最早抵达本地的圣徒胡安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居民点。

圣胡安旧城面积较小,街道狭窄,呈格状布局,沿海筑有20英尺厚、140英尺高的厚城墙,城墙内建有三座雄伟的古堡。其中最大的是拉福尔塔莱萨堡,建于1530年,是圣胡安城最古老的军事建筑,后经扩建,被用作政府代表官邸400余年,现为圣胡安总督府,它是西半球历史最悠久的行政官邸。第二座古堡位于西南角,称为圣·克里斯托博尔堡,防卫坚固,其复杂的哨所体系从海上和本岛东部确保着圣胡安旧城的安全。另一座是位于城墙末端的圣菲利佩·莫罗堡,俗称“摩尔人堡”,这座厚重坚实的建筑,有高而笔直的墙,用以保卫海湾入口。其古老的大炮炮口至今仍威严地直对辽阔的海面。而圣胡安的城墙,将“摩尔人堡”和克里斯托博尔堡联在一起,将旧城区完全围住,目前仅西部有一段被毁。

圣胡安的堡垒与历史胜地集中了圣胡安旧城的主要工事建筑,是美洲大陆最重要的工事群之一。这一宏大工事群是在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400余年中建成的,表现出欧洲军事建筑技术在“西班牙美洲”的运用,告诉人们18世纪盛行的军事防御技术如何被运用到一个陡峭而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整个工事系统除卡纽埃罗堡是建在圣胡安湾西面的一个小岛上外,其余均建在圣胡安岛上。

圣胡安建于国际海盗盛行的年代,西班牙商船队曾把它作为基地,在此转运从墨西哥和秘鲁运来的货物,因此这里成了海盗们觊觎的目标。如防海潮堤一样的石墙和日夜守护着圣胡安的古堡并非时代的饰物,而是历史的见证。今天当人们行走在石墙上眺望大海时,便可想像出当年来犯者出现在海面上时遭到了怎样的灭顶之灾。

这座要塞于1589年由一支西班牙军事工程队修筑。1595年,英国著名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率领一支船队进入海湾时突然遭到城墙和古堡内多门大炮的狂轰和雨点般的枪击,10艘船只顷刻葬身鱼腹。三年后,另一支1000人的英国舰队从侧面攻入圣胡安并摧毁城堡要塞,但是由于疾病流行,英军被迫撤离。1625年,一支荷兰军队再度攻打圣胡安城。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军炮舰摧毁要塞,使波多黎各岛从此归属美国。历史证明,这些工事对保卫圣胡安岛起过头等重要的作用。

几个世纪以来,护城墙和古堡几经修复,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今天游客跨过干涸的护城河便可进入要塞参观,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便可饱览大海风光,观赏几百年来惊涛拍打着的固若金汤的要塞。

布兰卡宫是该岛最古老的建筑。1521年西班牙贵族蓬塞·D.莱昂抵达圣胡安。他曾是当时西班牙有名的文学家,不久他便成为这里的征服者,随后成为圣胡安总督,他修建了布兰卡宫,死后的遗体被安葬在圣胡安大教堂内。蓬塞死后,布兰卡宫仍属于蓬塞家族,直至18世纪。圣胡安旧城的街道就是围绕圣胡安城向四面延伸,随后,其他教堂、花园、喷水池也先后落成。早期的西班牙征服者就是以此为基地纵横驰骋在广大的西班牙殖民帝国。

作为风景点,圣克里斯托博尔堡是最佳去处。这座古堡是由西军聘请的两位爱尔兰工程师设计的,堡内建有暗道、陷阱、迷宫、窒室和暗器等设施,来犯者有进无出。站在塔楼顶上眺望圣胡安,一派美不胜收的风景画映入眼帘,但最典型的贫民窟拉帕纳区也一览无余。

在旧城中心,新奥尔良式的街道、三层楼房的卷花铁栅阳台比比皆是,这些建筑均属于17~18世纪西班牙的贵族们经营烟草、蔗糖和马匹生意发财后兴建的。建筑表面涂有加勒比地区风采的浅淡色彩:青灰、天蓝、玫瑰红、赭色和黄色。在其他地方,这些建筑色彩似乎过于华丽耀眼,在这儿却如蓝天大海一样自然。

在回顾历史观赏美景时请不要忽略了这儿的人民,他们和历史一样重要。这里的波多黎各人热爱生活,只要你偶然进入一家深宅幽院或西班牙塞维尼亚风格的建筑,都能看到诸如小喷泉、鸟笼、饰器或引自非洲的鲜花之类的装饰物。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言谈举止至今仍含有一种西班牙气质,映现着殖民的烙印。

漫步在圣胡安旧城内,蓝地砖铺成的街道,经过陈年累月的热带暴雨的冲刷,在辉煌的灯光下仍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而那些傲然屹立的西班牙风格的古堡却仿佛是历史在不时地提醒人们:这里曾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天下,任何他国不得染指。西班牙语的喃喃声似乎也在向游客示意:请稍候,敬你一杯朗姆酒,牢记罪恶的殖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