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养是决定孩子将来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为孩子的智商架设通往实践的桥梁、策划好孩子的情商发展,孩子就会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勇于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意、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
情商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可以这么说:“情感智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绝不亚于“智力因素”。“天才在于勤奋”,“勤能补拙”等名言佳句就是这方面的明证,正因为如此,父母必须着力培养孩子的情感智力。
1.润物无声,苏杭“每月一句”教女
成才苏杭:母亲,1982年大学毕业,是天津市著名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苏杭在1983年不幸患重病。久卧病榻仍写出众多文学作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朝不保夕”的艰难境地里仍不忘一个母亲的责任,其成功经验曾作为“苏杭教子”广为传播。
女儿刘苏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年、舞蹈特长生、优秀小编辑等,并于1999年被保送入南开大学。一个被命运剥夺得只剩下负数的母亲,苏杭能做的,拥有健康身体的您也一定能够做到!
苏杭虽长期住院,不得与女儿日夜厮守。然而,作为一个母亲,总会找到表达牵挂与爱心的途径。于是,她就把千叮咛万嘱咐的话浓缩简练成一句,写在纸条上,让家人贴在女儿床头。
后来,她家里还为此买了黑板,多年来形成了“每月一句妈妈赠言”。从幼儿园到大学,如今已积累了近200句,内容大部分是她自己编写的,也有少数是摘取的名言佳句,每一条都埋藏着一个女儿成长的故事。它就像妈妈从病床上伸出的一只手,领着女儿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会审美,学会幽默,有效地为孩子栽种高素质的细胞,并力求将现代意识与传统美德和谐地渗透其中。
幼儿园时代,为了鼓励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苏杭亲自写下:“我有一双小小手”,旁边画着两只小手。还有:“自己有的不挥霍,别人有的不眼热。”女儿参加健美操比赛获奖后,她又写下了这样的赠言:“不求别人乱拍手,但愿别人暗点头。”女儿当上班长后,母亲又告诉她:“为集体为他人做贡献是高尚的生活”,“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苏杭体会素质教育一定要尊重其内在科学性,不要推之极端。比如:培养孩子俭省的习惯,要防止他变得抠门儿,要引导孩子达到“自奉要约,待人要丰”的境界,“节省而不抠门,简朴而不寒酸”,苏杭又编了这一句给孩子。
又如,对待别人嫉妒的问题,母亲首先告诉女儿:“不遭人嫉是庸才。”其次,告诫女儿:“莫在失意人面前做得意状。”人家考试不及格,偏有人总炫耀自己的双百分。人家没亲娘,非要显摆母亲的宠爱,遭恨又怨谁呢?最后,她教给女儿摆脱嫉妒的良方是:“要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女儿心领神会。有了这三层的界定,就不会跑偏。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留言的内容总在适时地变化。随着女儿一天一天长大,她担心女儿可能因性格的柔顺随和而失去了自我。于是留言板上就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对于父母,你应该大胆地说‘不!’,这是维护你独立人格的最美妙的肯定词。”
更富有意义的是,留言板上现在记录的不再是母亲单纯对女儿的关爱了,它已经加入了新的声音。最近上面就出现了这样一条忠告:“老爸:千万别去学校看我,回家也别对我太亲,注意离家在外的人的感情!”
