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瀑布
45027500000017

第17章 黄果树瀑布群(1)

黄果树瀑布群位于贵州省黔中丘原的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距贵阳市约150余千米。它是由20多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其中以黄果树大瀑布最为优美壮观,故统称为黄果树瀑布群。

提起黄果树瀑布群,还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自古以来就流传于当地的布依族人民中间。相传在黄水朝天的远古洪荒时代,大禹王治水,开挖了99条河,汇通到黄果树。这99条河,每条有99里长,每条都绕了99个坡,拐了99道弯,流经99个村寨,淌过99个潭,形成了99座大小高低不同的瀑布,到白水河便汇成了九级连环瀑布群。每条河、每个坡、每个弯、每个寨、每个潭、每个瀑,都有99个故事,每个故事要讲99天。

当然,黄果树瀑布群不是禹王所挖而成,而是大自然的产物。黄果树瀑布发育在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区——华南喀斯特区的最中心部位。这里不仅在地表上广泛露出大量可溶性的碳酸盐岩,而且在地下即垂向上的分布亦占很大比例,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加上这里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南缘,水热条件良好,形成了打帮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诸多河流,它们向下流经北盘江再汇入珠江。这些河流对高原面的溶蚀侵蚀切割,加剧了高原地势的起伏,形成了各种各样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河流的袭夺或落水洞的坍塌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瀑布景观,黄果树瀑布群便是其中最典型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群。

由于黄果树瀑布群的各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周围还发育着许多喀斯特溶洞,洞内发育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贵州地下世界,具有极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故国务院已批准将黄果树瀑布群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开发区域。可以预见,再过些时候,随着黄果树瀑布群的进一步开发,黔中南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瀑布游览区之一。

下面分别简述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具特色的几个主要瀑布,它们是:黄果树瀑布、陡坡塘瀑布、螺蛳滩瀑布、银链坠潭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西南约25千米,东北距贵阳市150千米。

明崇祯十年(1637),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贵州,途经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这样的描写:“……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渡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云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复,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下瞰,不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见《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一》)

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是十分贴切的。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是白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6立方米/秒,最新测量结果表明,黄果树瀑布高为66.8米,宽达81.2米。因此,黄果树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壮。

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动能,发出轰轰的如雷巨响,震得地颤谷摇,展示出大自然一种无敌的力量与气势。巨量的水体倾覆直下,又形成了大量的水烟云雾,漫得峡谷上下一片迷蒙,又显示了黄果树瀑布一种神秘的景色。瀑布平水时,一般分成四支,自左至右,第一支水势最小,下部散开,颇有秀美之感;第二支水量最大,更具豪壮之势;第三支水流略小,上大下小,最显雄奇之美;最右一支水量居中,上窄下宽,扬扬洒洒,颇具风采,显出潇洒风采。黄果树瀑布之景观,随四季而替换,昼夜而迥异。大致秋夏之际,洪水较多,水量最丰,瀑布水层变厚,水中因含有大量泥沙而显得黄浊,此时瀑布翻崖直下,捣金碎玉,气势最为雄壮。瀑布跌入潭后,涌起水柱数丈,忽高忽低,激起水花万朵,四处抛洒,卷起漩涡无数,上下翻奔,观之不禁令人心悸魄荡,既而又会产生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春冬季节,瀑布消瘦,水流清澈。遥望瀑布,“若冰绡之被玉肌,烟谷之笼皎魄”,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风姿。每当丽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溅金的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景色神奇美妙。升腾的水雾继续上升,笼罩着瀑布西侧的黄果树寨子,给寨子带来了独特的景色,尤当日出东山,或日暮黄昏,阳光将袅袅娜娜的水雾染上一层神奇的金色,因此黄果树寨子有了“水云山庄”的美名,寨子上那条唯一的小街亦有了“银雨洒金街”的美名。而当夜色降临,皓月千里,星辰稀疏。伫立观瀑亭前,举头望月,吟诵着“年年今夜,月华如练”诗句,再观赏面前夜色之中的黄果树瀑布,宛若银河从九天而落,从潭中升腾起来的层层水雾直扑面门,仿佛是一幅神秘幽美的世外图画。此时,远眺贵州高原上,峰峦迭影,不知其数;近观身边四周,花草树木,不知其名;清风徐徐拂来,送来缕缕醉人之清香,俯身侧耳细细聆听,隆隆水声之中还夹杂着蛙声和蟋蟀声,组成一曲旋律奇特的交响乐。此时此刻,不禁飘飘然若置世外仙境之中矣!

