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世界遗产
45026100000013

第13章 杰内古城

杰内古城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有资料显示这个地区自公元前250年开始就有人居住,杰内古城正式建立于765年。从9世纪或10世纪开始,杰内古城在黄金贸易以及苏丹地区其他商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世纪,从穆拉比王国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移民在当今城市的位置上建立了统治。1300年,由于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建立了伊斯兰教帝国。从此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原始的黑人文化在这种曼丁哥王朝的统治下发展起来。杰内城参与了黑非洲、马格里布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它和廷巴克图相互联系,并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同时,它也是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15世纪和16世纪是杰内城的繁荣发展时期。16世纪末,该帝国在外敌的不断入侵下衰败了。

杰内古城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巴尼河交汇处,位于莫普提西南约90千米。它兴起于奴隶贸易和黄金交易的繁荣时期,是古代的商业中心。杰内古城以它独特的摩尔式建筑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而驰名世界。

杰内古城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尼日尔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的左岸),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千米。杰内是马里南部的一座历史和文化古城,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的左岸,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被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棕榈树、香蕉果丛中,鲜花繁茂,芳草如茵,向人们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在古代杰内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

杰内古城所在的小山丘位于没有任何村庄的平原中部,处在尼日尔河泛滥时也未能淹没的地方。大清真寺占据了集市广场。宽窄不一的沙石街巷蜿蜒向两大广场延伸。占地20万平方米,由防护城墙围挡的11个街区形成了自然的城市规则。

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

杰内古城建筑风格统一,是苏丹建筑艺术的代表。用灰泥涂抹的捣实黏土块是这些气候干旱国家的常用建筑材料。画有装饰的壁柱、筑雉堞以及护墙使建筑立面及其互不相连的通道精细别致。居城市景观主体的大清真寺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线条。杰内古城是前伊斯兰教文化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发展的杰出典范,整个杰内古城是一段辉煌历史时期的展现。

杰内古城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在14—16世纪末被摩洛哥征服前,这里是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尤其值得夸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1907—1909年按15世纪苏丹建筑风格重建的,高11米、周长56米,建造造型奇特的杰内大清真寺。该建筑建造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椰树木树枝为骨架建造而成的,建筑面积达3025平方米。100根粗大的四方体泥柱支撑着祈祷大厅的屋顶,屋顶上密密地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气洞,高大宽阔的寺门更是壮观。寺院的主墙是由3座塔楼构成的,塔楼在5根泥柱的联结下成为一体。式样独特、结构新颖的寺院是苏丹建筑艺术和撒哈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该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装饰效果。重建的清真寺被视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西非伊斯兰教的象征。这里,只有伊斯兰教徒才能入内。杰内大清真寺是一座壮丽的沙堡,结构之不对称,曲线变化之丰富,动人心魄。它坐落在一大片多层建筑的中心,这些建筑和清真寺一样都是土木结构,亲切而富于美感。杰内大清真寺也许是非洲土地上最具视觉和谐感的建筑。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鲜艳夺目的服饰是杰内古城的魅力所在。每逢周一,成千上万长袍鲜艳的贝尔村民涌入集市广场时,妇女们鼻子上是沉沉的鼻环,嘴唇上是紫色的花纹,耳朵上则悬挂着黄金耳环——清真寺为此而别具一番风韵。

杰内古城民居的院墙是用泥沙涂抹的,院子中央有一个公共场院,整个看来仿佛是一块块切割整齐的大石块。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这座历史古城的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丛中,还有茁壮的棕榈树、香蕉果,鲜花繁茂,芳草如茵。王侯宅第、清真寺院、学者陵墓等各种建筑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

但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杰内古城为什么被废弃了呢?最简单的一种回答是当年的人们皈依伊斯兰教后,杰内古城以及其附属的村落便被遗弃。但是这种回答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心中的疑团,有人指出,如果仅仅是宗教的改变,那么杰内的居民只要放弃原来的寺庙改建清真寺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一千多年来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全部城市、住房以及所有的生活资料统统丢掉。于是又出现了新的看法,有人提出可能是一个新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驱逐了原来居住在古城的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但这种看法只是一些人的猜测,没有什么依据。

岁月流逝,文明交替,留下了无数谜团。现代考古学唤醒了人们对这个早已被废弃的古城的记忆,但愿它的进展也会在将来某个时候能够揭开这个古城为何被废弃的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