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饮食与健康百科
45001000000073

第73章 疾病预防

预防婴幼儿抽风的方法

6岁以下的小儿,因大脑发育不健全,易发生抽风(惊厥)。抽风时,全身或局部肌肉呈强直或阵发性痉挛状,神志不清、眼球凝视、口唇青紫、口吐白沫等。抽风时间长,会损害大脑,也易发生窒息。发现抽风要迅速采取措施,找出原因,及早治疗。小儿抽风可分为发烧后抽风和不发烧抽风两种。

发高烧并伴有流涕、咽红、咳嗽等和消化道症状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高烧引发的抽风。烧退抽风可止。

若患中耳炎、淋巴结炎、肺炎、麻疹、猩红热多由发烧感染引发抽风,烧退则抽风止。

高烧退后仍有抽风,并有脑神经症状者多为脑膜炎或脑炎。

若有新生儿难产及外伤史,抽风时出现呕吐、窒息、阵阵青紫者,多为颅内出血引起抽风。

一岁以内的人工喂养儿,抽风并伴有佝偻病症状者多为手足搦症引发抽风。

新生儿用旧法接生,或1~2周内有外伤史,抽风时多牙关紧闭或哭笑状、全身出现阵发性强直痉挛者,多为破伤风。

突然发作,抽后一切如常,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者,可能为癫痫引发。

预防疾病传播的方法

细菌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微粒子,它们可以任意漂浮在空气中,伴随着空气被吸入人体内产生各类疾病。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孩子接触刺激性气味及烟雾。例如:屋内尽量少用蚊香、燃香、油漆、樟脑丸、杀虫剂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甚至有些孩子对香水味也会有反应;厨房内宜使用抽油烟机,以减少油烟散漫;厕所也要经常清洗,防止臭味产生。这些刺激性的物质很容易刺激婴幼儿的眼睛、呼吸道及胃肠,增加生病的机会。

孩子房间内可使用空气滤净器,以减少空气中的杂质、灰尘。

照顾婴儿者,或者家中的其他人感冒时,应该尽量避免与孩子“亲密接触”,如果孩子暂时无法托旁人照顾时,也要避免与其面对面的呼吸、咳嗽、打喷嚏;帮孩子冲泡牛奶或调理食物时,应先洗手,避免对食物说话、咳嗽、打喷嚏。

疾病感染流行期间,婴儿应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及人潮拥挤之处,如游乐场、戏院、百货公司等,避免呼吸道直接的感染及接触传播。

天气变化较多的季节,如春夏之交、秋冬之际、早晚温差变化很大时,应注意婴儿保暖,以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过“补”导致疾病的方法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合理的补充营养供其机体和智力发育所需,很有必要。但补之不当则适得其反。

补参害处多

“少不食参”,人参和含参食品健康儿童不宜使用。健康儿童服用人参会削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容易感染疾病,会出现兴奋、激动、易怒、烦躁、失眠等神经系统亢进症状。人参可促进人体性腺激素分泌,健康儿童长期补参会导致性早熟。服参过多对心脏也有害,可导致心收缩力减弱,血压、血糖降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儿童因身体虚弱等需要用参,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合适剂量酌情使用。

补钙过多会致低血压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补钙过量会造成低血压,并使他们日后有罹患心脏病的危险。疑有佝偻病或缺钙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不可摄入过多或补充不足。

补锌过量易致锌中毒

儿童缺锌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补锌过量造成锌中毒则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萎靡,甚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儿童补锌一定要在医师检查指导下,确定科学的服用剂量,以确保安全可靠。

补鱼油类过多易致高钙血症

鱼油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D摄入过量,儿童机体钙吸收增加会导致高钙血症,表现为不想吃东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呕吐,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

多吃桔子易生“桔子病”

儿童每天吃桔子以2~3个为宜。过多吃桔子可致皮肤中胡萝卜素增加而引起全身皮肤发黄,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

多吃糖类易致“儿童嗜糖精神烦躁症”

儿童每日以摄入15~20克糖类为宜。过食糖类可致“儿童嗜糖精神烦躁症”,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易冲动,睡眠差,常在梦中惊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面色苍白,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等病。此外,过多吃甜食还可引起腹泻、腹胀、厌食、呕吐、消化不良、水肿、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患、龋齿等。

