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山
45027700000019

第19章 意大利的脊梁——亚平宁山

亚平宁山脉是意大利半岛的主干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的南伸部分。西北从濒海的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卡迪波纳山口起,成弧形向东南方向延伸,然后又折向西西里岛以西的埃加迪群岛,并与海底山脊相连。全长1400千米,宽40千米—200千米。

亚平宁山脉是2500万—1000万年以前亚平宁造山运动时期,从地中海地槽里向上抬起,形成许多褶皱和断层而成的,至今仍有地壳的变动,每年升高约1毫米。山脉东坡较缓,西坡较陡。西部边缘断裂发育,使亚平宁山脉的中部和南部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和地震。山体主要由巨厚的沉积岩构成,由于岩石形成年代较新,类型较多,造成亚平宁山脉突兀崎岖的地形。

由北向南,亚平宁山脉可分为5段,即:托斯科—埃米利亚,翁布罗—马尔基贾诺,阿布鲁齐,坎帕诺—卢卡诺—卡拉布罗,西西里岛北部山脉。

亚平宁山脉地区的河流都很短,湖泊小而分散。比较重要的有15条,其中最长的特韦雷河,长405千米;最大的冲积湖特拉西梅诺湖,面积128平方千米。

亚平宁山脉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这里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位于热那亚湾东岸迎风坡的基亚瓦里,年降水量在3400毫米以上,是意大利的多雨地区。

亚平宁山脉的植被主要为落叶松,以山毛榉林为主,森林植被的上限在2000米左右,往上则是高山草甸。

在年轻的褶皱带和古老地块的接触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火山活动在地形的形成上起了很大作用,火山现象主要发生在第勒尼安海东边大陆块的边缘地带。维苏威火山和埃特纳火山较为著名。

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岸,那不勒斯市东南约11千米,海拔1277米,是世界著名活火山,也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

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一次大爆发,使当时附近的赫库兰尼姆和庞贝两座古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时维苏威火山已沉寂了近千年,整个山体已为丰茂的树木所覆盖,而赫库兰尼姆和庞贝两城就在维苏威火山脚下。庞贝城建于公元前8世纪,曾是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当时庞贝城居民已达2万人,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城市。

公元79年8月24日上午7点,火山绝顶上出现了一片云团,像一棵虬干四射、枝桠怒张的巨松,接着是像闪电般的火光划过天空,整个天空被一片漆黑笼罩住了……

据记载,当时四周空气温度急剧上升,已达300℃,火山口喷出大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造成空气中严重缺氧,使城里的居民在短时间内由于窒息致死,随后涌来的大量岩浆迅速吞灭了古城。

直到1713年,一个农民在掘井时才发现了6米深土层中的庞贝城。1748年开始挖掘庞贝城,到1960年接近完成。

从挖掘出的古迹中可以看出,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庞贝城丝毫没有任何准备,甚至炉内烤好的面包,橱内的熟鸡蛋,瓦缸内的蚕豆、小麦都历历可辨。惊慌逃离的人们倒毙在街道上、屋门口;没反应过来的人们可能瞬间便失去了知觉。发现的被火山砾烧焦的人体约2000具,显露出人们顷刻死于非命时挣扎的恐怖神态。

维苏威火山吞没了庞贝古城,使无数生灵葬身火海,但它却把1900年前的庞贝城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给人们提供了极其珍贵、完整的文物资料,是一座罕见的天然博物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维苏威火山在20世纪曾爆发4次,最后一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4年,当时同盟军队已在这一带登陆。火山爆发之前,先发生了几次地震,到3月18日时,熔岩通过新的火山裂口开始上涌,最后溢出火山口顺坡下泻,到20日时开始发生了大爆发,以至庞贝古城遗址又一次被埋在厚达30厘米的火山灰下。

维苏威火山每年吸引着200多万游客,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被火山灰砾湮没1900多年的庞贝古城。

西西里岛原与亚平宁半岛是连在一起的,在第三纪地质时期,墨西拿海峡一带发生断裂和断层,地盘下沉,这样才使西西里岛与亚平宁半岛分开。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是亚平宁褶皱带的延续,地质情况不稳定,经常发生地震。埃特纳火山就在西西里岛的东部,它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340米。

亚平宁山脉北部产栎树、山毛榉、栗树、松树;南部多冬青、月桂、乳香、黄连木、爱神木、夹竹桃,主要农产品有橄榄、柑橘和葡萄,其他区有甜菜、马铃薯、蔬菜等。动物有棕熊、小羚羊、狼、野猪等。矿产有水银、硫磺、硼、钾盐和大理石。有10条铁路通过山区,1964年完成的太阳公路,成为意大利半岛的主要干线,沿途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