原来,自去年刘苏被保送到南开大学后,她不愿意让宿舍里家在外地的同学和家中的小保姆因此而触景生情。善解人意的女儿还在留言后面用红笔体贴地写着:不好意思。别伤心!!!女儿对平等宽容、尊重分享这几个词汇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已经学会了与别人换位思考。
每当做母亲的翻看着“每月一句”,它们就幻化为女儿的一只只脚印,由小到大,每一只脚印都是那么清晰。
评析
生活环境,是孩子情商教育的最好老师。苏杭虽长期住院,不能与女儿日夜厮守。然而,她却把千叮咛万嘱咐的话浓缩简练成一句,形成了“每月一句妈妈赠言”。它就像妈妈从病床上伸出的一只手,领着女儿学习做人。可以说,“每月一句”凝结着母亲对女儿的无限关爱之情,包含着许多做人的哲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倚玉雕玉,卜维勤注重孩子艺术情
感教育卜维勤,辽宁铁岭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家庭教育专家。曾任职于中央对外文委,并多年从事国际美术交流工作。
儿子卜镝可以说是建国后最著名的儿童画家之一。他8岁时获全国儿童画比赛一等奖;9岁时出版新中国第一本儿童画集,该画集由著名诗人柯岩配诗,以7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2岁起开始在内地、港澳及海外成功举办一系列个人画展。他的妹妹卜桦也同样出色。为了培养一双儿女,其父母长期学习、研究、探索儿童的艺术教育规律,总结了一套颇为有效的早期艺术教育经验……
现在看来,卜镝和卜桦在童年的创作能突破他们狭窄的生活面与他们思维的时空界限,除让他们学习一般儿童应该学习的表现技巧之外,还与家长特别重视他们的精神素质培养有关,这样做的结果是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孩子对于超越他本身年龄的深沉的人生感情的体验,往往是通过人类长期积累起的精神财富——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媒介的。
卜镝在9岁时,听了妈妈讲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的故事后,画了一幅饱含感情的画。诗人柯岩看了这幅画后为之感动,她说:“从这幅画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童年的梦,我不仅从画面上感到了那串串泪珠的热度,而且海的女儿那追求为人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与痛苦,使我几天都笼罩在深深的灰色的寂寞里。做为成人,我是完全懂得海的女儿宁愿化为泡沫的执著的追求的,而小小的卜镝几乎是泼彩的画法,又使我想起自己童年时无助于海的女儿而顿足痛哭的情景。”
“卜镝,你画这幅画时哭了么?”柯岩问。
“哭完了一场画的。”卜镝答。
“就哭了一场么?”柯岩又接着问。
“不,一边画一边还哭呢,画完了就不哭了。”卜镝接连回答诗人的问话。
柯岩又接着说:“卜镝画完了就不哭了!多么可爱而又稚气的自信呵!他比小时的我积极,哭完了之后立即行动起来,把人间的颜色送到海底去了。”
伟大的作品对人的心灵震撼和感情拨动的力量是巨大的。
只有动人的感情,才能产生动人的作品。
安徒生的故事太美了。卜镝向妈妈要来《安徒生童话集》自己读了起来。随着故事的情节,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低声叹息,时而流泪,时而深思。
最使他难忘的是那卖火柴的女孩,她和自己差不多年纪,却没有欢乐的童年,在圣诞节之夜,蜷曲在路边被冻死了。她的愿望是多么简单:她只要一盆炉火,能烤烤她冻僵的双脚;她只要有一只烤鹅,能和所有的人一样过个圣诞节;她只要再看看亲爱的祖母,再得到她的爱抚……
但是随着小小火柴的熄灭,这一切都消失了,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寒冷、黑暗、饥饿……
卜镝揉揉发红的眼睛,抬头看着周围的一切,窗外寒风怒号,室内却温暖如春,连棉衣都用不着穿。雪白的灯光照着整齐的书柜,沙发和果盘里的大苹果,爸爸在案头看书,妈妈在厨房忙碌,一股股肉香不时飘进屋里,小妹妹正在翻看新买的画册,她的小脸蛋红彤彤的,和她的毛衣颜色一样……
卜镝看着,想着,一幅画的构思诞生了,他赶紧找爸爸要纸,尽快把这张画画下来。可是不巧,裁好的纸都用完了。怎么办?忽然他看见爸爸身边有几张蓝色的卡片纸,“对,就用这个画。”
灰蓝的纸成了夜空的底色,画的下部是白雪覆盖的田野,城市和村庄。卜镝在空中画了一辆飞驰的鹿橇,上面坐着他和妹妹卜桦,身边还有一袋丰盛的礼物,是送给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有面包、香肠、苹果,还有奶奶的大皮袄。飞奔的鹿撒开四蹄,疾驰的车掠过月亮,可卜镝还嫌它慢:“小鹿,你快跑,快快地跑,千万别让——她的火柴燃尽了……”
画完了画,卜镝才舒了一口气,好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他似乎看见卖火柴的小女孩穿上了大皮袄,脸上露出了微笑。
卜镝的性格与妹妹不同,他平时不太爱讲话,尤其在生人面前,显得格外腼腆,只会憨厚地一笑。因此,许多人初次与他见面竟然以为他是女孩。
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恰恰相反,妹妹在幼儿园时就能绘声绘色地复述出老师讲的故事,家里来了客人,她都主动打招呼,给客人拿糖送茶。假如两个人一起上街或办事,总是妹妹讲得细致,叙述得生动。就是两个吵起架来,妹妹的小嘴像连珠炮似地说个不停,哥哥总是说不过妹妹。
然而尽管卜镝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更长于用形象表达小小心灵的爱。
卜镝7岁时看了罗马尼亚影片《波隆贝斯库》,影片的结尾是年轻的音乐家为疾病、宗教分歧摧残致死,他难过地哭了。