多补鸡蛋易致腹泻、维生素K缺乏症

儿童每日吃1~2个鸡蛋即可。过多吃鸡蛋会增加儿童的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还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面部皮疹,嗜睡,毛发脱落等。

可乐型饮料和酸梅粉能引起多动症和溃疡病

可乐里含咖啡因。可乐型饮料对儿童记忆有干扰作用,并可兴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儿童多动症。儿童长期食用酸梅粉,会使其胃酸含量增高,胃粘膜被腐蚀,发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婴幼儿补碘的方法

缺碘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都会造成损害,只是发生在不同年龄时期损害的程度、性质不同。在受碘缺乏威胁的人群中,属儿童和孕妇危害最大。

据调查统计,我国近10年出生的少年儿童的40%因缺碘造成智力低下,其智商比正常值(智商标准为100)低10~15个百分点。婴儿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两岁前),对碘的需求最为重要。此时,孩子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正处在器官形成和功能建立阶段。这时婴儿如果还不能自己进食,可由母亲代服。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出生,而孕期又没及时注意补碘,您也不必为此而惊慌,此时补碘为时不晚,但刻不容缓。只要在孩子生长发育最初的几年注意加强碘的营养,您就会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好宝宝。

婴幼儿腹痛治疗方法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腹痛,多由单纯性胃、肠痉挛引起;另一类为腹部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肿胀、梗阻、损伤、缺血等。在器质性病变中尤其要注意外科急腹症,因这类疾病常需紧急处理,有些要手术治疗,如延误可引起严重后果。胃肠痉挛常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大量冷饮、甜食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的腹部受凉,一些过敏症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或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也可常发生腹痛。当然一些器质性病变也可诱发肠痉挛如痢疾、肠炎等。

腹痛虽然多由腹腔内脏器病变引起,但其他系统、器官疾病也可反映到腹部而引起腹痛,例如腹壁、胸壁带状疱疹和大叶肺炎等。此外,腹部邻近器官如肛门、尿道、腰、背等部位的疼痛,对年龄小体检时不会合作的孩子的腹痛有时易混淆。

小儿常见引起腹痛的疾病有:

急性阑尾炎

多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起初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约6~12小时后转到右下腹,为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常有发热,可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右下腹有明显固定的压痛伴肌紧张。小儿阑尾炎的症状有时不如成人典型,所以更需要仔细观察。

肠套叠

多见于2岁以下。可见阵发性哭吵,面色苍白,伴呕吐,直肠样检可见果酱样血便。仔细按摸小儿腹部,常可摸到一个似“香肠样”块物,发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早期通过空气灌肠可将套叠肠复位,时间太晚则需手术治疗且套叠处肠壁可因缺血而坏死。

腹股沟端

即“小肠气”,在腹股沟(大腿与躯干交界处)部出现一椭圆形隆起,大多进入阴囊。当小儿站立、咳嗽或啼哭时,肿块出现或增大;安静躺下时,肿块缩小或消失。这种能复位的疝,可等孩子稍大后再行手术。如不能复位即称嵌顿疝。有小肠气的小儿,如有阵发性哭吵应仔细检查腹股沟,有无疝的肿块突然增大及压痛,以便及时发现嵌顿疝,立即去医院就诊。

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诊断没有明确之前,不可乱用止痛药,以免遮盖了症状,增加诊断的困难。也不要在腹痛时自己服驱虫药或乱吃泻药等,以免使病情加重。

婴幼儿腹胀的治疗方法

腹胀即腹部膨隆,是儿童常见现象,尤其在婴幼儿中多见。可引起腹胀的原因很多,及时发现孩子腹胀现象并积极寻找其原因,对许多小儿疾病的诊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体腹腔中有胃、肠、肝、肾、脾、胰和大血管等许多重要的脏器和组织,当这些脏器发生病变时,均有引起腹胀的常见病症。其中又以孩子在患胃肠道感染时,出现腹胀的情况最为多见,这是因肠道内积聚过多的气、液体所致。

