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进食宜忌
高温作业者不宜吃西瓜
西瓜一直被人们视为清凉、消暑、解渴的上乘之品。可是,西瓜却并不能为高温环境下从事冶炼、铸造的工人有效地清除“暑气”。
因为,西瓜除含水之多为别的瓜类望尘莫及之外,其含糖量之丰富也为瓜类之冠。而糖类非但无益于维持人体的渗透压,反而因其具有利尿作用,促进了体内水分的排泄。中暑的发生既与机体受高温作用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有关,也与大量出汗,水分及盐分丧失过多有关。维持人体渗透压,保持水分潴留体内举足轻重的是盐,机体缺盐(钠和氯离子)不仅会加重失水,而且还会使体内酸碱不平衡,对神经、肌肉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痉挛、抽搐。我们知道,出汗过多,水和盐都会大量丧失,而盐与水丢失又互为因果,失水越多,机体缺盐越甚,水分丢失就越严重。吃大量的西瓜,同时,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因为补充的是大量的水和糖,这样使人在大量出汗之后所丢失的盐分得不到补充,而无法让水分保留在体内,自然就有可能中暑。当然,这并不否定西瓜在其他情况下的清凉、解渴和消暑作用。可见,高温作业者要补充水分、防止中暑,还是以饮用加盐的清凉饮料为好。
不宜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是说人饿的时候,食欲强烈。但是如果抓到什么吃什么,急于填饱肚子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有些食物是不宜空腹食用的,否则会给你的健康埋下隐患。
牛奶、豆浆
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酸奶
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饮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作用。
白酒
空腹饮酒会刺激胃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另外,人空腹时,本身血糖就低,此时饮酒,人体很快出现低血糖,脑组织会因缺乏葡萄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者会发生低血糖昏迷。
茶
空腹饮茶能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茶醉”,表现为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站立不稳等。
糖
糖是一种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骤然升高容易导致眼疾。而且糖属酸性食品,空腹吃糖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的平衡,对健康不利。
食葱蒜的宜忌
葱和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原料,尤其是山东人食葱蒜之嗜好甚之,许多山东菜肴都与这两种原料有关,如:“葱烧海参”、“葱爆肉”、“大葱蘸酱”、“蒜茸炒时蔬”、“蒜爆羊肉”、“蒜泥菠菜”……殊不知,葱蒜也有宜忌。
葱,有大葱、小葱、青葱、四季葱之分,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健胃、发汗、去痰、杀菌之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1、B2、C、矿物质、钙、磷、铁、镁及食物纤维。适宜伤风感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多之人食用;适宜腹部受寒引起的腹痛、腹泻者食用;适宜胃寒、食欲不振、胃口不开者食用。
蒜,有独头蒜、胡蒜、紫皮蒜之分,性温、味辛,健胃、杀菌、散寒。适宜肺结核病人和癌症患者食用;适宜胃酸减少和胃酸缺乏的人食用;适宜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食用;适宜职业病中的铅中毒者食用。大蒜防病治病,宜生用,不宜熟用,因大蒜素是一种挥发性油类,加热可被破坏。大蒜属一种日常的菜类和调料,由于它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凡阴虚火旺之人,如经常出现面红,午后低热,口干便秘,烦热等忌食大蒜;有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的人忌食;大蒜忌与蜂蜜同食。
“烧烤”不宜做下酒菜
夏天,很多人喜欢和亲朋好友到大排档聚会,边喝酒边吃烧烤食物,其乐融融。然而,在饮酒时用烧烤食物做下酒菜,这种吃法对健康不利。
在烧烤过程中,不仅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了,同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而且,肉类中的核酸经过加热分解产生的基因突变物质,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当饮酒过多而使血铅含量增高时,烧烤食物中的上述物质与其结合,容易诱发消化道肿瘤。此外,夏天由于酒的饮用量大,诱发这种疾病的几率往往更高。
研究表明,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但是,它有明显的辅助致癌作用。
原因一,酒精是一种有机溶剂,它能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致癌物质极易被人体吸收。
其二,酒精能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促使致癌物发生作用。
此外,酒精还能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致癌物的活化。
因此,喝酒最好要适量。
烧烤食物致癌性大小与食入量有关,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每次不多于100克。
味精使用的8大不宜
1.用量不宜过多。
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应超过120毫克。一岁以内婴儿,以不吃味精为好。烹调中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
2.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
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3.不宜在碱性强的食品中使用。
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4.在酸味菜肴中,不宜用味精。
因为味精遇酸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也没有用。
5.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
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6.作馅料时不宜使用。
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7.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开水化开。
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8.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产于河海之中的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
因为它们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粗粮不宜多吃
吃粗粮成了近年来的一种时尚。很多年纪大的人喜欢吃粗粮,一方面是在怀念过去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认为它营养高、口感好。可是,粗粮虽好,也最好不要多吃。因为其中含有过多的食物纤维,会阻碍人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免疫能力。
什么是粗粮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由于加工简单,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比如,含碳水化合物比细粮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
同时,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可以治疗高血压;玉米可加速肠部蠕动,避免患大肠癌,还能有效地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胆结石等。因此,患有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的人应多吃粗粮。
