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公园
45027300000002

第2章 大峡谷国家公园

大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高原,是世界奇景之一。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峡谷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峡谷国家公园面积2724.7平方千米。科罗拉多河从公园内的谷底流过,河谷两侧尽是悬崖峭壁,绵延长达350千米,这些峡谷被统称作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大体呈东西走向,平均谷深1.6千米,最宽处达29千米,最窄处仅有100多米。想从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北壁总部到南壁的大峡谷村,走陆路需绕行322千米才能到达,但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却不足19千米。

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其规模巨大、丰富多彩而著称,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从谷底向上整齐地排列着北美大陆从元古代到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并含有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俨然是一部“地质史教科书”。记录了北美大陆的沧桑巨变和生物演化进程。

大峡谷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石灰岩、板岩和火山岩。这些岩石质地不一,颜色随着一年中不同季节里植被、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在同一天里,大峡谷的岩石也会因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黎明初升的太阳使远方的岩壁闪耀着金银色光彩,而日落时晚霞把裸露的岩映衬得像火焰一般;在月光下,两侧岩壁呈白色,衬着靛蓝色的阴影,十分醒目。

如果站在大峡谷边缘,几乎看不出科罗拉多河水的流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科罗拉多貌似平静的河水竟是造成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一地球表面巨大创伤的原因。数百万年来,科罗拉多河就像一把连续不断的链锯,每天切割着大峡谷底部的岩层,使大峡谷不断地变深,变宽。科罗拉多河携带的泥沙含量之大,按当地印第安土著的话来说,河水“稠不能喝,稀不可耕。”

与大峡谷岩层的古老相比,新生的科罗拉多河在高原上奔流,沿途冲蚀切割岩石表面。同时,地壳活动把岩石推起,科罗拉多高原缓缓上升,500万年间升高了1000多米。河水挟带的石块和砂粒摩擦峡谷,把峡谷侵蚀得越来越深。同时,岩层继续隆起,河道两边的峭壁越来越高。

大峡谷一水之隔的南北两壁,自然环境迥异。南壁海拔1800米至2100米,气候干燥,植物稀少;北壁高出南壁400米至600米,气候寒湿,林木苍翠,冬季冰雪覆盖;谷底气候干热,呈现出半荒漠景观。

大峡谷栖息着70多种哺乳动物,40多种两栖和爬行动物,230多种鸟类。如珍稀的白头鹰、美洲年、大蜥蜴等,这里还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凯巴布松鼠、玫瑰色响尾蛇。上千种植物分布在大峡谷上下,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带,从谷底的亚热带仙人掌、半荒漠灌木,向上依次更替为温带和亚寒带的桧树、橡树、松树、云杉和冷杉林。

人类在大峡谷地区的存在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在大峡谷的某些洞穴里发现了早期人在公元1150年前,古老的普厄布罗人曾经生活在大峡谷周围。至今,仍可以发现大量普厄布罗人留下的陶器和石头建筑。普厄布罗人为何突然离开自己生活的家园,至今没有一致的说法。他们就像在一夜间消失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普厄布罗人在大峡谷的活动时间持续到了1150年左右。哈瓦苏人是在普厄布罗人离开后,迁移到大峡谷的。他们的历史也有数百年之久了。

在20世纪初,大峡谷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景点。由于既是探险家又是作家的托马斯·莫兰的努力,大峡谷终于在1919年被美国政府划为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