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44996000000073

第73章 环境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及交通心理学

一、环境心理学

20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与此同时,资源利用不合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及不合理的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给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人—环境问题。人们利用环境工程学来解决人—环境中的技术问题的同时,关于由人类引起变形,创造出来的环境是怎样构成的,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后果,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适宜的等等成为人类最为关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一)环境心理学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社会的、物理的环境关系,重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讨解决存在问题的新学科;尤其在复杂的社会、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基点出发向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风俗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涉及到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评价,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环境污染对人的行为影响,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管理与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意识及环境教育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二)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污染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空间、拥挤和地域性

研究个人空间的大小、人口密度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环境行为理论

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研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环境污染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人的环境的感知与评价(也称为人的环境态度)

从理论上阐述人类是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的,感知后是如何对之进行评价的。人的过去经验对环境知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态度。

4.环境知觉

环境知觉是具有不同心理特质的人们带着某种动机、期望、目的进入某一环境中,通过感官选择环境的各种信息,并经过一系列情绪情感和认知等心理转换,产生不同情绪体验和环境态度的过程。

5.人格、情绪与环境

这方面研究侧重人的生存环境对人格、情绪发育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人格、情绪发育的影响。其中,环境变化对情绪的影响表现尤为突出。

6.环境污染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在环境污染的心理效应方面,大气污染的心理效应研究较少,而水污染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似乎更大;噪声是最常见的一种污染,特别是在都市里,几乎随时都与噪声接触。噪声常使人烦躁不安,对人们的生理活动也有不利的影响;温度的影响主要是指高温和低温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

7.学校、工厂和办公环境中人的行为

在这些特定环境中,由于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对人们的行为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利的因素越多,不利的影响也就越大。

8.城市环境和人的心理与行为

都市化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加之城市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对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9.建筑环境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当代人工建筑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如建筑过于封闭、心理空间狭窄、室内装潢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化学污染、电磁辐射等,有鉴于此,环境心理学从设计不合理与人们行为的关系研究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设计适合人类生存的合理环境。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还很短,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其目的是要澄清人类对环境的感觉、经验及认识,并希望制订一种标准,以期在环境设计过程中,使牺牲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达到最适化的平衡,最终使人类的生活品质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参加运动和锻炼的人如何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参加体育活动会引起怎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一)定义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随着心理科学和体育科技发展,为了适应更高层次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进入新世纪,运动心理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体育心理学、竞技运动心理学、应用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诊断学、竞赛心理学、心理训练学、体育管理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运动医学心理学、体育锻炼心理学和闲暇运动心理学等。

(二)研究内容

1.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运动训练过程是从选拔运动员开展的。运动员的选拔内容必须包括心理因素;心理选材要根据运动心理学的原理,借助于有效和可靠的心理测量、心理实验等手段,按照各专项的心理特征,为教练员提供长期预测的信息,以便从训练的起点开始就实行最优化的训练,心理选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指标进行心理选材。

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的目的有二,第一,帮助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运动技能和表现运动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第二,帮助运动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付运动生涯中和运动生涯后的各种挑战。涉及的主要问题有运动员的动机、自信心、情绪、注意力以及人际交往等。

2.大众健身

大众健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的。前者的研究涉及参与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影响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后者的研究涉及一次性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长期体育锻炼对健康人心理特征的影响,长期体育锻炼对患者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等问题。这一研究领域与健康心理学和行为医学关系密切。

3.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和如何通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两个问题进行的。前者更多地涉及运动技能学习的问题,这在国外已经成为单独的学科;后者主要探讨学校体育教育的心理建设功能。

在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由于竞技体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最为活跃。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大众健身的研究正在逐渐得到重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比较而言,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

三、交通心理学

(一)有关概念

“交通”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度地》,其中有“山川涸落,天气下,物气上,万物交通”的记载。此处“交通”意即互相通达。

现代“交通”一词,乃指人们或人们借助某种运载手段,通过某种运动转移的方式,实现人或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社会活动过程,意即各种运输活动的总称。

交通作为一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从产生之日起便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从宏观看,它关系到社会的生产、交换、消费是否能正常运转,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衣、食、住、行之一;从微观看,它几乎和每一个有出行能力的人均有密切关系。

(二)研究内容

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交通系统涉及三种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如汽车与道路及其设施的关系,是汽车与道路及其设施工程技术学科所研究的领域。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都涉及到人,而人总是有其心理活动的,因此,这两种关系都与心理学有关。交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与车、人与道路及其设施、环境,以及人与人(机动车驾驶员、骑车者、行人、交通警察等)相互作用过程。

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驾驶员心理

研究驾驶员对道路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决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如驾驶员的信息处理模型,驾驶员对行驶路线的认知和策略,驾驶员对车速和距离的判断能力,驾驶员的警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驾驶员的应激状态及其应变能力等等。目的在于揭示驾驶员对道路信息的处理能力及其限度,寻求如何予以提高的手段和途径。

2.交通安全管理心理

研究驾驶员的工作动机和态度、人际关系、奖励方式、意见沟通、组织结构、领导效能等等。目的在于探讨较好的管理方式和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信息沟通,寻求充分调动驾驶员积极性的途径。

3.交通工程心理

研究汽车结构、造型、车体色彩、仪表、操纵系统以及各种安全防护设备,以适应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功能,从设备上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

4.交通环境心理

研究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如研究社会心理环境、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对人的交通心理相交通行为的影响,研究道路几何线形、路面结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道路照明以及路侧建筑、树木、绿带和各种气象条件对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影响等等。

5.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心理

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策略;研究安全宣传标语和口号的心理效应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安全宣传教育的基本社会心理结构等。

6.行人心理

研究不同年龄(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职业(特别是农民)、性别的行人,以及残疾行人(如耳聋人、盲人、跛腿人)的交通心理特性和规律。如研究步行速度、横穿马路的等待时间等。行人心理研究是近年来道路交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交通事故心理原因及其分析

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种。主观原因即心理原因,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客观原因由车辆、道路、自然气候以及交通环境因素构成。

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人的主观过错。道路交通活动的发展要求人们在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常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熟练地判断、处理各种情况(包括一些意外情况),以适应现代交通“高速、安全、便利和舒适”的要求。

人的主观过错在交通事故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理方面的过错

一般表现为疏忽大意、漫不经心、遇事紧张、惊慌失措、过于自信、判断错误、情绪反常、处置失误、反应迟钝及措施不力等。

2.生理条件差

生理条件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休息不够,产生疲劳;体力不足,勉强工作;生理缺陷,影响安全;服药不当,机能下降。

3.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上的错误一般表现为:动作生疏,惊慌失措;判断不准,措施失误;发现情况,不能处置。

4.思想上的错误

思想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忽视交通安全,一般表现为:忽视安全,违章行驶;不守交规,自讨苦吃;互相斗气,酿成恶果;随便乱停,妨碍安全;虚荣逞能,忘乎所以;横冲直撞,后悔莫及。

凡此等等,均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的原理,使人的心理活动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