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他进入了画画的境界:时而点缀色彩,时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上柔和的色调。三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一声轻微的响声惊动了塞伯斯蒂。他抬头一看,穆律罗和学生们静悄悄地站在周围!晨曦从窗户中透进,而蜡烛仍在燃烧。
天亮了,塞伯斯蒂依然是个奴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出热切的神情。他双眼低垂,悲切地低下头。
“谁是你的导师,塞伯斯蒂?”
“是您,先生。”
“我是问你的绘画导师?”
“是您,先生。”
“可我从未教过你。”
“是的。但您教过这些学生,我聆听过。”
“噢,我明白了。你的作品相当出色。”
穆律罗转身问学生们:“他该受惩罚还是应得奖励?”
“奖励!先生。”学生们迅速回答。
“那么奖励什么呢?”
有的提议赏给一套衣服,有的说赠送一笔钱,这些无一打动塞伯斯蒂的心弦。有个学生说:“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塞伯斯蒂抬头望着穆律罗的脸庞:
“先生,请给我自由!”
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
“你的画笔显露出你的非凡才能;你的请求表明你心地善良。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行吗?……我穆律罗多幸运啊,竟然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时至今日,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仍能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最著名的战地记者
世上有一条恒定的法则:你付出的越多,上苍给你的馈赠就越多。从根本上说,任何伟大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侥幸、偶然获得的,它永远属于那些用一生的血汗乃至生命去拼搏、去奋斗的人。
罗伯特·卡帕以出生入死、英勇无畏的敬业献身精神而著称于世。他被世界各国的新闻界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战地记者”。
罗伯特·卡帕18岁考入柏林大学政治系,一毕业就赶上纳粹上台。他背着相机只身逃往西欧,与海明威一起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区,他拍摄了包括诺曼底登陆等一系列重大战事。他在枪林弹雨之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莱卡相机里的一格格底片。他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既珍贵无比又触目惊心的照片。人们看到他拍的照片,仿佛可以听到子弹在呼啸,炮火在轰鸣,生死在搏斗,可以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令人敬佩的是,罗伯特·卡帕在以身殉职时所表现的视死如归精神。1954年5月25日,在他踩上地雷的那一瞬间,还不忘摁下快门,然后从容地含笑而去。在生命结束之后,那个被他视为生命的照相机还紧紧地抓在手里。
罗伯特·卡帕的亲朋好友曾多次劝他,要早日远离战地记者的危险职业。他却婉言谢绝,多次说过:“为自己所酷爱的事业而献身是值得的。即使牺牲了,也是死得其所。”
罗伯特·卡帕的知己、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伯格,在为他致悼词的时候说:“他不仅留给我们一部战争编年史,更留给我们一种精神……”
美国《时代》杂志记者在“二战”前线对罗伯特·卡帕进行过采访,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
是的,一个没有被献身激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令人叹服的伟大事业。
各行各业的许多兢兢业业、前赴后继者,都把他的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座右铭。
竭尽全力去完成运算的高斯
从高斯的身上我们不难感悟到:对于每一个人,他所能选择的奋斗方向是宽广的。想要干出些名堂,忘我工作的精神和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1801年元旦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谷神星”。他继续观察这颗新星,跟踪观察几天后,他发现这是一颗小行星。
当时的天文学界存在一个难题:如何根据少量的观察结果推算出该行星运行的轨道?当时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如蔡赫、奥尔贝斯等人千方百计地来寻找失踪的“谷神星”,但都未成功。
高斯决定计算行星运行的轨道。高斯根据皮亚齐提供的仅9°的一段小弧的观察数据,经过几个星期的计算,得出“谷神星”在360°上的运动轨道,同时创立起由三次观测决定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方法。1802年,人们利用高斯的计算结果,重新找到了谷神星。随后,高斯又相继算出了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的轨道,还做了规模极大的关于行星摄动的计算。
在计算行星运转轨道时,高斯高超的计算技术和顽强奋斗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一个有趣的对比,1769年,欧拉为了计算一颗彗星的轨道,足足进行了三天紧张的工作,致使后来一只眼睛失明;而同样的计算,高斯却只用了一个小时。高斯幽默地说:“如果我在三天内连续进行欧拉那样的计算,显然,我也会双目失明的。”其实,高斯在计算时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在计算“智神星”时,他必须算出约33.7万个数字,他一天计算3300个数字,共花了100多天的时间。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共记录下4000个左右的计算结果。
高斯对此说:“我对数学上复杂的运算总是爱不释手,只要我认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值得向人们推荐,我都愿意竭尽全力去完成,哪怕是钻牛角尖。”
不轻易放弃的松下幸之助
积极不一定能成功,但消极一定会失败。不要只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标。
松下幸之助出身贫寒。他年轻的时候曾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瘦小,觉得不理想,但一口回绝又显得太失气度,就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很惊讶,便又推托说:“过几天再说吧。”
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
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次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执著,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许多人认为,事业上、物质上的成功是有利“机遇”所创造的,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的命运完全依靠运气,带来的只会是失望。机遇,要靠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去争取,它才会来到你的面前。
正是松下幸之助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主管,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为电器行业非凡的人物。
主动地提出要求负责工作
你要推销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你自己,连自己都推销不出去的人,又怎么有机会让别人赏识你呢?
