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45026300000026

第26章 尼日尔河

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靠近塞拉利昂边境地区的丛山之中,源头海拔900米,距大西洋岸仅250千米;干流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等国,注入几内亚湾。支流伸展到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喀麦隆等国。尼日尔河全长4160千米,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千米,年入海平均流量63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000亿立方米,年径流深约100毫米,属中等水量流域。

从河源至马里境内的库利科罗,为尼日尔河的上游河段,长800余千米,从库利科罗到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为中游河段,长约2000千米,河道呈一向北弯曲的大弧形;尼亚美以下为尼日尔河的下游河段,长1300千米。尼日尔河上游支流众多,在几内亚境内接纳了2条重要支流。一条是发源于马森塔区境内的米洛河,在尼扬当科罗区境内从右岸汇入尼日尔河;另一条支流是发源于达博拉区境内的廷基索河,它经过平原迂回曲折的流程,在锡吉里附近从左岸汇入尼日尔河。尼日尔河上游在马里境内还接纳发源于几内亚、在库鲁巴附汇入尼日尔河的散卡腊尼河。尼日尔河中游段支流较少,一条重要支流是发源于科特迪瓦高地的巴尼河,在马里境内莫普提附近汇入尼日尔河,长416千米,是由巴乌莱河、巴戈埃河和巴尼芬河等3条河流汇流而成。如以巴戈埃河为源算起,巴尼河全长1110千米,流域面积13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96立方米/秒,径流量251亿立方米。在尼日尔境内,河道大多处于干旱地带,降雨量小,蒸发强烈,河系的时令性更为明显,支流贾多河、科马杜尔河、古鲁奥尔河、达尔戈尔河均不是常年有水。中游马西纳至廷巴克图河段河汊和沼泽湖泊众多,是尼日尔河的内陆三角洲地带。尼日尔河下游在贝宁境内有3条小支流——梅克鲁河、阿利博里河和索塔河汇入。这些河雨季的洪水较为规律,一年有几个星期的流量维持在50—100立方米/秒之间。在尼日利亚境内,尼日尔河下游从左岸汇入了3条重要支流:索科托河、卡杜纳河和贝努埃河。其中贝努埃河为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喀麦隆境内的恩岗德雷以北25千米的姆邦山,流经拉格都峡谷,进入加鲁阿平原,在约拉以东数千米处流入尼日利亚境内,最后在洛科贾汇入尼日尔河。贝努埃河全长约1300千米,流域面积33.7万平方千米,伊比站多年平均流量156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约493亿立方米。从约拉以下800余千米,流经水成岩地区,因而大部分河段,没有急滩和瀑布,除干季外均可通航。冈戈拉河是贝努埃河右岸的主要支流,在努曼镇对岸与贝努埃河汇合。左岸有4条较大的支流,法罗河在喀麦隆境内,贝努埃河接纳法罗河后即进入尼日利亚;在尼日利亚境内,塔拉巴河、唐加河和卡齐纳阿拉河依次汇入。贝努埃河中下游地区,是尼日利亚重要的粮食基地。

尼日尔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流落差小、流速较慢,但由于受到地壳运动、气候变迁以及河流本身的侵蚀、冲积作用的影响,尼日尔河的河岸宽窄、流量、流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尼日尔河上游河道狭窄,岸坡较陡。从库利科罗以下到凸向最北端的托萨耶滩,多系丘陵湖泊,河道中多险滩和沙洲,河流时缓时急,最初注入马西纳湖区,即形成内陆三角洲,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从托萨耶向下流,河道中出现石滩,尤其在穿过阿塔科纳山段,河道陡然变窄,形成峡谷;到尼日尔境内后,穿过亚萨内和肯达基山,两岸悬崖峭壁,河道曲折迂回成“W”形,又冲过布崩山陵地带,河道中接连出现辛德尔群岛和库尔太群岛,使河形大变,到尼亚美附近,地势低洼,由此以下的河道称之为“谷道”,形成了尼日尔和贝宁的天然分界线。到尼日利亚境内,因河道受北高南低的地形影响,总的来说呈顺流而下之势,在尼日尔河河口形成广大的三角洲,尼日尔河含沙量较大,每年带到河口的泥沙量达4000万吨—6700万吨,使河口不断向外海伸展。三角洲上汊流密布,最大汊河为农河,并且沼泽遍地,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三角洲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