正常情况下,人的胃肠道内是含有一定量的气、液体的,其中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和消化道内自行产生的气体。而其内的液体除食物外,还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和肠液等。这些气、液体经过消化后大多能量被吸收而少部分则通过排便而排出。当孩子患有胃肠感染时,由于胃肠道内细菌的产气作用和消化道粘膜的液体过分分泌且重新吸收减少,故可使过量的气、液体积聚在消化道内,从而表现出腹胀现象。此时孩子多伴有吐泻和发育等异常情况。改善腹胀应以合理饮食和控制胃肠道感染为主。

肠梗阻是指因肠管堵塞,或肠蠕动功能不良而造成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性疾病,前者可见于肠套叠、肠粘连和肠道蛔虫团梗阻等;后者则多见于婴幼儿患肠炎、腹膜炎或重症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患。此时孩子除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腹胀外,还多有腹部绞痛、呕吐黄绿色含胆汁或粪便的液体和不解大便、无肛门排气现象。由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肠梗阻须行手术。而解除由肠蠕动功能不良造成的肠梗阻,则应以治疗感染等原发病为主要措施。同时应暂时禁食,严重者还应使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另一个可表现为腹胀的较常见病症为腹水。该情况多为孩子在患有某些较严重疾病时的一种继发现象。如肝、肾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腹腔内化脓性或结核性炎症、腹腔内肿瘤等等。少量的腹水,腹胀并不明显。只有医生在进行腹部叩诊时方能查出。中等量或大量的腹水,则可表现出明显的腹胀。控制腹水的发生,在于治疗引起腹水产生的原发病,对大量腹水的情况还须酌情行穿刺放液治疗。此外,先天性巨结肠、营养不良的孩子和孩子因吐泻严重,摄入过少而造成低钾血症时,均可有较明显的腹胀现象。婴儿在较长时间的哭闹后,也可因吞入较多的气体而导致腹胀,但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而新生儿由于其腹腔体积相对较小,且腹壁肌肉发育不健全,所以常常可见腹部较为膨隆,尤其是在饮食后腹胀更为明显,此乃正常生理现象。

如上所述,孩子的腹胀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许多疾病有关,且严重腹胀时孩子可发生呼吸困难现象。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胀情况,即应密切观察其体温、大便、精神等状况,并注意有无呕吐、哭闹不安、腹痛等其他异常情况。医生对腹胀的孩子除须进行详尽全面的体格检查外,还多要给孩子进行腹部x光透视或摄片检查,必要时还需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如怀疑有腹水,则须行腹腔穿刺术,以抽取积液进行化验。对腹胀的孩子应注意减少其进食数量和进食次数。食物以无刺激性和易消化为宜(如稀饭、米汤等)。对腹胀较为严重的孩子,则应停止进食,待原发病得以控制,腹胀缓解后,方可逐步恢复饮食。

婴幼儿蛔虫病的治疗方法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影响小儿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妨碍小儿的生长发育。其并发病较多,有时可危及生命,所以必须积极防治。

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传染。人生吃瓜果不洗烫,饭前便后不洗手,喜吃生凉拌菜和泡菜,喝不洁生冷水,特别是河水,都是感染蛔虫的重要因素。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喜用嘴含东西,也能带进蛔虫卵。

蛔虫寄生在体内主要以小肠内乳糜液为食物,不但掠夺营养,同时又分泌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组织蛋白酶E等的抑制剂,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肠道蛔虫病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病人揉按腹部,多无压痛,亦无肌紧张。个别患儿可有偏食或异食癖,喜吃炉渣、土块。也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大量蛔虫寄生不仅消耗营养,而且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即使患儿食量较大,也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发生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小儿蛔虫病的另一特点是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分解物被吸收后较易引起低热、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惊,甚至反复呕吐等。

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蛔虫过多或于小儿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时均可使蛔虫产生骚动,引起严重的临床现象。常见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脓肿、蛔虫性阑尾炎。

防治措施

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常剪指甲,不吸吮指头。年长儿无症状的感染,不必急于治疗,除非发生再感染,一般于1年内虫体可自然排出。对于感染较重或症状明显的,给予治疗。

