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45023100000048

第48章 对症下药,做自己的医师(8)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在形态和内脏功能上都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心、肝、肾器官的衰退更是如此。因此,老年人应慎用下列药物:

(1)肾上腺素、胰岛素、麻黄素、阿托品、颠茄等。老年人对上述药物比较敏感,使用时应酌情减量。

(2)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老年人的用量应为年青人剂量的1/4。

(3)保泰松、消炎痛、阿司匹林。老年人易患慢性腰背及四肢关节疼痛,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时,保泰松可引起浮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消炎痛可引起眩晕、精神障碍、胃肠出血、胃溃疡等;阿司匹林等解热止痛药可使老人大量出汗而致虚脱。因此,上述药物老年人慎用。

(4)酚酞、大黄。老年人便秘多因身体过胖、腹部肌肉无力、肠蠕动减弱所致,属于功能性便秘。长期服用导泻药不当会引起结肠痉挛,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因此,要慎用。

(5)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合霉素。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虽有显著疗效,但也有许多副作用,如青霉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全身皮疹,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应试。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都是“耳毒性抗生素”,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使人听力减退、耳鸣和眩晕;氯霉素、合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6)安眠药。在老年人服用的药物中,镇静安眠药占首位,从事脑力劳动的老人,尤其如此。安眠药对老人的药理作用表现得过强、过久。例如,安定药,20岁的年青人服后20小时药效基本消除,而70岁的老年人要达到这种程度则需80小时。中青年人服用安定诱导入睡,一般口服5毫克,次日无困倦之感;而65岁以上的老人,服此剂量,次日就会疲乏、困倦、昏昏欲睡,甚至走路不稳,个别人还会有精神异常的症状。老年人长期服用巴比妥类安眠药,还会严重损害肝细胞,对心脏、肾脏、骨髓也能造成损害。三溴片、水含氯醛等对胃肠道都有较大的刺激,长期应用会损害胃粘膜。因此,老年人服用安眠药必须减量,一般需要减半。对肝、肾功能不良的老年人,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7)氨茶碱。氨茶碱是一种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物,由于对缓解支气管痉挛和粘膜充血水肿效果显著,因而倍受医生和老年患者的青睐。但是,老年人服用氨茶碱后易出现氨茶碱中毒,其表现为: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乱、血压急骤下降乃至死亡。肌肉注射时,局部剧烈疼痛;静脉注射时,还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死亡。因此,老年人在使用氨茶碱一定要慎重。一旦发现有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可用安定、胃舒平等药物来对抗或停药。对于有急性心肌梗塞、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要禁用。

(8)胃复安。胃复安又称“灭吐灵”,是治疗恶心、呕吐、嗳气等胃肠道症状的良药。在一般人中,服本品的病人只有1%左右会出现毒性反应。但是,老年人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并呈阵发性发作。胃复安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十分复杂,发病时神态古怪多变,有似癔病、癫痫、神经官能症、破伤风等病的某些表现,极易引起误诊。老年人服用胃复安易于发病,应忌用,以防不测。

老年慢性病患者,其病程较长,恢复亦慢,因此,用药应注意如下“三忌”:

(1)忌擅自停药。慢性病有其用药疗程长、非短期用药所能奏效之特点。因此,一定要遵医嘱治疗,定期、按时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忌擅自停药。如肺结核患者,急性肝炎病人,在治疗期间经常中断用药,很快便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也勿轻易停药,以免延误治疗,前功尽弃,应由医生予以处理。

(2)忌不定期检查。由于长期用药,体内积蓄量较大,必然增加人体解毒器官的负担。长期患病的人,体质本来虚弱,尤其要注意肝、肾功能,必须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长期服用异烟肼,将对肝脏带来较大的损害。如不定期检查,将出现这儿康复了,那儿又有毛病等。

(3)忌乱求医用药。慢性病患者求医问药,希望身体早日康复,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切忌乱求医用药。因为,各个医生的用药之道不尽相同,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药物毒性增强,疗效降低。所以,求医愈多,用药亦多,对身体一般是不利的。

走出用药误区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1/3是由于用药不当。那么,我们究竟有哪些用药误区?用药过程中,我们应该小心哪些方面呢?下面将具体进行介绍。

(1)自我用药的误区

①看名服药:有的症状并不是自己推断的疾病,看名服药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②随意用药:或者主观认为病已好了,不再用药,或者治病心切急于求成随意加大药量,或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不规范使用,会导致病人产生耐药性、二重感染等,从而使病情复杂化。

③“老毛病”现象:自我判断个别明显体征,便认为是“老毛病”又犯了,选用过去曾经用过的药,如此反复会产生药源性疾病。由于“老毛病”长期用同样的药,易发生耐药性,加大的药量又易产生毒副作用。

④多药并用:自己难以确诊的病,常多药并用,以为总有一种药能起作用,事实上多药并用,是会搅乱或降低正常的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有时会掩盖病情真实体征,延误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2)用药的心理误区

从心理上讲,用药应该避免:求快心理、求新心理、求洋心理、求多心理、求补心理、求贵心理以及迷信抗生素心理。

例如,许多人认为,进补一定要用贵重药。一提起进补,人们总会首先想到贵重药品,似乎进补就是吃贵重药品。于是要求进补者的目光都瞄准了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野山人参、枫斗(云南黑芦草)、龟甲胶等名贵中药材。有的人一次进补费用就达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以为价格越昂贵,其补益作用越大。某些人服用名贵中药以后,的确起到了强身壮体的作用,可以说是花钱也不冤枉;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名贵中药后,出现许多副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虚不受补”,真可谓进补不当,花钱买罪受。