古时候就有“毛遂自荐”,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也越来越懂得如何表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始终“藏而不露”,不敢表现自己,一直在那里默默地耕耘,即使你有再好的想法,恐怕也会被埋没。
所以,当有机会表现自己时,千万不要静坐在那里等伯乐来发现你;也不要故作谦逊姿态,把属于自己的机会假意推让给别人,因为你如果不主动推销自己、展现自己,别人又怎么能了解你、认识你呢?
在一家很大的技术公司里,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博士,以为自己就是所在团队管理者的完美人选——尽管这个职位是向整个团队敞开的。他非常耐心地等了两个多月,期盼着得任此职。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板从外面选了一个同样可以信任的人来负责这个团队。
这位博士感到震惊而又愤愤不平,就去对他的老板说:“为什么你不能把那个职位交给我呢?我才是最理想的人选!”
老板困惑地看着他回答说:“是啊,你是很理想啊,但是你也知道,两个多月来我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人选。你从来就没有对我说起过你想担任这个职位,所以我以为你根本就不想得到它!”
一位独立经营的企业主,同其他一些独立经营的业主一起结成了一个联盟,他希望自己年底就能在联盟组织中取得一定的地位。过了几个月,他的目标没有很大的进展。相反,他的一个合作伙伴却因取得了那个地位而走上了讲台接受大家的祝贺。这令他感到很失望。
后来,他在对联盟负责人评论此事时说,他早就有意干这一职位。
负责人感到很惊讶,大声地说道:“但是你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要是你早点儿对我说,我肯定会帮你去争取的!”
上文中的博士生和企业主由于没有主动提出要求,因此失去了自己向往的职位。在我们周围也不乏许多羞于自荐的人,他们之所以一辈子失败,主要缘于不敢主动提出要求,而在坐等伯乐的过程中失去了大好机会。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推销员。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你都是在推销你自己,推销你的才能、你的知识等。
不管你的事业进展如何,积极着眼于目前实实在在的工作肯定没错,但是光有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而不懂得表现也是可悲的,这会使你白白丧失许多成功的机会。
愚者等待机会,成功者善于抓机会,机会只属于那些主动做好准备的人。你究竟是被动、消极地等待机会,还是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呢?也许你现在就应该采取某些行动了。
把每件工作都当成人生的使命
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关键,假如你有天赋,勤奋会使它变得更有价值。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他做出了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的品质和做事的态度。在生活中,那些踏踏实实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的人,远比那些虚伪狡诈、靠投机取巧获得暂时成功的人更受人欢迎,更受人尊敬。
麦当劳有一名员工每天都很快乐地工作,尤其在煎汉堡的时候,他更是用心。
许多顾客看到他心情愉快地煎着汉堡,都对他的工作态度十分好奇,纷纷问他说:“煎汉堡的工作环境不好,又是件单调乏味的事,为什么你可以如此愉快地工作?”