枸椽酸哌哔嗪

疗效较高,副作用少。剂量为160毫克/公斤/天,每天总量不超过3克,分2次口服,连服2天。一般无需服用泻剂,便秘者可同时服轻泻剂。虫卵阴转率约70%。驱蛔虫糖浆适用于儿童,1毫升含派哔嗪160毫克,其剂量为1毫升/公斤/天,每次最大不超过20毫升,体弱者用量酌减。用药前必须充分摇匀,以免服药不均引起严重消化道反应。对于严重感染的,1周后再重复用2天。

左旋咪唑

又名驱钩蛔,剂量为1.5~2.0毫克/公斤/天。晚睡前1次顿服,也可于清晨空腹顿服,副作用小。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指2岁以下的小儿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或呕吐,大便性状改变,水分增加,可含有不消化食物、粘液或浓血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对小儿的健康影响甚大,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发病原因

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和抗感染能力都比较薄弱,再加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全身抵抗力低下,因而容易由于饮食不当或受各种病菌侵入而引起腹泻。

婴幼儿每天大便的次数没有绝对的标准,人奶喂养的小婴儿大便次数稍多,每天大约2~4次,软膏状、有酸味、但不臭。人工牛奶喂养的小婴儿大便每天1~2次,较稠些稍带腐败臭味。如小儿平时大便每天经常4~5次,但一般情况好,体重照常增长,不应认为是病。若平时大便每天1~2次,突然增加至5~6次,且性状改变则可考虑为病态腹泻。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大类。由各种病原感染引起的称为感染性腹泻或肠炎。非感染因素中主要是饮食因素,即喂养不当所致。父母都愿意孩子吃得好,常自认为什么营养好就吃什么,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恨不得一口吃出个胖子。殊不知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喂养不合理,孩子可能吃了就拉稀,反而越吃越瘦。气候变化或护理不当也可引起腹泻,如腹部受凉使胃肠蠕动加快,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少,口渴吃奶过多等。此外佝偻病、营养不良,某些异常体质的孩子都易发生腹泻。

腹泻可丢失大量营养物质、水分和机体必须的多种电解质,对机体危害很大。慢性腹泻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可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事项

饮 食

吐泻严重的患儿应禁食6~12小时,吐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母乳喂养者要缩短每次哺乳时间,限制哺乳次数。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先给米汤、稀释牛奶、脱脂牛奶等。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暂停增加辅食品。

合理喂养

要注意喂养方法,鼓励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及生后第一个夏天更为重要。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不宜过早,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

注意气候变化时的护理

勿使小儿衣着过多,避免过热和受凉;夏天应多喂水。

轻型腹泻

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等小儿腹泻时要及早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

婴幼儿细菌性痢疾治疗方法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夏、秋最为多见。

痢疾病人的粪便中含有许多痢疾杆菌,可直接污染水源或食物,也可通过病人手或苍蝇、蟑螂叮爬污染各种食物、食具或用具而间接传染。人们患痢疾主要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喝生水,生吃未洗净、消毒的瓜果,或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小儿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感染,因为小孩常常东摸西摸或在地上爬,手很难保持干净,如果吃东西前不洗手或有吮手指、啃玩具的坏习惯,则细菌很容易进入体内。

病状表现

细菌性痢疾一般发病都很急,突然发热、腹泻,病初常先有稀便,稍后出现粘液、脓血便,大便1天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还有一阵阵腹疼,婴幼儿常哭闹辗转不安,排便时很用力,脸胀红,但排便量不多,大孩子常有里急后重感,即肛门有灼热下堕感,好像总想大便又解不畅、解不完。少数特异体质的孩子,对痢疾杆菌病毒反应特别强烈,往往在出现腹泻脓血便前先有突然高热,体温一般都在40℃左右,随即可有频繁抽风、昏迷、休克,这就是中毒型痢疾。如不及时抢救,很快就可能死亡,应引起家长重视。

治疗方法

孩子得了痢疾要及时诊治,重症应马上住院治疗,一般情况可在家里治疗,患儿应卧床休息,天热时发热再加上腹泻容易脱水,所以要多喝水,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一定要遵照大夫嘱咐按时服抗菌药物,孩子大多怕吃药,小婴儿喂药较麻烦,有时吃1~2天药暂时大便好转,家长就给停药,实际病还没根治,过几天病情又会反复,而且一些痢疾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疾病急性期应连续服药根治,否则易迁延不愈或转成慢性,后患无穷。

