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婴儿的喂养特点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在7个月时每天的奶量仍不变。3~4次喂进。辅食除每天给孩子两顿粥或煮烂的面条之外,还可添加一些豆制品,仍要吃菜泥、鱼泥、肝泥等。鸡蛋可以蒸或煮,仍然只吃蛋黄。
在小儿出牙期间,还要继续给他吃小饼干、烤馒头片等,让他练习咀嚼。
夏天不宜给婴儿断奶
一般来说,1周岁左右必须给孩子断奶,但是断奶的时间最好选择在秋凉季节,而不是炎热的夏季。原因是孩子由哺乳改为吃饭,必然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加上天气炎热,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胃道的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发生细菌感染而腹泻。如果孩子满周岁时正是夏季,可以提前或稍微推迟一些时间断奶,以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不宜断奶的情况
婴儿如有以下情况不宜断奶。
该婴儿从未添加过辅食,消化道对断奶后食品没有适应的能力,如果采用突然断奶会给婴儿带来不利,引起消化紊乱、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婴儿患病期间不应该断奶。断奶时母婴的身体都发生变化。小儿患病时,再加断奶,将使病情加重或造成营养不良。
炎热的夏天不宜断奶。夏天天气炎热,小儿消化能力差,稍有不慎,就可以引起消化道疾病,故不应断奶。
婴儿人工喂养如何进行限量
人工喂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客观上限制了母乳喂养,而只好采用其他乳品和代乳品进行喂哺婴儿的一种方法。人工喂养相对前两种喂养方法复杂一些,喂养效果也不如母乳喂养。
新生儿期奶量(指牛奶)可按每千克体重计算。因牛奶不易消化,新鲜牛奶可加适量的水,一般新生儿可按2:l,即2份奶加1份水,另加糖5份。喂奶前要把牛奶煮开5分钟,这样既有利于婴儿吸收,又可以将奶中的病菌杀死。新生儿一般每天要喂7~8次,每次喂奶间隔时间为3~3.5个小时。如3千克的孩子,则需给奶为100毫升333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总量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生后15天到满月可给纯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计算,每顿约吃60~100毫升。
婴幼儿的牛奶不宜过浓
一些家长在给婴儿冲奶粉时,总认为冲得浓一些,营养就会丰富,其实,想法与效果背道而驰。原因是奶粉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若奶粉的含量过高,其中的钠离子也会增多,这些钠离子没有适当稀释,而被婴儿大量吸收,就会使血清中的钠含量升高,而对血管的压力增强,致使婴儿的血压增高,这样极易引起婴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或出血,甚而出现抽筋、昏迷。因此,小儿不宜喝过浓的牛奶。开水冲奶粉的稀释比例最好是4:l,即4分开水兑l分奶粉。
婴幼儿过量饮牛奶的影响
美国儿科医学协会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常见儿童睡眠不安有一个极易忽视的原因,即牛奶饮用过量。
这份报告列举的实验显示,140名5岁儿童3餐饮用牛奶,结果是这些儿童在白天日常行为、活动及思维均无异常,但是在夜间睡觉时,86%的儿童出现轻重不一的啼哭、烦躁、辗转反侧等。在停止饮用牛奶后几日,上述现象完全消失。对这一原因,美国医学界的儿科专家正在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份报告建议父母1天喂养儿童牛奶的总量最好不超过1.2磅(540克)。
婴幼儿牛奶喂养引起腹泻的处理
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患腹泻时,要根据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情况来确定饮食治疗方案。如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现象,应暂时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禁食时可用胡萝卜汤或焦米汤替代,间隔时间和每次用量均与喂牛奶时相同。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肠道的负担。腹泻如果有好转了逐渐改用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最后恢复原来的饮食。如婴儿腹泻情况并不严重,每日腹泻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此时可暂用1~2日米汤,以后用冲淡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多半的浓度,或制成2份牛奶1份水浓度。如婴儿偶然出现腹泻,而且病情也轻,则只需用冲淡牛奶喂1~2天即可,以后恢复正常牛奶饮食。冲淡牛奶时最好用米汤,因为米汤减少酸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腹泻时期,无论病情轻重,辅助食品应全部停止添加。
不同日龄儿所需奶的浓度及量
出生天数 全奶:水 加糖(%)每次吃奶量(ml)
1-2 1:1 5-8 20-40
3-7 2:1 5-8 48-80
8-15 3:1 5-8 80-100
16-28 全奶 5-8 l00以上
如果新生儿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增加,并在每两次喂奶之间喂少许温开水以缓解大便的干燥程度,及清洁口腔以减少鹅口疮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掌握婴幼儿的消化特点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嫩,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从消化器官上看,婴儿口腔粘膜柔软,面颊部脂肪发育较好,舌短而宽,有助于吸吮乳头。
婴儿的胃贲门(胃的进口)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关闭作用不强;幽门(胃的出口)肌肉发育良好,但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易紧闭,在吸饱奶后略受震动或吞咽过多空气,都容易吐奶。新生儿及婴儿阶段,胃容量甚小,婴儿每次哺乳量容易超过胃的平均容积,哺乳量过多,容易引起呕吐。婴儿胃的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为l小时~1.5小时,母乳为2小时3~小时,牛乳为3小时~4小时。
婴儿肠管总长度为身长的6倍(成人为4.5倍),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从消化的另一个系统——消化液上看,新生儿的唾液腺发育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3个月~4个月时,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全,唾液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增多,消化淀粉的能力增强。
婴儿的胃液成分与成人基本相同,有胃酸、胃蛋白酶、胃凝乳酶和脂肪酶。婴儿的胃液分泌机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但完全能消化人乳。婴儿的胃蛋白酶有凝乳酶作用,可使乳汁凝固,有利消化。
肠消化液内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肠液从婴幼儿时起,已含肽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等,加上胆汁的乳化作用,使食物消化完全。食物经过小肠,除了不能消化的部分外,都已分解成为最简单的物质(氨基酸、单糖、甘油、脂酸等)而被吸收。