在各个地质时期,尼日尔河的河道曾多次变动。第三纪后半期,尼日尔河上游是塞内加尔河的上源,后因气候变干,河床淤塞而改向东北流入内陆湖并形成面积广袤的内陆三角洲。第四纪时,气候又变得湿润,自马里东部伊福拉斯高原流出的较大河流,在加奥附近汇成一条大河,它切穿山岭,加入另一条后来成为尼日尔河下游的大河。与此同时,尼日尔河上游流注的内陆湖,也因气候变湿、水量增加而向外漫溢,并下切出一条石质河槽,从而在加奥附近接通了南流的大河,便形成了现在的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流到塞古以北40千米的马卡拉附近,本来一直是向北流去。由于地壳变化,在马卡拉以北隆起一块高地,它的东北部却沉陷下去,于是尼日尔河便改道向东北流去,旧河道沿岸约100万平方千米的内陆三角洲,逐渐干涸荒芜,因此被称为“死三角洲”。尼日尔河从马卡拉向东北流,从马里中部重镇莫普提,向北直达古城廷巴克图附近,其间尼日尔河河套两岸360万平千方米的广大地区,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马里的主要农牧区,被称为“活三角洲”。

尼日尔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而各河段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上游处于热带多雨地区,年雨量超过1000毫米,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洪峰出现在6—9月的夏季。在上游几内亚法腊纳区以上,河长145千米,最大流量376立方米/秒,而到了几内亚与马里毗邻的锡吉里区,以上河长557千米,最大流量增至68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5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150立方米/秒。中游河段支流稀少、蒸发强烈,湖沼区滞蓄大量河水,水量逐渐减少,流量从库利科罗的2300立方米/秒减少至尼亚美的1000立方米/秒左右。水量的季节差很大,马里的塞古以下地区,雨季(6—10月)洪峰期平均流量6000立方米/秒,旱季(11月—次年5月)平均流量降为40立方米/秒,几乎断流。尼日尔境内的河道大多处于干旱地带,全年降雨量不过6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3000毫米,因此,尼日尔河系的时令性更为明显。在尼亚美,洪峰迟至1月底或2月初才来,因为上个雨季的洪水进入内陆三角洲后,流量大半散失,并向下缓慢推移。在巴马科,高峰洪水流量可达8000—10000立方米/秒,而在尼亚美,洪水流量平均不过1700立方米/秒(1970年2月测得的绝对最高值为2365立方米/秒)。下游流经多雨的尼日利亚境内,有众多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在贝努埃河汇口以下,流量增至6100立方米/秒。总的说来,尼日尔河流域地势平坦,落差小,流速慢。上、下游地段雨量丰富,支流发达,中游流经干燥地区,缺乏支流,该河在穿过台地边缘时,产生许多急流和瀑布,蕴藏着较丰富的水力资源。尼日尔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经常受干旱和风沙的威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尼日尔河流域各国渴望开发尼日尔河的水利资源。1963年10月26日,尼日尔河流域国家在尼亚美召开会议,通过了一项关于尼日尔河流域各国间航运和经济合作的法规,被称为尼亚美法规。根据这一法规,建立了国家间联合机构——尼日尔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改进和协调成员国在各项治理行动中的合作,以促进尼日尔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委员会的具体任务是按照尼亚美法规制定总的规则,制订尼日尔河航运的总规则,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尼日尔河流域的水资源;汇集、评价和传播全流域的资料;检查流域研究工作的进展;审查会员国每年和定期提交的计划等等。

