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世界遗产
45026100000010

第10章 孟菲斯及其金字塔墓地

金字塔墓葬群遗址坐落在古埃及王国首都孟菲期的周围,主要在吉萨高原上。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组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建金字塔之风在第三王朝法老时扩大,他生前为自己准备的陵墓已建成57米高的六级梯形金字塔了。到第四王朝时,法老更加骄纵无度,不计代价地兴起造墓之风,于是便出现了三大金字塔。第五王朝是由太阳神的祭司长建立的。由于人民的激烈反对和法老财力的拮据,第五王朝建造金字塔的规模显然缩小了。第六王朝以后地方势力抬头,各州州长纷纷自立,法老的中央集权有名无实。古王国的统一局面,逐渐陷于分裂瓦解,金字塔之风也由此衰弱。

古埃及到底建了多少座金字塔说法各异,有的说有70多座,有的说有80多座。埃及考古文物局局长1993年1月3日宣布,“在古萨地区又发现一座金字塔。这是世界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使金字塔总数增至96个。”此数字应是较为可信的。古人把死看作一种再生,所以像生一样精心设计了死后的寓所。人类对死的沉迷或许会在下个世纪结束。相信下个世纪不会再有什么君主或总统造这类坟墓了。

埃及最主要的金字塔的主人是法老。法老,这个称谓的原意就是“住在大房子中的人。”作为国王的人是“无房户”吗?金字塔仅是解决国王们死后的住房问题吗?当然不是。法老们关心死亡,主要是为来世作物质方面的准备。来世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国王不想让死成为权力的终结,所以国王死后用香料等药物涂尸防腐,然后将尸体(木乃伊)和食物及其它必需品一起放入巨大的陵墓中。

金字塔的基座系正方形,四面呈四个相等的三角形,远望如同汉字的“金”字,所以汉语译作“金字塔”。古王国时期太阳神已被奉为埃及的国神,法老被认为是“太阳神之子”。《金字塔铭文》称:“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凌空升天。”

几千年以来,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一直耸立在埃及吉萨市南郊的利比亚沙漠之中,这些人类建筑史的奇迹仿佛在向人们传达一个来自遥远时代的信息--这一信息让很多前来参观的游人都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在遥远的古代一定存在过某种无所不能的东西,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渐渐消失了。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地点吉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此神圣,以致于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千年,但这里却依然保持原样。吉萨的金字塔外观宏伟,座落于高原之上,与开罗旧城隔着尼罗河遥相呼应。

专家认为,位于吉萨的大金字塔是由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于公元前2500年(这一时间并不确定)作为法老死后的墓地下令建造的,第二座大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则是在后来的法老卡夫拉统治时期建造的。卡夫拉的儿子、后一任法老又下令建造了第三座大金字塔以及那些小金字塔。每座金字塔的东墙外都建有一个专门用作丧葬之用的神殿,有一条小路从这里倾斜而下,一直延伸到位于尼罗河边的一个神殿门前。那些死去的法老在通过船只运到尼罗河岸边后正是经过这条小路开始他们最后一段旅途的。

吉萨高原的最东边矗立着狮身人面像及其相关神殿。此外,吉萨高原上还建有6座小型金字塔,也是用作墓地的,达官贵族死后可能就葬于这里。尼罗河靠近金字塔的岸边还建有几个船坞,停泊着十几只早已破烂不堪的小木船,其中的一只于1954年被从靠近大金字塔东侧的岸边移走进行维修,人们在将其修复之后发现这只船只有142英尺长。有明显的使用过的迹象,因此当初将法老胡夫的遗体从皇宫沿尼罗河运至大金字塔的可能就是这只船。吉萨的古建筑群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神化那些死去的法老或达官贵族以及死亡本身。这个古建筑群的部分遗迹现在还在不断的发现之中。

建造大型金字塔的年代在公元前2650年前后至公元前1750年前后大约900年间,绝大多数金字塔分布在尼罗河西岸,这是因为古代埃及人认为,太阳西下那边有来世。在众多金字塔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离首都开罗不远的吉萨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50年前后)。三座金字塔并排屹立,巍然壮观,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胡夫法老(王)的坟墓,又名大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高146米,底边长230米。建造这座金字塔的石料是采自吉萨附近的石灰岩,厚1米,宽2米。长短不一,平均每块重约两吨半。墓室内使用的花岗岩则是从远在一千公里外的阿斯旺来的。在大金字塔附近,还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字塔建造之后两千年,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埃及,在其所著《历史》一书中,他根据当地人的传言写道:“金字塔是墓。”

