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掉残体。
(3)繁殖和栽种无病健康秧苗。
(4)用80%的氯化苦制剂或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再进行育苗和定植。
(第二节)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红蜘蛛
为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较为常见的有二点红蜘蛛(又称二点叶螨)和仙客来红蜘蛛。红蜘蛛体型很小,肉眼看上去只有一个小红点,但为害却十分严重。二点红蜘蛛的寄主植物很广,大约有100多种,如棉花、大豆、玉米、茄子、西瓜、芝麻、苜蓿以及多种杂草。各种寄主植物上的红蜘蛛可以相互转移为害,1年中繁殖10代以上,以雌性成虫在土中越冬,翌春产卵,孵化后开始为害。仙客来红蜘蛛主要为害温室、大棚草莓,也为害大田草莓。
两种红蜘蛛都是以吸食草莓叶片汁液为害,被害部位出现灰白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展,致使整叶布满碎白色花纹,严重时叶片黄化卷曲或呈锈色,植株萎缩矮化,严重影响产量。红蜘蛛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繁殖极快,成虫无翅膀,靠风、雨或通过调运种苗以及人体、工具等途径传播扩散。
防治方法:
(1)草莓生长前期,红蜘蛛以植株下部老叶寄生,密度大,此时应及时摘除老叶和枯黄叶,以减少虫源。
(2)在匍匐茎抽生初期,注意适当灌水,尽量避免土壤过分干燥。
(3)草莓开花前,选用残效期长的三氯杀螨醇、蚜螨灵、氧化乐果或双甲脒等虫卵杀螨剂1 000倍药液防治2次,间隔1周。喷药时注意将喷头插入植株下部朝上喷,使药剂喷布叶片背面。
(4)采果前选用残毒低、触杀作用强的20%增效杀灭菊酯5 000~8 000倍,每隔5天喷1次,采果前2周禁用。采收后喷20%的三氯杀螨砜800倍加02波美度石硫合剂。
(5)保护天敌,加强虫情调查,尽量减少喷药次数,防治时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二、蚜虫
俗称腻虫,已知为害草莓的蚜虫有数种,但常见的是棉蚜和桃蚜。棉蚜体色绿,无光泽,寄生于草莓全株,而以叶、花、心叶为多。棉蚜为转移寄主型,以卵在花椒、夏至草、车前草等植物上越冬,翌春天气转暖后繁殖为害。桃蚜不仅为害草莓,还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冬季在草莓、蔬菜、油菜田的作物根部土壤越冬。草莓蚜虫多发于夏季育苗期,露地栽培在4~6月。蚜虫群居于幼叶背面,吸吮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匍匐茎伸长受阻,同时因蚜虫排出甘露而使叶和果实受到污染。此外,蚜虫是草莓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蚜虫全年都可发生,1头成虫可以繁殖20~30头幼虫,繁殖率相当高。
防治方法:
1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结合中耕消灭杂草。
2发生初期采用药剂防治,40%的乐果乳剂2 000倍,40%的氧化乐果3 000倍,20%的菊乐合酯3 000倍,20%的杀灭菊酯3 000倍,也可用敌百虫或敌敌畏05千克对水1 000升喷洒。每隔5~7天喷布1次,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性。
三、芽线虫
在草莓芽上寄生的线虫有多种,其中主要有草莓线虫和草莓芽线虫。芽线虫雌雄均细长,体长约09毫米,体宽02毫米,在夏季的匍匐茎和子苗、定植后的植株以及收获后的母株上,都可发现并产生为害。受害植株轻者新叶歪曲畸形,叶色变浓而有光泽,重者全株萎蔫,芽和叶柄变成黄色或红色,可以看到所谓“草莓红芽”的症状,被芽线虫为害的植株与正常植株比较,芽的数量明显多。花芽被为害后,花蕾、萼片以及花瓣畸形,严重时影响着果和产量。
防治方法:
(1)线虫主要靠被害母株发出的匍匐茎传播,故绝不能从被害母株上采集匍匐茎苗。
(2)育苗中如发现有受害苗,应及早拔除烧毁。
(3)被害植株上的线虫,可借雨水或灌溉水转移,故发病地块不宜连作,要耕翻换茬。
(4)药剂防治采用80%的敌百虫乳剂500倍液喷洒,一般在没有花芽时的育苗期喷洒3~4次,间隔7~10天,芽的部位尤其要喷到。
四、盲蝽
在草莓栽培地区均有为害。盲蝽为杂食性昆虫,寄主多,种类多,有牧草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等。目前为害草莓最严重的是牧草盲蝽,成虫仅5~6毫米长,是一种古铜色的小虫,为害时用针状口器刺吸幼果顶部的种子汁液,破坏其内含物,形成空种子。由于果顶种子不能正常发育,这一部位的果肉膨大就受到影响,而形成畸形果,严重损害了果实质量。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草莓园内杂草,减少寄主,去除虫源。