注意事项

怎样才能预防细菌性痢疾呢?最重要的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手指头、啃玩具,不要让孩子随地爬,饭前、便后要好好洗手。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馊的饭菜和腐烂的瓜果,积极消灭苍蝇、蟑螂。剩菜剩饭放入食橱内或用纱罩盖好。总之,避免痢疾“病从口入”,只要搞好饮食卫生,痢疾是可以避免的。

婴幼儿大便干燥的家庭护理措施

大便干燥的孩子平时应注意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另外,要训练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孩子已经两天没有大便,而且很不舒服,哭闹、烦躁,家长可以用肥皂条或“开塞露”塞入小儿肛门,塞时让小儿向左侧躺着,左腿伸起,右腿弯曲,药物挤入肛门之后,不要马上起来,稍过几分钟,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然后再去排便。但是,这些方法不要常用,不要养成靠药物排便的习惯。

另外,对较小的婴儿,除非医生允许,一般不要随便服用泻药。

婴幼儿腹泻的家庭护理

一岁以内的婴儿,腹泻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婴儿的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较快,所需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

常见的腹泻原因有: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喂的质量不当,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使机体消化功能降低等。总之,不合理的喂养是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也能引起腹泻。当小儿着凉,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如果小儿腹泻严重,伴呕吐发烧、眼窝凹陷、口渴、口唇发干尿少,就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该去医院输液治疗。为防止小儿脱水,应在小儿腹泻次数较多时,适量减少饮食,甚至禁食,使胃肠道得到休息。同时,口服补液盐或自配糖盐水、盐米汤,少量多次,以防脱水发生。

患腹泻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热敷腹部,同时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红发生。

气管炎、肺炎的家庭护理

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发烧。有些孩子可能合并哮喘。肺炎的孩子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呼吸困难,症状比气管炎要重。

当孩子患了气管炎、肺炎之后应注意:

让孩子充分休息,保证睡眠,以利恢复。

多喝水,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鸡蛋、烂面条等。

如果孩子喘得厉害,可把枕头垫高些,让孩子半躺半坐,这样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喂奶时要注意防止呛奶,喘得太重时要用小勺慢慢地喂奶。

室内空气要新鲜,若是冷天,开窗通风时不要让冷风直接吹着孩子。屋里不要太干燥,可以在炉子上放一壶水或在暖气下放一盆水,使室内空气潮湿。

按医嘱用药。高烧时可以给小儿物理降温。

婴幼儿百日咳的家庭护理

百日咳是传染病,需要隔离,隔离期为1个月。百日咳一般一个月至一个半月能痊愈。家庭护理主要注意减少孩子痉挛咳嗽发作,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家里有百日咳患儿,就要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有烟雾和刺激性气味,使患儿免受呼吸道刺激。家长要陪伴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少说话,以减少咳嗽。

要给孩子营养丰富的饮食。孩子咳嗽发作了,就先不要吃,待不咳了再吃。有时咳得太厉害了发生呕吐,不必惊慌,等不咳了,安静下来再吃。但不要吃得太饱,可以多吃几顿,吃饭时要慢一些。

室内空气要湿润,有条件可买加湿器,也可用塑料浴帐,帐内放小床,在孩子睡前放一盆沸水,使帐内温度、湿度升高,孩子可舒适入睡。20分钟左右取下帐子。

接触性皮炎的防止方法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外界物质接触皮肤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

孩子某个部位的皮肤瘙痒,局部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或者患处明显肿胀,严重的可能发生水疮,如果皮肤的界限清楚,这就很可能是我们所说的接触性皮炎了。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有二种,一是原发性刺激,即接触物本身的皮肤的刺激引起皮肤炎症。二是过敏性反应,也就是少数人对某些物质过敏所引起的皮肤炎症。有些过敏反应的皮炎不马上发病,可以有几天的潜伏期,而再次接触时多在24小时以内发病。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可以简单地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植物类中生漆是常见的致敏原。动物类中如一些家禽的羽毛或羽毛饰物往往引起过敏,化学类中如纤织物、肥皂、玩具等物可引起过敏。