回家后他画了一幅大部分以重墨为线条的画,题为《献给波隆贝斯库的一束花》:一扇巨大的黑色窗子,窗前一架黑色的钢琴,波隆贝斯库身穿黑衣望着窗外,一束金色的阳光透过大窗射进屋子。画面的左下方有个小孩子,手擎一束鲜红的花。
原电影中的孩子是个身穿纱裙的小姑娘,卜镝在这幅画里却画了个小男孩。也许这就是卜镝自己吧。记者袁莉莉在介绍卜镝创作的文中写道:“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立刻为小作者深情的笔调所感动,他是那样地同情这位早逝的天才音乐家。”
卜镝8岁时看了印度电影《流浪者》,主人公拉兹在少年时曾一度误入歧途,当他认识了美丽善良的少女丽达时,便弃暗投明,一心踏上真正的人生,但那不公平的社会又使他美好的追求一个一个地破灭,使他经历了种种痛苦的遭遇……
卜镝边看边流泪,回家后,他的美术日记不是简单记述影片中的自然情节或某些段落,而是反映了小作者强烈的爱和憎,他画了一幅体现拉兹和丽达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的《拉兹的梦》。画面上云雾缭绕,琼楼玉宇,到处都是鲜花,一对幸福的恋人——拉兹和丽达并肩挽手奔向那闪光的未来。
电视剧《响铃公主》讲的是王爷的女儿响铃公主爱上了自幼青梅竹马的青年猎人刘刚,由于门第悬殊,狠毒的王爷设计害死了刘刚,痴情的公主最后以死殉情。
卜镝边看电视,边画人物速写,边流泪。为什么好人总要死呢?不,我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在我的画中。
这次他用了一张长方的纸,在一边画了美丽的响铃公主,另一边画了勇敢的猎人刘刚,周围用几组小画表现了他们儿时欢乐嬉戏的场面和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画的下面写道:“响铃公主和刘刚叔叔,狠心的王爷把你们杀害了,但我永远让你们活在我的画上。”
人类最能震撼心灵的是感情,感情的表露是任何方式中最有力的因素。
感情是艺术创作之母,有生活火花的点燃和炽烈感情的触发,才会产生具有感人力量的艺术作品。
评析
人类最能震撼心灵的是感情,感情的表露是任何方式中最有力的因素。有生活火花的点燃和炽烈感情的触发,才会产生具有感人力量的艺术作品。卜维勤教子的谋略和方法告诉我们,孩子都具有不同的天赋,都是可望的。但是再好的“玉”,总有疵瑕,又都需要雕琢。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并非都是独具天才,或掌握了精绝艺术,而是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感情,又能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别人。正如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
是的,很难想像一个对生活冷漠的人,对生活毫无兴趣,对事物毫无感情的人,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
这种表面看不见的潜在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素质,对于有志从艺的儿童来说,也具有同等的意义。卜镝的事例告诫我们,在培养孩子多种绘画技艺的同时,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并异常重视这种宝贵的创作上的内在素质的培植。
3.心存志远,马秀娟教子挑战失败
马秀娟,母亲,辽宁辽阳县人,编审、家庭教育专家。马秀娟从孩子出生时起就坚持写教育日记,长年累月观察、思考、帮助孩子成长。对“母职”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
她的大儿子鹏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并直读博士;她的小儿子被保送到一重点大学,并在读完硕士后又考入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攻读博士。这位母亲培养儿子成材的经历将告诉您:每一位女性都有成为优秀子女母亲的可能,就看您怎样去做母亲。
1985年11月16日晚上,鹏告诉妈妈,他在两次区小学数学选拔赛中,总共才得120多分。
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但这个成绩出乎马秀娟的意料,她顺口说一句:“你还是不行。”鹏对她说:“妈,我就不爱听你这么说,一听这样的话我就心慌。”
孩子已是第二次对妈妈说这句话了,但这一回使她震惊和猛醒。做母亲的开始反思一个问题:孩子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们需要什么。即使是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前进也是波浪式的,要允许孩子失败。重要的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能否给他们战胜失败的自信。她在当天写给孩子的日记中写道:“给孩子以失败后的勇气和信心,比一万个训斥和指责更有价值。”
此后,再遇到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母亲从不对他们说“你不行”,而总是说“你能行”、“你会更好”、“只要你努力,你会超过所有的人”。
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马秀娟就用冷静、平常的心绪抑制他们的兴奋和可能滋生的骄傲;在他们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总要表现出一种坦然、轻松、振奋的情绪,感染他们,带领他们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并给孩子以加倍的温暖和关爱。