中医进补主要分补脏和补腑两大类,补五脏应以补药为主,补六腑应以通为补。而补五脏也不一定要用名贵中药,应坚持“滴水穿石”的原则,反对“一暴十寒”;要根据五脏虚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少量、长期给药。至于六腑以通为补,则更用不上名贵的中药了。六腑主要与消化、泌尿系统有联系,保持消化道的畅通和吸收良好就达到了进补的目的。如大便不畅、机体消瘦、食欲不振、这类病人如服用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就如火上浇油,必然会出现副作用。此时只要用上大黄制剂,就能使大便通畅、食欲增加,病人的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口味大增且吸收良好,正是“不补之中,真补存焉。”

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命无功。”可见,药不分贵贱,只要能对症治病,几分钱的药也能进补,若不管什么病,胡乱进补,人参也会置人于死地,所以进补不一定要用贵重要。

(3)防止滥用药

第一,用药要适宜。所谓适宜,简言之:要对症下药,绝不是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

第二,要相信自己的抵抗力。在通常情况下,总应该是锻炼第一,用药第二。除非是急危重症或特殊病情。

第三,不必特别迷信补药。补药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补药也不能代替必要的营养素。除了老弱病者外,一日三餐,营养保证,也就足矣。滥用补药反而有害。

第四,药物是有副作用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医生不过用得恰到好处,使毒性减到最小,而发挥其杀菌祛病作用罢了。

(4)合理停药需选择时机和方法

合理停药也是合理用药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药物已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应及时停药。例如感冒表现咳嗽、发热、鼻塞、流清鼻涕时所服的药品,一般仅能治标(消除或减轻症状),不能治本(消除病因),最终要靠自身抵抗力才能消灭感冒病毒。因此,这一类药物在症状减轻后,便可停止服用了。

有些疾病无法“根治”,用药治疗只能减轻症状,一旦停药症状又会复发。有些药物长期应用,骤然停药后可发生停药反应或停药危象。这时应采取逐渐减量停药或定期间断停药,切忌突然停药。例如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反馈性地抑制脑垂体前叶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和功能减退。如果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可引起严重危象发生,故必须逐渐减量,若无不良反应时再逐渐停药。

结核病在病灶稳定、硬结或空洞闭合后的一段时间内,病灶内仍有结核菌残留。此时如果过早停药,结核病常易复发。因此,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还要继续用药1年,甚至1年半以上。严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控制后,还应继续用药3~5天,以防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治疗,症状控制后,应以原治疗剂量的1/3~1/4持续治疗1~2年。如果疗程不足,极易复发。而用于癫痫的抗痉挛剂,应持续至患者完全无发作4~5年后才能停止用药。

因此,如何全理停药,应根据不同疾病治疗的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停药时机和停药方法。

(5)用药不当造成的危害

1)警惕药物肝

何谓“药物肝”?通俗讲,就是药物对肝脏造成的损伤和危害。近年来,药物对肝脏损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药物性肝损害可分为过敏性(急性发作)和中毒性(慢性发作)两种,而过敏性更为多见,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坏死、肝血管病变及肝细胞诱发癌等。不同的药物,对肝脏损害也不同,据资料报告,抗生素类所占比例最大,占药物性肝炎的24%~26%。

2)小心吃药“吃掉”了肾

消炎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消炎痛、扶他林等临床应用甚广,其对肾脏的损害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它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占药物性肾衰的37%,约占急性肾衰的7%。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须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停药治疗。

许多抗生素具有潜在肾毒性,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或疗程延长而加重,及时停药往往可缓解和恢复。

中药引起的肾损害,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可以引起肾脏毒性反应的中药有:本通、朱砂、雄黄、斑蝥、海马、山慈姑、草乌等,含有这类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但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的中药通常是没有毒性的。

3)当心药物过敏致眼病

哪些药物服用时易致眼病呢?据临床研究,其一,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可的松等。其二,连续服用抗结核类药物的病人也应注意,如服用乙胺丁醇、异烟肼数月时,一定要配合服用维生素B6等,以减少副作用。其三,应用抗生素药物时,特别是氯霉素。其四,解热镇痛药物中的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也要合理使用。其五,维生素类药,尤其是维生素A。其六,强心甙类药物,如地高辛、洋地黄等。

服药时尽量减少副作用

如今的药物作用强大是不错的,但它们的副作用同样可怕也是不争的事实。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癌症等作用。那么,怎样判断药物不良反应呢?

首先,从出现反应的同时判断:

①数秒钟或数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

②用药后半小时至2小时发生的反应。

③用药1~2周发生的不良反应。

④停药后短时间发生不良反应。

⑤停药后较长时间引起的反应。

其次,从出现的症状判断:

①表现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

②表现与原有疾病症状相同。

这里列出的是一些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

①嗜睡,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常见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包括止痛剂、镇静剂、安眠药、治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以及治疗癫痫的药物。

嗜睡在应用抗组胺药(通常用于治疗过敏,用这种药物治疗干草热的患者就应该知道他们可能出现嗜睡)的过程中也很常见。

②恶心和呕吐,导致该症状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生素、激素和用于治疗心脏病的某些药物。

③眩晕,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最为常见的表现。但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例如焦虑、抑郁等)和感染的药物有时候也能引起眩晕。

④青霉素等抗感染药物常会导致腹泻,同样可导致腹泻的还有那些治疗肠道功能失调的药物,例如治疗消化不良、胃炎和便秘的药物。

⑤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神经问题的药物似乎特别容易引起口渴。

⑥镇痛药、抗生素和甾类激素最能引起消化不良和肠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