至于l岁~3岁的幼儿消化系统也比较娇气,需要在饮食上作出必要的照顾。3岁之后的儿童的消化系统已渐渐接近成人,但是在营养上也有特殊之处,应予以注意并加以调解,使儿童得到合理、完善的饮食。
预防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在婴幼儿哺育过程中,经观察分析有二种情况:一种只要孩子能吃就无限制地给小儿喂。另一种迁就孩子挑食、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正餐吃得很少。长期下去,前者营养过剩患肥胖症;后者导致营养不良症。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平衡膳食的认识不足。
所谓平衡膳食也叫营养平衡,就是要使小儿摄取的营养能符合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的要求。健康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身体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到平衡膳食可以预防各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性疾病。
为了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1)保证热能供给的平衡因每人每天所需的热能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健康。
(2)把产生热能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均称为产热营养素,也叫必需营养素。在人体内产生热能时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蛋白质供给的热能应该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15%~25%,糖占60%~75%。小儿所需的蛋白质量可较成人高一点。
(3)以保持产热物质与人体必需的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平衡。维生素是不产热的营养素,产热的营养素需要这些非产热营养素的配合。如吃糖多了,所需的维生素相应也要增加。故也需要保持平衡。
(4)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之间平衡。微量、宏量元素都称矿物质。这些元素在体内都有一定的比例,并且是按人体需要量而定的。过多会中毒,过少也会患病。各种元素之间正常的比例,称之矿物质之间平衡。
(5)水和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水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故也要保持平衡。
以上五方面的平衡,可使小儿摄入的营养素做到全面、平衡。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特殊信号
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缺钙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宝宝营养不良的指标。这一方法虽然可靠,但病情发展到这一步,宝宝的健康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只能“亡羊补牢”,这显然不是上策。
其实,宝宝营养状况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出现了。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消灭在“萌芽”状态。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号特别值得父母们留心:
情绪变化
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1)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2)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3)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宝宝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番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2)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
(3)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4)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彦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盘中餐”。
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
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合理搭配免除上面所提的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情况,给婴儿一个合理的营养膳食。
奶粉的营养及选择方法
无论哪种奶粉,其经加工后的营养成分都不如鲜奶,所以,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鲜牛奶或鲜羊奶,在没有鲜奶的情况下再选择奶粉。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全脂奶粉。
全脂奶粉是用鲜牛奶经喷雾干燥制成的干粉,便于保存和携带,适宜作备用的乳品,奶粉中的酪蛋白在加工过程中颗粒变细,故较鲜牛奶易于消化。用于婴儿喂养时,可先加水配成鲜牛奶浓度,再按鲜牛奶的方法调配。
全脂奶粉加水调配鲜牛奶时,若按容量比例,可按l:4比例调配(即l汤匙奶粉加水4汤匙);若按重量比例,可按l:8比例调配(即1克奶粉加水8毫升)。在实际调配时,可称量全脂奶粉12.5克,先将奶粉加入少量水调成糊状,再逐渐加水调匀至100毫升,加热煮沸后即成为与l00毫升鲜牛奶营养成分相当的奶粉液。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奶粉有全脂淡奶粉、全脂甜奶粉、脱脂奶粉、低脂奶粉、母乳化奶粉,强化奶粉等许多种,实在令家长应接不暇,到底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奶粉好呢?
各种奶粉都是由鲜奶加工而成的,全脂淡奶粉基本保存了鲜奶的各种营养成分,未加糖;甜奶粉是加糖的;脱脂或低脂奶粉是将鲜奶中的脂肪全部或部分去掉,含脂肪低;母乳化奶粉是将鲜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加减调整,从而更接近于母乳;强化奶粉则是有目的地增加某种营养成分的量,防止营养缺乏性疾病。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甜奶粉太甜,不适合婴儿食用;脱脂或低脂奶粉脂肪含量低,影响小儿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供给和吸收,婴儿不宜长期服用,只作为消化不良小儿的暂时饮食;强化奶粉则适用于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小儿,如果平时合理搭配,平衡膳食,孩子一般不会出现营养素缺乏,也用不着吃强化奶粉。
所以选择母乳化奶粉或全脂淡奶粉喂养婴幼儿好,母乳化奶粉又优于全腊淡奶粉。
婴儿大脑发育营养保证的措施
婴儿从第3个月起脑细胞发育逐渐趋向高峰。为促进脑发育,除了保证足量的母乳外,还需要给母亲添加健脑食品,以保证母乳能为宝宝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常用的益智健脑食品有:
①动物脑、肝、血、鱼肉、鸡蛋、牛奶;
②大豆及豆制品;
③核桃、芝麻、花生、松子、各种瓜子;
④金针菇、黄花菜、菠菜、胡萝卜;
⑤桔子、香蕉、苹果;
⑥红糖、小米、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