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山
45027700000005

第5章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以世界第一高峰的雄伟风姿,屹立于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附近耸立着洛子峰、南迦帕巴特峰、乔奥尤峰、希夏邦马峰等6座8000米以上的姐妹峰,成为世界上高峰簇拥、地势最高的地方。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800米—6200米,南坡为5500米—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千米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千米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千米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46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历史记载表明,最先发现并熟悉珠峰的是中国藏族同胞和尼泊尔人民。在中国藏史和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珠穆朗玛女神的故事。西藏佛经里说这个高峰是一位女神,名叫珠穆朗桑玛。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桑玛是女神的名字,珠穆朗玛是它的简称。成书于1346年的藏文名著《红史》中,曾提到“次仁玛”,指的就是珠穆朗玛峰。1717年,中国清政府派出测量人员在珠峰地区测绘地图,就发现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当时取名“朱母朗穆阿林”,“阿林”在满语中就是山的意思,同年它被载入铜版印制的清朝《皇舆全览图》中。在《乾隆内府舆图》中又将“朱母朗玛阿林”从文字上改为“朱穆朗玛阿林”。从此,“珠穆朗玛”名称的写法便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它的海拔高度举世无双,远在200千米之外,人们就能看到它形如金字塔的巍峨峰顶,峰坡上悬挂着一条条绚丽多姿的冰川。在这一片无人的世界中,珠峰充满了神奇莫测的奥秘,多少勇敢的探险家、登山家和科学家希望能登上这世界的屋脊。

从1921年至1939年间,英国人先后8次派出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峰,最后均告失败。直到1953年5月29日11时30分,尼泊尔人藤辛、诺尔盖和新西兰人依·希拉里才首次从南坡登上了世界顶峰——珠穆朗玛峰。至此,从北坡攀登尚无人成功。直到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三位英雄以无坚不摧的气概,战酷寒、踏冰雪、斗恶风、爬冰坡,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从北坡登上了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为世界登山史创造了奇迹。1975年5月27日,中国6位男登山队员和一位女登山队员又先后两次从北坡越过“北坳”和“第二台阶”登上了珠峰顶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上高高飘扬。1990年5月7日至10日,由中、苏、美三国登山队员组成的珠峰和平登山队,分四批计20人相继登上了世界顶巅,创造了征服珠峰人数最多的一次世界纪录。截至2005年,世界各国登山健儿先后已有280余人次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在青藏高原上,流传着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说,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塑像和遗迹。一个是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另一个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唐朝的文成公主。拉萨布达拉宫的壁画描绘了文成公主进藏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和到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生动场面,作为汉族人民的友好使者,文成公主越过千山万水来到青藏高原,播下了汉藏人民友谊的种子,受到藏族人民的深切怀念。文成公主进藏是高原民族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

我国青藏高原在6亿年前还是一大片广阔的海洋,当时远在南半球海洋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地向北飘移,古海的面积逐渐缩小。到4000万年前至3000万年前时,印度板块开始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青藏高原迅速地抬升,喜马拉雅山脉强烈地隆起,珠穆朗玛峰随之也耸立于地球之巅。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尽管珠穆朗玛峰山体质结构由于地壳运动不断以微小的速度在增高,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密实化进程加快,导致珠穆朗玛峰整体高度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