马秀娟对孩子讲坏事和好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鼓励他们默默地积蓄力量,昂然地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孩子在每一次挫折和失败过后往往总是又一次成功,又一次进步和飞跃。
1986年,鹏读初一,在参加首届全国小学生数学华罗庚金杯赛决赛时,因一念之差把一个本来做正确的答案改成错的,丢掉了关键一分,痛失了获一等奖和进北京夺金杯的机会,获得了二等奖。
望着儿子悔恨和遗憾的样子,马秀娟心里难受极了。但她没有和孩子一起去追悔和惋惜,更没有说一句指责和埋怨的话,因为这样做只能在他本来痛苦的心上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马秀娟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对他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总感觉后悔,还是你知识掌握不准,总爱小马虎,记住这个教训,下次竞赛和考高中就不会犯这样的毛病了。坏事变好事,把这次的遗憾在今后的比赛和考试中补回来。”
鹏很快从惋惜和自责中解脱出来,学习更加严谨认真了。后来,他真的连获两项全国初中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在省首届初中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其中笔试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哈三中。
1992年鹏在参加全国高中物理选拔赛初试中获哈尔滨赛区第一名,在复赛中却出乎意料地落选了,因此失去了冲击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机会。
这对他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初三时在省首届初中物理竞赛的成功,使他在入高中以后更痴迷于物理,梦寐以求的就是能站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领奖台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实现自己攀登物理科学高峰的梦想。为此,他在高二时就学完高中物理课程,并参加了高三学年的全国物理选拔赛,获黑龙江赛区三等奖。在老师、同学心中他是最有希望入围的选手。
面对严酷的现实,鹏能经受住这个打击吗?在那些日子里,马秀娟每天都察言观色,多么盼望再见到儿子开心自信的笑。她用加倍的母爱抚慰儿子受伤的心,每天变着法儿地给儿子调剂伙食,想尽各种办法调节家庭气氛。录音机破天荒地放起音乐,弟弟一有空就陪哥哥下象棋、打羽毛球,爸爸则和儿子一起分析、总结失败的教训。
父母告诉儿子:“任何时候也不能自满。即使你已经跑在前面了,可当你自以为胜券在手而放松脚步的时候,后来者已经赶上了你,甚至把你甩在后面。”
于是马秀娟鼓励儿子安心备考,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通过高考升入理想的大学,同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鹏牢记这次失败的教训,在高考中考出物理满分100分的好成绩,并以全省理科并列第九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
鲲在1990年升高中考试中,文化成绩已进入省重点高中哈师大附中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在体育考核的40分中,他只得6分,结果被市重点高中十三中录取。如果花两三千元钱完全可以自费到师大附中就读,但马秀娟夫妇考虑再三,没有这样做。我们不想让上进心极强的儿子从此背上沉重的自卑的心理包袱。宁可让他当羊群里的骆驼,也不让他当骆驼群里的羊。在最优秀的人群里成长,固然会得到更积极的感染和鞭策,但关键在自己。她要让她的孩子在不算最优秀的人群里成为最优秀的。
8月27日,鲲高高兴兴地到母校去取录取通知书。马秀娟在当天写给儿子的日记中写道:“早上,我让鲲儿洗了头,给他换上新裤子、新衬衫,连里面的背心和短裤也换了新的,一副干净利落、容光焕发的样子。不要让孩子像打败仗似的,也要像考上三中、附中那样神气。人要有一种精神,我要在每一个细节上把这种精神灌输给儿子。”
鲲没有辜负父母的叮嘱和希望,历经两年的努力,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成绩跃居全学年第一名,并在市物理竞赛和由省物理学会、力学学会举办的中学生物理征文中获奖。高中毕业时,他以学年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
在孩子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失败和挫折的。但有了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他们便知道该怎样面对失败,战胜失败,直至走向最后的成功。
评析
即使是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前进也是波浪式的,要允许孩子失败。重要的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能否给他们战胜失败的自信。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失败是向成功的逼近。每一个孩子都遭遇过失败的挫折,有些失败是刻骨铭心的。家长的责任是在精神上带领孩子战胜失败的痛苦,并激励他们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成走向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