(2)发生严重的小片园地,春秋季在向阳背风的越冬地块进行人工捕杀。
(3)春季发现成虫时,喷洒1次800~1 000倍乐果,必要时可在花前再喷洒1次。
五、根线虫
根线虫是一种细纺锤形的小虫,体长只有03~05毫米,一般肉眼是看不见的,需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该线虫寄生于草莓根内,降低根系吸收功能,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从植株外部的表现看,生长矮小,发育不良,根系不发达。成虫主要在土壤中存活,因此连作年限越长,为害越重。除以土壤传播外,线虫的另一传播途径是苗木传播。此外,草莓线虫也是草莓病毒病的一个传播媒介。草莓线虫还寄生在瓜类、葡萄、无花果等的根内。
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是最有效的方法,种2~3年草莓后再改换其他作物,但不能栽种与草莓根线虫有同样寄主的植物。
(2)加强肥水管理,提高苗木的抗病虫能力。
(3)用氯化剂消毒土壤,每亩用量为20升,也可用甲醛进行土壤熏蒸。
六、地老虎
又称地蚕,是夜蛾科中的一类害虫,以幼虫为害作物。3龄以前的幼虫栖息于草莓地上部分,取食嫩芽或嫩叶,被咬食的叶片呈半透明的白斑或小孔。3龄以上的幼虫白天潜伏在废物下或6~7厘米深的表土层中,夜间到地面为害,常咬断草莓新茎,造成植株整株萎蔫死亡。也能咬食叶片和果实。将果实咬成小洞,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地老虎成虫多在湿润地或近地面的叶片背面产卵。
防治方法:
(1)清除园内杂草,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消灭草上的虫卵和1~2龄幼虫。
(2)草莓移植前,认真进行翻耕和整地。
(3)清晨检查园田,发现有缺叶、萎蔫草莓或断株出现时,立即扒开附近表土捕杀幼虫。
(4)用少量50%敌百虫粉与切碎的鲜草或炒香的麦麸加少量水拌成毒饵,傍晚撒在幼苗附近表土捕杀幼虫。
七、蛴螬
蛴螬俗称蛭虫,是金龟子科幼虫的总称。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头部为黄褐色,圆筒形身体,头尾较粗,身部稍细,常常弯曲成“C”字状,全身为乳白色,密被棕褐色细毛,每个体节多褶皱,有三对胸足。蛴螬多生活在含大量有机质且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成虫多在厩肥上产卵,故施用厩肥多的地块发生严重。蛴螬常咬食草莓的幼根或咬断新茎,造成死苗。
防治方法:
(1)草莓栽植以前,用水胺硫磷或辛硫磷等农药处理土壤和有机肥。
(2)发现萎蔫或死苗现象,立即在苗附近的土中翻挖幼虫并将其消灭。
(3)药剂防治可每亩用90%的晶体敌百虫200克,或50%的辛硫磷乳油200~300克,加水500~750千克灌根或浇灌。
八、野蛞蝓
为陆生软体动物,常生活在农田、菜窖、温室、草丛或住宅附近的下水道等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地方。一般白天潜伏,晚上咬食植物的幼芽、嫩叶、果实等部位。保护地栽培草莓,由于温、湿度适宜,利于该虫生存并大量繁殖。草莓果实被咬食后,常造成孔洞。野蛞蝓能分泌一种黏液,黏液干后呈银白色,因此,凡被该虫爬过的果实,均留有白色黏液痕迹,大大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1)保护地栽培草莓最好采用高畦种植,地膜覆盖,以减少为害机会。
(2)施底肥不用未腐熟的农家肥。
(3)该虫多在5厘米以上的土壤中潜伏,发现有为害症状,可进行人工捕捉。
(4)草莓未着果前发现该虫,可用25%的敌杀死3 000倍,或20%的速灭杀丁8 000倍液喷洒地面进行防治,但草莓着果后,不要喷洒,可在植株附近挖坑浇灌,以防果实触及药液。
九、蝼蛄
蝼蛄是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食性很杂,各种作物和蔬菜均受其为害,对草莓的根系、根茎以及贴于地面上的浆果均有为害,造成植株死亡。为害草莓的种类主要是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冻土层下越冬,第二年4月上旬,随地温上升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是其活动的高峰。蝼蛄在有机质多、土壤潮湿和偏碱性的环境条件下发生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
(1)结合深翻土壤,每亩用5千克秕谷,用50%的对硫磷(即1605)混合拌匀,撒入地面,翻入土壤。
(2)在生长季节,每亩用90%的敌百虫200克,加水750千克,在垄沟内灌溉。
