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校
45026000000005

第5章 麻省理工学院(3)

麻省理工学院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一流学府,既有过要被哈佛吞并的经历,也曾徘徊于前进的十字路口。1930年起它开始了从工学院向理工学院的转变。这既与当时美国的发展状况有关,也不能抹煞当时的院长康普顿的个人作用。20世纪30年代,科学与技术、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系日益加强和明显。美国政府营业部认为,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是使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和手段,科学及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持续进展为基础,基础科学和工业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美国工业生产及科研水平的发展,基础科学在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直接和明显,办单纯的工科大学越来越不适应美国工业的需要。过去的一二百年,由于科学发展的速度不快,工科所用的科学基础知识是较为稳定的,工科大学过去所需的科学基础知识比较少,且可满足学生毕业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需要,所以过去开些数理化基础课程就行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比过去快,从基础理论的成果到工业上应用,需要过渡的时间大大缩短,较少和较低的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缺乏不断补充最新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几年之内的需要。因而,麻省理工学院从1930年起开始加强理科建设,注重理工结合。康普顿首先把物理系从只为工科学生教授基础课改变成培养研究生及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系科,使之更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的演变历程表明,大学的办学方向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达到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相互促进的效果。加强理科、理工结合也促进了工科的发展,提高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麻省理工学院理工结合最密切的是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物理系的关系几乎到了不分彼此的密切程度,在各系学位教学计划中,物理及数学在三、四年级的课程中日益重要,在许多新领域内缺乏基础科学的坚实基础就无法创造性地进行工作。1930年以前,理科在麻省理工的地位主要是给工科开设基础课,这使第一流的科学家不相信麻省理工学院能向他们提供培养研究生及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条件。麻省理工学院在1930—1940年加强了理科、理工结合,因而经受住了考验。

放眼未来的发展战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命运都取决于它所培养的学生,因而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是它的一贯传统,如何保持这个传统而又使学生对学习不至于产生厌倦情绪,以便为日后个人的创造和对社会有所建树打下坚实的基础便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麻省理工学院既拥有一流的科学、工程学和管理计划,也有令人称赞的艺术、人文科学、建筑和社会科学计划,这为培养学生非凡的创造力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智力环境,也为21世纪的大学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前景。

在未来社会里,经济实力和国家的地位绝大部分由技术上和组织上的革新所决定,这种革新必须建立在对科学、工程学和管理进行新的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不再仅限于国家防御,也关系到经济活力、环境问题和国民保健。历史上,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和研究使其处于优先地位,这是源于联邦政府的巨大投资和其他捐赠,而今,预算压力和国家重点的转移使政府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对麻省理工学院的拨款减少,而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继续增长。这些都表明它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已走到另一个历史性的交叉路口,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使命,以使它对未来的学生和捐赠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对未来社会、科学和大学自身研究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致力于学术、探究和批判精神,并擅长把工业、政府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探索、解决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继续保证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计划;致力于扩大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把服务于国家作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但要认识到这需要全球性的参与、合作与竞争;开拓新的财政来源,增加公民、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这些都是确保麻省理工学院在21世纪继续保持研究型大学地位所必需的目标,也是将给麻省理工学院带来更辉煌未来的保证。

雄厚的科技实力

麻省理工学院毫不讳言地称自己为一所“科技学校”。这里所有的科学系都出类拔萃,走在全美大学科技的前端。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是全美国公认的第一,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物理以及规模不大的航空系和天文系都是声誉极高的专业,医学科技和生物工程都是该领域的领袖。不过,总的来说,纯科学的领域所受欢迎的程度比不上工程和电脑科学领域。

学院强调的是“关心人生价值和社会目标的”科技与工程,也许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把所做出的重大科技发现公布于世时能够引人入胜,学生们还要上两学期的写作课。主攻科技的学生们还可以选择一门非科技的副科,比如哲学,甚至妇女研究。另外,学生们得上四门体育课,还得在一年级的课程结束之际通过游泳考试才能升级。

研与学并驾齐驱

不甘于光是学习,也想同时搞些研究的学生绝不少见,而校方也尽量给他们机会和方便,麻省理工学院在教育上最成功的一项发明正是它的“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UROP):让学生与教授搭档来同搞研究,学生可以得到额外的学分或是挣得一些资助——当然,更大的收获是学到了本事。UROP是全国同类项目中最好的,也是使许多学生们选择麻省理工的主要原因。

