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山
45027700000039

第39章 石刻山——拉什莫尔山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地区,有一座拉什莫尔山,山高1800多米,刻有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林肯4个巨大的石雕像,石像的面孔高18米,鼻子有6米长。4个巨像如同从山中长出来似的,山即是像,像即是山,巨像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有2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到此来领略巨像的风采。

拉什莫尔山的巨像可以说是20世纪人类雕刻艺术的杰作,它是由美国著名的艺术家夏兹昂·波格隆创作的。1927年,柯立芝总统宣布将拉什莫尔山辟为国家纪念场,雕刻工程也同时开始。当时,波格隆已经年过六旬,但是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这项空前的艺术巨制上。整个工程由于资金和天气等原因时断时开。1941年,当工程临近完成的时候,波格隆这位艺术大师与世长辞了,他的儿子林肯继承父业,终于在1941年底完成了这项令世界瞩目的工程。

拉什莫尔山上的4个巨人雕像,生动地刻画出了4位总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华盛顿,美国的国父,是他缔造了一个自由的充满新鲜血液的国家。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在美国总统中,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甚至他活着的时候,关于他的那些令人敬畏的传说已经给他蒙了一层薄薄的神秘的面纱。且不管传说如何,华盛顿的伟人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目中。为了充分地表现华盛顿的英雄业绩,雕刻家真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华盛顿像是4座雕像中唯一带胸像的,头像和胸像融为一体,头部是圆雕,从衣领部分逐渐地向浮雕过渡,线条柔和而富有力量,右边的衣领沿着原来的山形慢慢地转化成浮雕线条。左边的衣领遒劲有力,透出一股质感,肩部和胸部采用了粗线条手法集中表现华盛顿的刚劲和魁梧。整个雕像头部五官突出,清晰而集中,只见华盛顿安详地望着远方,眉宇略锁,浓黑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射出了睿智的光芒,一缕缕黑发随风飘扬,高高的鼻梁下嘴巴紧紧抿着,露出了一副严肃而又坚决的表情。或许他想起了那片宽广辽阔的芒特弗农草地,或许他耳边又响起了枪声、喊声和马叫声。为了自由和民主,他不断地思索着……

紧挨着华盛顿雕像的是杰斐逊雕像,这位律师出身的总统是著名的《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以慷慨激昂的热情掀起了广大美国人民的爱国激情,激起了许多年轻人踊跃参军的热情。他还积极地参加其他政治活动,出任了美国驻法公使。闲暇时他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写了大量的令人振奋的文章。在和平年代里,他积极地推动美国自由事业的发展,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使他的政敌汉密尔顿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整个雕像突出了他作为美国民族和民主革命先驱者的风采和智慧。他的头有点向上仰,头发弯弯曲曲,像一条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前额突起,双目炯炯有神,嘴角微微抿着,露出了一丝微笑,但是悠闲之中透露出一份果断和坚强。尽管昔日的丰功伟绩如过眼云烟,或许已经为后来人慢慢忘记了,但《独立宣言》的号声却时时在人们的耳畔边响起,把杰斐逊这个名字永远地写进了美国历史中。

老罗斯福的雕像位于杰斐逊雕像的左面,他与林肯的雕像只刻了脸部,脑后与山体紧密相连。或许许多人对“二战”时期非常活跃的身残志坚的小罗斯福比较熟悉,而且还常常把两个人搞混了。但是,一提到老罗斯福喜欢引用并被他称之为谚语的“说话温柔,大棒在手,定能成功”这句话时,也许我们便会寻觅到他的政治活动的踪迹了。老罗斯福的头像双眉紧锁,一双喷射着坚毅和果断的大眼睛深深地凹陷着,高高的鼻梁下面胡子又短又粗又密,而且他还戴了一副秀丽的眼镜,带有很浓的书生味,这与他“大棒”的性格极不协调,形成了一种性格张力。老罗斯福给总统的职位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新树立了总统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老罗斯福离开总统职位以后,他并不愿意过一种平凡安静的生活,而是带领一支探险队启程到非洲冒险去了。

4座雕像最左边的一座是林肯的头像。一提到林肯,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以及与这次战争紧密相连的解放黑奴运动。这座头像与我们经常见到的林肯的头像很不一样,它既没有浓黑的络腮胡子,也没有长长的脸庞,整个面部露出一副非常严肃认真的样子,双眉紧紧地锁着,前额上的皱纹非常刺眼,如一道道丘陵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双目怒视远方,下巴略尖。这位倍受美国黑人和下层人民尊敬的总统时时激励着美国人民,他的坎坷经历集中体现了“美国梦”和美国精神,给青年人注入了一股奋发图强的动力。

这组巨型雕像既突出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又巧妙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全图之中。如果按照年代排列,罗斯福应该排在林肯之后,但是出于艺术上的考虑,把罗斯福放在林肯的右边使它与两旁的雕像形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4座雕像的面部虽然不朝向一个焦点,但是他们都看着远方,而且排列在相同的高度,左边3座雕像颈项以下的横线都是连贯的,隐去了3人的胸肩,彼此融为一体,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了雕像间形与神的联系。

拉什莫尔山的石刻构图,曾经多次改动,主要原因是山石内层的花岗岩有裂缝或瑕疵。由于在外表很难发现内层的岩石情况,所以刻到内层时只好改变构图。1930年7月4日,华盛顿像首先完成,接下来在刻杰斐逊像时遇到了很大麻烦,刻像的位置一再改变,直到1936年8月30日才完成。此后,1937年9月17日林肯石雕像完成,1939年7月2日罗斯福石雕像完成。在整个工程中,曾作过9次大的改动,清走石头10万吨以上。4座雕像完成后,波格隆又投入到整体处理中,以加强四座雕像间的联系,使这组雕像更加协调。1941年3月6日,波格隆在工程未完全结束时就去世了。

在石像雕刻过程中,采用了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在爆炸时经过精心测算,爆炸后的岩石距离成品要求只有2.5厘米,可见其定向爆破技术的精湛。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有人称这4座雕像是由炸药炸出来的。拉什莫尔山的石像可以说是科学与雕刻相结合的人类杰作。

为了表示对4位总统的崇敬之情,也为了防止雕像受到损害,拉什莫尔山禁止游人攀登,前往观瞻的人可以在山脚下的观瞻台上一睹石像的风采,每年6—9月间,为了使游人在晚上也能欣赏到这一艺术巨作,这里还备有照明设备,在灯光下观赏石雕,自然又有另一番情趣和特殊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