这个员工说:“每次煎汉堡时,我便会想到,如果点这个汉堡的人可以吃到一个精心制作的汉堡,他就会很高兴,所以我要好好煎汉堡,帮助顾客得到快乐。看到顾客吃了十分满足,并且愉快地离开,我便感到十分高兴,心中仿佛觉得又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因此,如何把汉堡煎得更好吃是我目前的工作,我要尽全力做好。”
顾客听了他的说法后,对他能以这样的工作态度来煎汉堡都感到非常钦佩。他们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周围的同事、朋友或亲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来到这家麦当劳店吃他煎的汉堡。
顾客纷纷把他们看到这个员工的认真、热情的表现,反映给麦当劳公司。公司主管在收到许多顾客的反映后,也实地了解情况。麦当劳公司有感于他这种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他奖励并给予栽培。没几年,他便升为地区经理了。
这个员工把做好每一个汉堡,让顾客吃了会很开心,当作自己的工作使命。对他而言,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所以他满怀信心、热情地工作。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把每件工作当作人生的使命,把它做得完美,我们的成就感和信心就会越来越强,工作也会越来越顺利。别人看到我们热诚地、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时,自然会有所感受。一有好机会便会介绍给我们,我们就有机会去完成更有意义、更富挑战性的工作。
有人研究了许多癌症病人,发现如果癌症病患者生性乐观,愿意把这份快乐带给他人,而且对工作负有使命感,如果他认为不完成某件事绝不能死时,一般情况下能够维持较长的生命。而如果认为自己已完成所有的事,觉得无事可做时,往往没几年就去世了。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富兰克所说:“人是为追求有意义和完成使命而活的。”不过,使命的定义在于你自己。你现在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人生使命的一部分,好好地完成它、享受它吧!
为新闻事业献身的中国记者
邵飘萍是中国20世纪初期最著名的记者和报人。他机敏勇敢,善于捕捉重大新闻,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息就是他最先报道的。
当时,中国的实权掌握在北京政府总理段祺瑞手中,他的后台是日本人。日本人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怂恿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美国人怕日本势力扩张影响其在华利益,则怂恿当时的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反对参战。于是,段黎两人便以此为焦点争斗起来。结果,黎失利,段得势。
重新掌权的段祺瑞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如何,是当时新闻记者急切想得到的消息。但当时段祺瑞却严守秘密,拒绝新闻记者采访,甚至让其下属机关全部挂出“停止会客三天”的牌子。许多记者的努力都落了空。邵飘萍决心搞到这一重大新闻,他在几次碰壁之后,终于想到一个巧妙办法。他借到了一辆挂有总统府牌照的汽车,亲自驾车前往。他顺利地进了国务院大厅,一直开到内传达室门前。在那里,他掏出“京报社长”的名片,要求传达长给他禀报一声。传达长说:“总理有令,这些日子绝不会客,无法禀报。”这时,邵飘萍拿出1000元,递给他500元说:“总理见不见没关系,只要你给禀报一声,这500元就归你了。万一接见了,再送你500元。”传达长动心了,拿着名片进去了。不多会,他笑嘻嘻地走出来,说段总理同意接见。邵飘萍终于见到了段祺瑞,传达长也又得到500元的奖励。
段祺瑞接见了邵飘萍,但避口不谈参战问题。邵飘萍向段祺瑞保证,三天之内如在北京走漏风声,愿受处罚,并以全家性命财产担保。有了这个保证,段祺瑞才将中国政府决定参战的消息告诉了他。邵得到这条确切消息后,立即辞别了段祺瑞,急忙出门乘车赶往电报局,用密码将此消息拍往上海。上海报馆接到这个重大新闻,立即以醒目的标题加以发表,同时还加印了十几万份“号外”。中国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息首先在上海传开了。当时,由于津浦铁路尚没通车,上海的报纸运到北京,需由轮船运送四天才能运到。所以,当北京地区见到报道中国参战消息的报纸时已是四天之后了。邵飘萍没有违背诺言,段祺瑞虽然恼火,但也无可奈何。
邵飘萍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第一个报道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者,也为人们留下一段佳话。
但是,这位杰出的记者和报业名人,却因揭露军阀混战的黑幕和罪行遭到迫害而牺牲。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残酷杀害于北京天桥。当时,刽子手令邵飘萍跪下,邵坚决不跪,刽子手则乱枪射之。邵飘萍被杀害之后,不准家人收尸,后经众人活动,才得以安葬。新中国成立之后,邵飘萍被追认为烈士,其遗骨被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献身科学的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