黄果树瀑布除去瀑之外,还有二奇:一曰瀑上瀑与瀑上潭,是为主瀑之上一高约4.5米的小瀑布,其下还有一个深达11.1米的深潭,即是瀑上潭。瀑上瀑造型极其优美,与其下的黄果树主瀑形成了十分协调的瀑布组合景观。二曰水帘洞,其为主瀑之后。瀑上潭之下,钙华堆积之内的一个瀑后喀斯特洞穴。

水帘洞,高出瀑下的犀牛潭约40余米,其左侧洞腔较宽大清晰,并有三道窗孔可观黄果树瀑布;右侧因石灰华坍塌,洞体残存一半,形成一个近20米高的岩腔。水帘洞不仅本身位置险要,且洞内之景色颇有特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进洞道路艰难危险,除少数探险者敢冒险进洞游览之外,一般游人是很少进去的,据《镇宁县志》记载:“路从左半岩横迤而入,上顶飞瀑,下临深潭。行时须面壁匍匐攀援而进,稍一疏忽便堕入深渊。”深渊便是下面的犀牛潭,其深达17.7米,在黄果树瀑布跌落的巨量水流冲击下,激起高高的水柱,若游人从水帘洞中滑入犀牛潭中,则是极其危险的。水帘洞的开发修设,是从1978年开始的,直至1984年秋季才正式开放,供游人游览水帘洞风光。现在,水帘洞内已架设电灯,危险地段亦已修起栏杆,进出口修建壁上长廊,供游人休憩和从侧面观赏黄果树瀑布的雄姿。

开发以后对游人开放的水帘洞,共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线组成,全长134米。6个洞窗均被稀疏不同、厚薄不一的水帘所遮挡。从幽黑昏暗的水帘洞内,透过水帘向外看去,瀑布巨大的水流轰然从面前跌下,落入瀑下深达17.7米的犀牛潭中,激起的水珠扩散抛洒,阳光下虹霓若隐若现,此时从洞中眺望峡谷对岸的街上小摊、行人、车辆,缥缥缈缈,一片迷雾,似实如虚,真如幻景一般。洞内景观主要有:倒挂仙人掌,其实为洞顶悬挂的形似仙人掌的钟乳石;在出口与入口处的古榕悬根奇景以及抬头见花(在第一洞赏花台)、听涛试风(第二洞听涛洞和试风口)、晶宫亮泉、观瀑触瀑(第三洞摸瀑台)、霓虹双舞(第四、五洞窗含虹口以及出、入口处)等。尤其是第二窗孔,瀑布悬帘,轻纱曼舞,夕照中映出道道神秘的光环,宛若峨眉山金顶之佛光,令人赞叹不已,真是:“峨眉宝光难寻觅,不知转入此处来。”第三窗孔外侧长着一些小树、藤本蕨类植物,蔓绕窗壁,把窗孔装饰成绿色花边的彩门,由此窗观瀑,别有一番情趣。水帘洞之奇,前人有诗赞曰:“晨观犀潭霓虹舞,暮赏西山落日辉。”

水帘洞之名,大概取自于《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所居住的桃源洞天吧。其实我国的水帘洞,并不止黄果树瀑布的水帘洞一处,南岳衡山亦有一处水帘洞。然而无论瀑布之气势、洞内之景观,都不能与此处水帘洞相媲美。

游人在水帘洞中观赏这里的美景时,往往会想到自己正在瀑布之下,巨量的水体正从头上压顶而过时,不禁会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压抑感,甚至是一种恐惧感。仿佛洞内的岩壁会随时被压垮倾覆,钙华随时会跌落下来一般,以致不敢久留,只有当走出了水帘洞时,看到洞外一片明亮,灿烂阳光下,翠竹簇簇,婆娑起舞,树木葱茏,树叶扶疏,才觉松了一大口气,精神为之一振。

黄果树瀑布的优美景色,很早就为人们所欣赏。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称黄桷树瀑布、黄葛树瀑布或黄葛墅瀑布。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中就有文字记载,之后在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和《贵州名胜志》等均有记载。至于明朝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对黄果树瀑布作了生动而科学的详细描述。吟诵黄果树瀑布之美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如清代安顺府永宁州知州黄培杰便有诗咏瀑布,诗曰: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它清白可盟心。

另有吟瀑诗《白水沉犀》,为周铭先所作,诗曰: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不过,最形象又简洁地描写出黄果树瀑布的雄奇景色的,大概要数瀑布正对岸观瀑亭中的一副对联了,联文写道: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