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02

第2章 人生中的策略选择

人生充满了机遇与风险,在这些机遇与风险面前,每个人都在作出选择,都在想方设法应对。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不例外。一次次的策略选择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从传说中的夏朝开始,作为社会的精英――上层统治者就为自己的家天下而展开一幕幕或是血腥的武装夺取政权,或是“温情脉脉”的“和平演变”。

夏商的统治者试图用“天”和“上帝”来奠定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试图利用莫须有的鬼神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西周统治者则拿出了“敬天”“孝祖”“保民”的各种招术,甩出了“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旗帜。这可以算是中国最早公然提出的博弈策略,根据形势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措施,这或许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盛行的“同罪异罚”的社会根源。

谁说博弈是外国人的专利,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分而制之,就懂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谓是天生的博弈高手。

正所谓上行下效,精英们的博弈思维也被普通人所吸收。就以汉高祖刘邦为例,他的一生,的确是博弈的一生。从他交朋结友,吃吃喝喝之际,无可否认,他就在组建自己的博弈团队;作为小吏,私放囚徒开始,他就走上了与秦王朝的对抗之路;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投奔项梁,率军西向,这是典型的借鸡下蛋的招术。

等到鸿门宴以后,他马上与自己的亲密战友反目成仇,争夺天下,开展一场典型的零和博弈,为了争夺天下这头“鹿”,他可以不顾父子夫妇之情,可以把拜把兄弟置于死地。

在这场博弈中,他懂得“团结进步势力,发展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懂得利用信息优势,终于把自己的博弈集团做大做强,最后小民集团打败了贵族集团,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一次至下而上的革命。再后,他诛韩信、烹彭越、杀英布,使天下江山、千万子民都成为刘氏家族的私产。

有人说刘邦无赖、狡猾、奸诈、冷酷,有人说他机智、果敢、百折不挠,但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一个浪荡子,凭借他天生的智慧,硬是使历史为之改变,他或许过于冷酷,他或许过于无情,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他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所选择的策略也都是正确的。他的人生因博弈而充满进取精神。

相反,与刘邦争夺天下的项羽,虽然出身名门,而且骁勇善战,更有坚实的后方根据地,但因为项羽个人不能把握机会,不能应对危机,更不能适时地调整策略,最终兵败身死,饮恨乌江。

刘邦与项羽这两位历史名人,所处的时代相同,志向也相近,文化水平也相差不多,是什么让他们最终的结局有天渊之别?不是别的因素,关键就在于他们个人所选择的人生策略不同,这直接导致他们的人生道路出现了极大的区别。

人生中无处不是机遇与挑战,人生就是由无数次小的博弈过程所组成。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谁是英雄,谁是败寇,全在于一次次小的博弈中所作出的策略选择。

人生充满博弈,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博弈中游刃有余。只有那些善于分析局势、善于选择、能够将策略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人,才会为自己规划出与众不同又令人赞叹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