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在历史基础上的现代城市不是孤立的,城市之间的交通、通信、产业、政治以及文化的联系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得到增强,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城市现象——“城市群”。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城市群成为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其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
一、城市群(带)的概念与特征
城市群的概念起源于欧美,最先是由美国学者库恩(Queen.s.a)1910年提出,称之为“都市地区”,英国学者帕特立克·格内斯(PatrickG.Geodes)1915年提出了组合城市的概念,但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停留在学术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1975年,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Jean Gottmann)提出Megalopolis概念,国内学者将Megalopolis翻译为大都市连绵带,正式描述了城市群现象。戈德曼以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域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群是由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戈德曼阐述了城市群的基本功能理论,总结了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由此开启了城市群研究的热潮。
我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相关的城市群研究也较晚。199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分别以“巨大都市带”、“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镇密集区”、“城市带”等概念来描述城市群,主要以结构研究为主,偏重于与城市群密切相关的城市体系的研究;1990年代,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展的加快,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代表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国内学者倾向于城市群的形成演化机理、结构调整机制和功能组织途径等研究。如姚士谋认为,城市群是一个城市分布的区域系统,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进入21世纪,由于城镇化加速,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组建大型城市群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增多。我们以“城市带”、“城市群”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网自2000年以来的研究文献,共检索到2444篇有效文献,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城市群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以及国内一些相关区域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具体研究。总结国内外城市群的相关研究,我们对以下城市群的重点问题做一点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分析。
在1980和1990年代以前,学术界使用最多的概念有“巨大都市带”(于洪俊、宁越敏,1983),“城市带”(李世超,1989;崔功豪,1992),“城市群”(胡兆量等,1993;许学强等,1994;姚士谋,1992)。尤其在1992年姚士谋出版《中国城市群》一书后,城市群成为主流概念。在现在的学术界理解中,城市群是一个综合概念,涵盖范围较广,一般所说的都市圈、城市带、大都市区、都市连绵区都属于城市群的范畴,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城市群的内涵比较广泛,涉及到许多问题,无论从城市群规划建设实践还是从研究学理来定义城市群的概念都难免挂一漏万。归纳起来,学术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认识城市群的特征:空间结构的角度;功能的角度;地域结构的角度;相互关系的角度。姚士谋先生在《中国城市群》一书中论述的城市群基本特征为学术界所认同。
第一,地域性特征。城市群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具有特定的空间地理范围。
第二,群聚性特征。城市群是一个区域城市集聚的现象,其发展是一个具有动态特性的空间演进过程。
第三,中心性特征。城市群必须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组成覆盖区域的经济网络;大都市城市群以大都市为核心,超越原来边界而延伸到邻近地区,形成一体化大区域,也称为都市连绵区。
第四,联系性特征。在城市群内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各个城市形成不同的空间分布,但现代城市交通、信息的联系,产业分工形成的经济传统联系使城市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由此,我们认为,城市群是在特定的空间地理范围内,依托现代发达的交通信息网络、产业分工与协作基础,由一个或多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带动,若干不同规模、等级、各具特色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与城市群相关的概念还包括以下几个。
大都市圈一般是指以大城市为中心,其经济和社会受大城市作用的区域,城市与该区域间存在着经常的有机联系和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纽约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等。
城市带城市带是1980~1990年代重要概念。城市带是指人们将城市化放在动态的城乡互动关系中对城镇、农村作统一的、合理规划的区域分布模式。城市带是支撑城市圈进而推动城市群发展的最基础的城市化形态,是中国整个城市化的最直接的一种形式。与城市群的大和城市圈的强相比,城市带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特”。即特色化的产业体系决定的特色化的城镇形态。而这种城镇形态一经形成和完善,就可以从区域分工和区际贸易中创造收益,加快产业成长从而推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增强综合竞争力,这就是发挥比较优势的辐射效应。城市带是城市化的最基础层级形态,这种城市形态一经形成和完善,就可以基于一种比单个城市更为强大的聚集与扩散功能,从区域分工和区际贸易中创造收益,加快产业成长从而推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戈特曼发表了“大都市带: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后,开辟了城市地理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他认为在大都市带这种巨大的城市化地域内,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大城市或都市区,而是集聚了若干都市区,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联系形成的一个巨大整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都市带或都市连绵区成为城市群的主流叫法。
由于研究的时期、对象和认识不同,形成了以上不同概念,这对于我们开拓城市群研究的思路具有重要作用。
二、城市群(带)的形成条件与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的发展与现代城市化紧密相关,而且在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在对城市群或城市带的相关理论检索中,我们逐渐理清了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认清城市群和城市带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市场协会出版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4年版的研究结论,城市空间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点状城市、城市带、一般城市群和组团式城市群。其中,点状城市是以集聚效应为主导的点状发展状态,适应与城市发展初期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时期;在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因工业区位等原因都会建在靠河海和铁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就会呈现出一条条带状分布的城市,我们称为城市带,表现为以城市通达效应为主导的线状发展;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经济正朝着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城市表现出以结构效应为主导的面状发展,城市趋于区域一体化,我们称之为一般城市群;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强,在交通、通信、产业、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城市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内出现多个中心城市,体现出以联动效应为主导的立体发展特征,我们称之为组团式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
对于城市群的形成条件有许多学者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陈玉光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具有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产业拉动;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孙一飞认为城市群形成有五个必要条件:具有两个以上大城市(人口百万以上)作为发展极;有对外口岸;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对外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且有较多的中小城市;经济发达,城乡之间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系统总结相关研究内容,我们认为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国家在大力规划城市群体系的情况下,对一些处于城市化形成初期的地区来说,培育和创造城市群的形成条件至关重要。显然,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而有利的区位环境和政策环境,则带动了中心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中国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形成无不具有以上特征。
城市群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上已经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大型城市群,如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近200座城市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包括芝加哥、底特律、蒙特利尔,横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核心的城市群;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的发展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孤立发展阶段—单中心城市群阶段—多中心城市群发展阶段—大都市圈发展阶段。在各个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都有其逐步完善、自身运动的规律。姚士谋等认为,这些规律包括城市群体内经济社会形成的内生动力,城市群区域内首位城市强大的辐射力和城市群内相互联系的网络功能强化作用的规律性。陈玉光认为,城市群的动力机制来自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总结相关的研究文献,我们认为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两方面:市场动力和政府动力。
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来,任何城市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要和外界发生联系。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通常来说,这种联系包括自然联系、经济联系、人口运动联系、社会相互作用联系、服务运输联系以及政治、行政和组织联系。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首先是通过市场力量推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群内部不同等级城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相互联系,从而发挥集聚和扩散作用,形成不同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城市群梯度链,把城市群内各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其次,政府力量推动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政府是规划、管理以及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基于政府规划和公共财政供给的巨大力量,形成了庞大的交通、通信、信息、产业联系网络,加强了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城市群的空间获得了空前的扩展,从而推动了城市群规模和体系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