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电磁学知识漫谈
45051100000023

第23章 赫兹的实验

1873年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学通论》时,赫兹还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当时德国和英国一样,牛顿学说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而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理论否定了“超距作用”说,因此难于被人们接受。只是个别的有识之士,窥见其中的价值。首先支持电磁理论的是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他曾想把麦克斯韦方程模型化、形象化,以便理解,但是这等于退回到法拉第那里,因而这是没有出路的。继玻尔兹曼后是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他是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78年夏季他曾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物理竞赛题目,要学生们用实验方法来验证麦克斯韦理论。

1880年赫兹毕业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任亥姆霍兹的助手,在老师的影响下,他对电磁学作了深入研究。他信服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物理思想,在一篇论文中曾写道:“假使在通常的体系和麦克斯韦的体系中仅能选择一个,那么后者无疑的是占优势的。”他决定用实验来验证麦克斯韦理论。

1883年,爱尔兰教授菲茨杰拉德根据麦克斯韦理论作过一个推论:如果麦克斯韦理论正确,那么莱顿瓶放电时,即产生了变化的电场,它应引起变化的磁场,这变化的电磁场向外传播即形成电磁波,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侦测出电磁波。赫兹经过反复试验,在1886年发明了一个能收到电磁波的电波环。

他把一根粗铜线弯成环状,环的两端分别连着小球,球间距离可调,做成了一个检测电磁波的电波环。赫兹把这个电波环放在莱顿瓶附近,只要电波环尺寸和放置位置合适,在莱顿瓶放电时,电波环两球间就有电火花闪现。这正是莱顿瓶放电时辐射的电磁波被环路所接收激起的电火花。1887年11月5日赫兹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论文,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他又证明了电磁波射到大金属板上发生反射,并且有衍射、偏振等光波所具有的各种特征。赫兹于1888年1月将这些成果记载在《论动电效应的传递速度》一文中。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和光的电磁理论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

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建立的电磁场理论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的胜利。赫兹这一年恰好和麦克斯韦当初预见电磁波一样也是31岁。麦克斯韦9年前已去世,可惜未能亲眼看到这一天。更令人遗憾的是年轻的赫兹不幸于1894年1月1日去世,年仅37岁。这位青年物理学家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伟大功绩载入史册,永放光辉。

赫兹的实验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明了电磁理论确是真理,更重要的是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电磁波的发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连赫兹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在他发现电磁波的第二年曾有人问他可否用来作无线电传播,并很快投入实际应用。其他无线电技术,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电动力学的核心,电磁学发展到电动力学即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电磁场理论虽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但它不是包罗万象的。它能成功地解释了宏观电磁现象,却不能解释另一些电磁现象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放射性现象、高速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等,这些问题从20世纪初诞生的新理论——量子论和相对论中才找到正确的解释。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不考虑量子效应,因此称为“经典电磁场理论”。

在20世纪20年代后,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电子理论开始与量子力学相结合而发展为量子电动力学,用来研究微观电磁过程,即光子与电子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变等问题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