根据突然出现皮疹、皮疹的界限清楚、有接触史,一般比较容易做出诊断。当然,有些患儿接触史不明确,给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家长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再次接触发生皮疹时,则可以明确过敏原。

对于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如已明确致敏原,就应该避免再次接触。对于皮炎的局部治疗,可以到医院开一些对症治疗的外用药,如果病情较重,医生还会给孩子开一些内服药。应该注意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皮炎要避免搔抓、洗烫,不要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的液体涂抹局部,已经发生糜烂的皮炎要防止感染。

“风疙瘩”的防止方法

遇冷起的风疙瘩叫做“寒冷性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抗原抗体相作用的变态反应,也就是过敏。这种病可由许多因素引起,由冷也可引起。当孩子接触凉水、冰块,在游泳或寒冷时,暴露在外的地方可发生瘙痒、水肿、风团块,严重的,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症状。

患过这种病的孩子,要避免冷风、冷水刺激,注意防寒保暖。患病时,可用抗过敏药,也可用中药防风通圣丸。如果到了冬季就犯病,那么一入冬就得注意服药预防。

湿疹的防止方法

孩子患湿疹的比较多,有的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找出致敏原因

湿疹或是食物过敏,或是对化学物质过敏,也有些动物性或植物性过敏。家长要为孩子找出过敏的原因,迅速除掉。

避免刺激性食物

孩子患湿疹,要避免吃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同时观察孩子是否对鱼、虾、羊肉等食物敏感,如某些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应避免。

不要乱用药

孩子患湿疹很痛苦,大人也很着急,常常自己找来药物或偏方涂抹。结果不一定事随人愿,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用药要经过医生指导,不要随意用药。

不要用热水洗烫

有的家长认为用热水洗烫可减轻瘙痒,实际上,热水可使皮肤毛细管扩张,红肿加重,渗出液增多,使病情加重。可以用温水洗,不要搓擦和浸泡。

避免用肥皂

孩子的皮肤细嫩,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洗浴,肥皂对孩子皮肤是一种化学刺激。洗浴时,尽量不用肥皂,用婴儿皂。

不要搔抓

湿疹刺痒难耐,但要说服孩子不要搔抓,因为搔抓后皮肤因受机械刺激而变厚、变粗,而且容易引起感染。过于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治疗湿疹,可按医嘱服用抗组织胺药、注射非特异性抗过敏药,还可用中药。

摩擦红斑的防止方法

主要为皮肤皱褶处的湿热刺激和互相摩擦所致。多见于肥胖婴儿。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关节屈侧、股与阴囊的皱褶处。初起时,局部为一潮红充血性红斑,其范围多与互相摩擦的皮肤皱褶的面积相吻合。表面湿软边缘比较明显,较四周皮肤肿胀。若再发展,表皮容易糜烂,出现浆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亦可形成浅表溃疡。

预 防

保持皮肤皱褶清洁、干燥,出汗时尤其注意。

治 疗

有红斑时,可先用4%硼酸液冲洗,然后敷以扑粉,并尽量将皱褶处分开,使局部不再摩擦。湿润时,可用4%硼酸液湿敷。糜烂时,除4%硼酸液敷外,可用含硼酸的氧化锌糊剂。有继发感染时,可涂以2%的甲紫或抗感染治疗。

脂溢出性皮炎的防止方法

婴儿脂溢出性皮炎,因伴有皮脂腺功能异常,故皮肤油腻兼有鳞屑。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常于生后第2~10周开始发病(通常为第3~4周)。无全身症状。主要特点为皮肤红斑鳞屑性损害。损害通常自头部开始,好发部位为头顶、头部额缘、眉毛、耳后以及其他皱褶处,如鼻颊沟、颈部、腋部、腹股沟部、阴部、肛门等处。初起时为红色斑征,表面覆盖油腻的鳞屑。头顶部的鳞屑为黄褐色且呈油腻性,其他部位则颜色较白,有的渗出结痂,稍有痒感,时发时愈。应与湿疹区别。注意护理,预防感染。局部应避免用肥皂。头皮厚痂可用含2%水扬酸的橄榄油擦拭(或烧开冷却后的食用植物油),每日数次,2~3日后痂可去净,而后涂以含抗生素或含激素的软膏。口服核黄素(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愈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