粗粮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体质,延缓衰老。其中硒还是一种抗癌物质,可以结合体内各种致癌物,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吃多了降低免疫力
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每天摄入纤维素超过50克,而且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影响到生殖力。
此外,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锌、磷的吸收,影响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所以,吃粗粮时应增加对这些矿物质的摄入。
以25至35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生殖能力。
纤维素含量较多对于青春期少女危害较大。因为,食物中的胆固醇会随着粗粮中的纤维排出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就会导致女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发育。因此,青春期少女的纤维素摄入,每天不应超过20克。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弱,吃粗粮多了会腹胀、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时间长了,会导致营养不良。此外,缺铁和锌还会造成老年人贫血和大脑早衰。老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5~35克。
粗细搭配最合理
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颁布了纤维食品指导大纲,给出了健康人常规饮食中每天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的建议标准。研究发现,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为适宜。所以,粗细粮搭配吃最合理。
吃粗粮也应讲究方法。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素什锦等,都是很好的粗粮混吃食物。
不宜食用个头异常的草莓
其实,这些个头异常、有些还长得奇形怪状的畸形草莓是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喷施了膨大剂造成的。膨大剂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促进果实中的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达到增产的目的。
它一般在草莓生长的特定时期使用,除了能促进草莓果实增大,还能较好地保证草莓的质量。在草莓种植中是可以使用膨大剂的,但一定要按照规定,使用正常的剂量,并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的膨大剂经毒理学试验证明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吃了使用这种膨大剂的草莓,对人体也没有任何危害。
可是,有些果农为使草莓提前上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在种植过程中滥用膨大剂,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这样的草莓中膨大剂残留量大,出现畸形的比例比正常使用膨大剂的草莓更高,最主要的是,吃起来没有味道。研究证明,长期食用这样的果实,有可能对人体的肾脏造成潜在危害。尤其是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该避免过多食用。
虽然那些个头巨大、颜色鲜艳的草莓颇招人喜欢。但是,专家提示这些草莓可能加入了膨大剂,导致水果味道变淡。
要辨认出哪些草莓经过膨大剂、催红剂等处理,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看它的大小是否均匀、果实形状是否正常、色泽是否自然就可以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最好吃应季草莓,不要为了尝新鲜过早购买提前上市的草莓。一般来说,露天草莓在5月中下旬开始采摘和上市,这样的草莓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也特别浓厚,吃起来更安全。
水果不宜当饭吃
天热人们很容易感到食欲不振,再加上为了减肥,许多女性干脆每天以水果代替正餐。但一项调查显示,某省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3成左右都患有贫血,专家分析,这与多吃水果少吃肉或主食有一定的关系。
在我们的膳食中,水果的确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最好吃100~200克的水果;美国2005年发布的“膳食指南”中,则建议大家每天摄入水果454克以上,这样才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
吃水果有利于健康,但不等于要健康,光吃水果就可以。身体健康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来保障。水果中的确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比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像类胡萝卜素、生物类黄酮、花青素和前花青素、有机酸等。可是,人体所需要的另外一些营养素,如生命必需的蛋白质,在水果中的含量却很低。一个人如果不吃肉或豆制品,想完全通过水果摄取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那至少要吃9000克,也就是18斤以上的水果,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同时,水果中的非血红素铁难以被人体利用,长期用水果当正餐,肯定会引起蛋白质和铁的摄入不足,从而引起贫血、免疫功能降低等现象,因为减肥而损害健康得不偿失。
因此,尽管是在炎热的夏日,主食的摄入还是必需的;蛋白质含量高的鱼、肉、鸡蛋也要适当补充;蔬菜的摄入量应该多于水果。这些食物相互搭配,才能带给我们充足、全面的营养。
开车时不宜多吃的水果
开车劳累后,人体会消耗大量的热量,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香蕉的含糖量高达20%,是补充糖类的理想食物。但是,香蕉含有大量的镁,当空腹大量食用时,血镁大幅度地增加,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人体体液中镁、钙比值改变,会出现明显的感觉麻木、肌肉麻痹、嗜睡乏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开车是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
国外一交管部门曾对嗜吃香蕉的128名汽车司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开车途中出现肢体麻木感的占25%,有嗜睡现象的占33%,曾发生过交通意外的占19%。因此,开车时不要空腹大量食用香蕉,更不可用香蕉充饥。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80~120毫克/100毫升,当血糖浓度低于80毫克/100毫升时,会出现一些低血糖症状:饥饿、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烦躁、焦虑、全身无力。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过度兴奋或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发生抽搐和昏迷。司机发生低血糖是很危险的。而吃荔枝会引起低血糖。荔枝所含的糖是果糖,这种果糖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进入血液,但果糖只能通过肝脏内一系列转化酶的催化变成葡萄糖后,才能转变为糖元贮存,以供身体利用。如果过多的果糖进入血液,肝内转化酶一时难以应付,果糖就会充斥于血液内,无法转为葡萄糖。大量荔枝肉进入胃肠道,荔枝所含的大量水分会稀释消化液,引起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造成暂时性低血糖症。因此,司机在开车前或开车时不宜多吃荔枝。
水果不宜榨汁喝
现在许多家庭购置了榨汁机,有的家庭吃水果基本是榨汁喝,认为这样方便省事。其实,除了某些病人或牙不好的老年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
只喝水果汁,减少了人体对纤维素的摄取。以果胶为代表的水溶性纤维有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疾患的保健功效;而水不溶性纤维具有刺激肠道蠕动和促进排便的作用,食物纤维能影响大肠细菌的活动,使大肠内胆酸生成量减少,并能稀释肠内的有毒物质,减少致癌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