引尼日尔河水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是尼日尔流域各国人民的夙愿。处在尼日尔河上游河源地区的几内亚,早就依靠简单的工具,利用当地的地势和稠密的支流兴修简易河坝、闸和隔堤等水利工程进行引水灌溉。全国有42处河网地带,采用上述水利设施,靠尼日尔河及其支流的河水灌溉,基本上改变了靠天种地的状态。类似几内亚的做法,在马里和尼日尔一些沿岸地区都在运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益。尼日尔河是马里的主要水源,沿河建有许多灌溉、供水工程。尼日尔河工程是马里唯一的大型灌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桑桑丁闸坝,1943年开工,1948年完工。闸长808米,横跨尼日尔河,包括向北延伸的土石坝段在内,总长度为2.8千米。该闸可使尼日尔河水位抬高4米。大规模引水灌溉农田,收效显著者以尼日尔最为突出。以尼亚美为中心的尼日尔河谷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引水灌区,灌溉方式分有三类,第一类为丘陵蓄水式垦区,第二类为平台垦区,第三类为盆地垦区。由于地势高低不等,又分为自然淹灌、控制淹灌和人工灌溉3种,收成以人工灌溉为最好。从尼亚美东南行20余千米,依次排开有萨加、科罗和塞百里3个新型灌区,约1500平方千米水田,均划为长方形,灌、排、路、林布局有序,渠道交叉处建有桥梁和闸门。尼日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些大型灌溉工程计划,1973年成立了索科托—里马流域管理局。巴科洛里灌溉工程是尼日利亚西北部索科托—里马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第一期工程,具有防洪、灌溉、渔业、供水和旅游等多种效益。工程建在尼日尔河支流索科托河上,包括一座坝、一座水电站,还有200千米衬砌渠道、1000多千米不衬砌渠道和800千米排水沟。坝长5.5千米,河床段为48米高的混凝土坝,顶长360米,其余坝段为土坝。水电站装机3000千瓦。灌区位于索科托河两岸,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大坝于1975年开工,1980年建成。随着灌溉事业的发展,沿河有关国家旱涝保收的农田面积大大增加,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沿岸各国经济的发展,尼日尔河上建起了多座水力发电站,向当地城乡和工业区供电。1968年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尼日尔河干流上修建了卡因吉水电站,河床部分为重力坝,坝高66米,其余部分为土坝,水库总库容15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96万千瓦。左岸还设置船闸。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发电,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等多种效益。1984年又在卡因吉下游约100千米处建成了杰巴水电站。主坝高42米,坝顶长度650米,为分区式土坝或堆石坝,水电站装机56万千瓦。尼日尔河支流——卡杜纳河上的希罗罗水电站,于1984年建成。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5米。总库容7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0万千瓦。以上三座电站均在尼日利亚境内。在马里境内的主要水电工程有塞林盖工程。水电站位于尼日尔河支流散卡腊尼河上,在首都巴马科以南150千米处,1982年完工。土坝高23米,水库库容21.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4.4万千瓦。工程的主要用途为灌溉、发电、航运和防洪。拉格都水电站建在喀麦隆境内尼日尔河支流—贝努埃河上,位于加鲁阿市上游40千米的拉格都峡谷。枢纽包括挡水、泄水、引水发电及灌溉等建筑物。工程开发目的主要是发电和灌溉,电站装机7.2万千瓦,年发电量3.22亿千瓦·时。主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40米,水库总库容约77亿立方米,下游两岸自流灌溉面积约8380平方千米。工程于1978年8月17日正式动工,1984年5月全部竣工。

尼日尔河各段水量不匀,河道宽窄不一,又多险滩和沙洲,发展航运还得做很多工作。从上游几内亚的康康至马里巴马科,大型机动客货轮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畅行无阻,巴马科以北的索提巴—莫普提—廷巴克图—加奥河段,雨季可行驶大型船只,旱季可通行木帆船。在尼日利亚境内,尼日尔河及其左岸的几条支流,吃水量较浅的船只,终年皆可航行。马里、尼日尔的几个城市,以及贝宁和尼日利亚间的河道运输则靠小驳船维系。现在沿岸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开发尼日尔河航运,尼日尔河系的航运事业将随着沿岸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日渐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