“试验学习组”则让一年级或是二年级学生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和“自己的速度”来学习,而不用去跟一二百人挤在大礼堂里听课。学校里各种科技设备应有尽有,如果校园里没有的,在波士顿也一定有。学院图书馆系统由五大图书馆组成,共收集了500多万种不同种类的书籍、期刊等,学校著名的电脑网络“雅典娜”只是它庞大的电脑系统的一小部分。

典型的MIT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麻省理工的典型学生?在高中是不可一世的数学、科技奇才,全美考试SAT中的数学部分拿满分(当然,语文部分也名列前茅),是学校数学和物理的头一把交椅,市城、郡里、州里科学竞赛的冠军。在别的方面,他也绝不比人差。他很可能是辩论比赛的冠军,是够专业水平的小提琴手或是钢琴手,更有可能是体育健将。麻省理工学院对体育极为注重,它有全国第二多的校体育队,仅次于哈佛大学。男子长跑、网球、女子曲棍球、击剑和划船都在全美高等学府中排得上名次。更为丰富多彩的是校内非竞争性的体育活动,从打乒乓球到篮球、排球,每个人都可以从学院的体育设施中得到乐趣。校内的各种各样的组织、俱乐部,也是全美国大学中最多的,从“热带鱼社团”到“摇铃者集会”,学生们的选择应有尽有。

学生学得努力,玩得也一样努力。这一点也体现在校园里兄弟会、姊妹会的泛滥。多达50%的男生和30%的女生都参加了兄弟会、姊妹会,每到周末大开派对,引得附近学校的学生们都来参加。著名的建筑巴尔克科学图书馆,是校园中为数不多的不以编号称呼的建筑。学生们对这座楼情有独钟,它那拱顶曾被恶作剧的学生装饰成番瓜、人脸等模样。

入学资讯

入学要求

2005年录取的本科生中SATI口头表达690—770,数学740—800。对SATI和SATII的分数要求没有明显界线。TOEFL最低分数要求:笔试577,机考233。申请硕士学位,要求需要有学士学位或者是其同等学历。国际交换学生必须完成了国内一些公认的大学、学院、技术学院、军校或是社会学院二至三个学期的学习,但是不接受少于一年将要毕业的学院的学生或是三个学期以内就获得学士学位的交换生。要求必须学习过一年的微积分和微积分基础上的各一学期的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交换生需要交纳申请表格、个人简历、学习经历和论文。要求参加TOEFL考试和两个SATⅡ考试,其中一个是数学考试(一级或者二级),另一个是自然科学考试(物理、化学或生物考试)。

入学期限

本科生

12月1日:联系面试考官,确定面试;12月15日:面试截止日期;12月:留学申请人员参加标准入学考试的最后一个月,1月份的考试另安排;1月1日:入学申请的最后一天;

3月1日:助学金资料收据的截止日期;

3月中旬—下旬:入学通知书;

4月1日:申请人员的助学金通知截止日期;5月1日:入学截止日期。

研究生九月入学,通知书会在4月1日发出,大部分系别会在对入学申请再审完成之后通知1月、2月和6月的申请者。

国际交换生于9月份入学,只有常驻居民和美国居民才能于2月份入学。

费用及奖学金

本科生

学费:30600;学生活动费:200;生活费:9100;书本及个人消费:2800。

2003—2004年约有72%的本科生获得助学金,2003—2004年学院发给学生的奖学金是平均每人20500,助学金28600。

研究生

该学院硕士学位课程每学期收费是18425。2004年夏季学期学费是10200,住宿费1500—2500/月。研究生助学金由个别部门发放,部门不同,发放的金额也不同。财政支持来源于联谊会、实习经费、教学研究助理金和贷款。大部分是发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他的发给需要补助的学生,还有的就是二者兼有。

交换生

申请费65。如果确信自己有资格免费入学,可以联系申请办。要有官方证明的大学成绩,三份推荐信:两份系指导员的,一份是系主任的,鉴定人对申请人了解越多,对个人的入学越有帮助。另附一份高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