(3)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特性,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第三节)草莓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严格检疫和种苗消毒
严格检疫、栽植无病毒苗是保护地草莓优质丰产的基础。同时要定期更新种苗和对种苗进行消毒。方法是:种苗分株前后,用50%甲基托布津或25%的多菌灵1 000~3 000倍液与25%的敌杀死或20%的速灭杀丁1 000~2 000倍液配合施用,可有效防治叶部及根茎病虫害。
二、加强土壤管理
1利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栽苗前用3~5倍石灰水土壤消毒,将农家肥拌入呋喃丹和多菌灵,按每亩2~3千克撒施于栽植沟内,可防治地下病虫害。
2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
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
毒是从保护地草莓连作易诱发病虫害和易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等因素来考虑的。具体做法是:(1)消毒时间:从冬春作物收获后的7月上旬开始到8月初为止。
(2)地块准备:先清除作物,然后铺稻草或其他堆肥(每亩1 500~2 000千克)和撒施石灰(每亩70千克),再用犁和拖拉机深耕,使稻草堆肥等均匀与土壤混合,然后做成宽60~70厘米的小高畦。
(3)灌水:畦面做好后,在畦沟内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处于饱和水分状态为宜,目的是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病虫草害,加速有机质腐熟,畦间连续灌水约1周,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多,否则地温难以升高。
(4)覆盖:土壤用旧塑料薄膜将畦面覆盖,以利于提高地温,同时再将温室或大棚密闭,密闭后假若地温能持续在40℃以上,则保持在14天以上就能达到消毒效果,也可以用40℃以上的累积时间来算,一般要求大约40℃以上的累积时间为300~350小时,这样的累积方式,假若在7~8月盖上薄膜,大约进行1个月的大棚密闭就能获得消毒效果。
(5)撤除覆盖物:消毒结束后,撤除地面覆盖物和大棚覆盖薄膜,保持露地状况,等待淋雨和灌水,有利于降低地温。
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完全可以杀死草莓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促使有机肥快速分解,使有益微生物得到增殖,从而抑制病原菌的侵入和复活。另外,石灰氮有杀菌、杀虫和除草的作用,提高了土壤的消毒效果。此法与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相比,可节约一半的费用,而且还能培养地力,作业简便易行,无公害,撤除覆盖物后可随时应用于生产。
3避免发生草莓连作障碍
草莓收获结束后,最好在草莓的后茬种植一些根系不同的禾本科作物,如利用水稻进行短期栽培,然后割青翻入土壤。或者种植玉米或饲用高粱。
然后割青耕入土壤。由于草莓后茬作物和草莓完全不同,于是土壤的状况发生变化,不但可抑制病害,还可培养地力。其中最好是在夏季休闲期内,种植短期割青水稻。也可隔1~3年种植1次短期水稻,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容易获得稳产,即便不种植割青,只要保持水田状态,也具有稳定增产的作用。因为在草莓收获后,进行耕耙,蓄水2个月左右,可有效地去除土壤盐分,清除盐浓度障碍,这种效果比旱地种植玉米、高粱效果还好。此外,在夏季休闲的地块,也可栽培牧草、田菁等绿肥作物,在8月中旬翻入土壤,充分施用堆厩肥等有机肥料,对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理化结构非常有利。
三、加强田间管理
栽植不要过密,保持通风良好,控制氮肥的用量和灌水量,及时消灭杂草,进行地膜覆盖。及时拔除病株,冬春季清园时烧毁腐烂的枝叶,并用03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消毒。
四、开花前喷药
开花前应彻底地进行一次防治,对虫害喷布25%的天王星乳油800~2 500倍液,对灰霉病、芽枯病可用多氧霉素、速克灵等药剂。
五、选用抗病品种
灰霉病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重,早熟和多汁品种也易发病。抗灰霉病的品种有明宝、斯派克、帝国。一般说,组培苗的抗性比匍匐茎苗好,母株分株苗的抗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