自古以来,人们就传说金字塔内有许多财宝,但因不知入口的何处,以前谁也没能进到金字塔里面。有记载的最早进入大金字塔的是埃及的哈里发(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称号)阿尔玛蒙,时间是公元820年。阿尔玛蒙命人采用爆破石材的办法开出通道进入金字塔。在挖掘途中,他们偶然发现了原有通道,从而勘察到内部的一些构造。遗憾的是,辛辛苦苦走到“王室”,却只看见一口空石棺,阿尔玛蒙梦想得到的天体图和财宝等一件也没有。1682年,英国人约翰格里普斯对大金字塔进行了测量,并计数了堆垒起来的石台阶。1765年,英国人纳萨涅尔·戴维逊注意到在王室说话的回声有异样,从而发现上面还有空间。这就是现在称之为“减重室”的结构。意大利人卡维格里亚开通了竖井。随后,英国军官哈瓦德·怀斯对内部进一步做了调查。1839年,在“减重室”发现了有关胡夫法老(王)的古文字。1880年,被称为“考古学之父”的英国人弗林达斯·匹特里对大金字塔进行了测量。所测得的数据与今天掌握的数值非常近似。无论在哪个时代大金字塔之谜都强烈地吸引着人们。1986年,法国建筑学家提出大金字塔内还有未知空间,引起了一场大轰动。日本早稻田大学古埃及考察队利用高技术调查证实了这一说法。该队1987年起利用电磁波雷达技术进行了探测,结果,除证实了大金字塔内部空间外,还取得了发现第二艘太阳船、狮身人面像周边地下空间等一系列成果。

站在胡夫王大金字塔塔北侧的正面,从顶部往下看,可看到观光客的出入口。那就是阿尔玛蒙打开的盗掘坑。当初,由于石材阻挡,人们不知道入口在何处,盗掘者就用炸药爆破打开。走进阿尔玛蒙打开的隧道,不久便合并到原有的通道。再往前进,便是爬坡向上的通道,那里有3块重约5吨的花岗岩挡住去路,阿尔玛蒙一行只好开掘迂回道路前进。“上升通道”通向“大长廊”。如果往水平通道走,就可以到达被称为“王后室”的人字形屋顶的房间。通过早稻田大学高技术调查,查出“水平通道”的西墙内可能还有新的通道,大长廊通道两侧等间隔地开着用途不明的洞。这里有着很多的谜。

大长廊一直可通到“休息室”,那里有个落石装置,把它拉开,便是王室。其西侧地面下也有空间的反应。王室上方则有被称作“减重室”的5层房屋。从汇合处,有一条与上升通道同样坡度的“下降通道”。大约97米之后,通道变水平,并到达地下室。这个房间尚未完工,位于地下30米处,在金字塔顶端的大约正下方。大金塔内房间之谜尚未完全解开,估计可能还有未知的空间。大金字塔内房间之谜尚未完全解开,估计可能还有未知的空间。

撒卡拉是王室的墓地场所。自古以来,那里营造有不少名叫“马斯塔巴”的长方形平顶斜坡坟墓。古王国时代第三王朝初期的杰塞尔王命宰相伊姆赫蒂布负责为法老(王)建造坟墓。据说,伊姆赫蒂布不仅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宰相,而且还擅长医术、建筑设计等,可以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世人甚至把他奉作是神。伊姆赫蒂布先盖了一个很大的马斯塔巴坟。令人注目的是,他不像以往那样采用干土坯,而是使用石灰岩作为建材。他把马斯塔巴垒成四层,最后又垒成六层,成为一座底部长140米、宽128米、高60米的巨大石造建筑物。这座阶梯式金字塔不是孤立的,它外面有东西宽277米,南北长545米的围墙。围墙内场地配有祭殿、后祭殿和院落等,实际上是一个“金字塔综合体”,在那里可举行有关的仪式。伊姆赫蒂布为什么要把马斯塔巴坟垒成几层高?法老被认为是神的化身,但以往法老、王族、贵族等死后都埋葬在同样的设施中。自从有了阶梯式金字塔后,法老与其他贵族的差别就能在规格上有所区分。也有说伊姆赫蒂布是为了让法老的灵魂升天而做了阶梯。据说伊姆赫蒂布出生于美索不达米亚,那里有古代巴比伦的高塔神殿。也许伊姆赫蒂布是从那里得到启示,而后在埃及建造了阶梯式金字塔。

大金字塔南侧有一所“太阳船博物馆”。那里展示着1954年5月考古厅的玛尔·玛拉赫发现的最古老的大木船。在进行除沙作业时,他偶然发现用石灰岩盖盖着的长31米、深3.5米的凹坑,里面藏着拆散了的船的构件。经历了13年多的岁月,得到复原的是一艘全长43米的大船,上面有胡夫王的继任人杰多弗拉的名字。因此人们认为这艘船是杰多弗拉为其先王胡夫而埋葬的。在古埃及,人们相信王死后会变成太阳神,灵魂乘船飞往天空。因为太阳船有分昼用和夜用两种,所以胡夫王的船也应另有一艘。1987年2月,早稻田大学考察队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调查,确认在原凹坑的西侧还有一个凹坑,那就是第二太阳船。同年10月,美国的一个考察队把纤维式观测器插入坑内,进一步确认了船的存在。1992年,早稻田大学考察队成功地完成了坑内摄影和构件的木片采样。对木片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太阳船用的是黎巴嫩产的杉木,第二太阳船也使用了基本相同的木材。在发现第一太阳船之后的40年间,由于坑内进了水,导致灰泥剥落,使得构件的保存情况相当差,有待今后尽快进行处理和开始复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