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44996000000036

第36章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识到情绪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的《内经》中写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肾。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心脏病、高血压、癌症、胃病、十二指肠溃疡、月经失调、某些皮肤病等都与情绪情感有关。因此,应该积极培养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一、生活压力与情绪

(一)生活压力与情绪的关系

人们产生的情绪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持续的;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一般情况下,短暂的消极情绪不会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消极的情绪长期存在,使人经常处于紧张、郁闷等情绪状态之中,就会对人的健康带来损伤,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消极的不良情绪与生活压力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生活压力是指长期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下的个人,由刺激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直不能恢复平静,并且这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已经成为了当事人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事件。这种生活事件随时会使他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由生活事件所构成的生活压力有很多,比如夫妻不和、子女不孝、健康不佳等等。而公认的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的变故。这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秩序上发生的重要改变,并且由此产生的生活压力,进而形成负面的情绪体验。如亲人的突然亡故、夫妻离婚、牢狱之灾、个人患病或者受伤、失业、退休等等。

第二,生活琐事。西方有句谚语说:“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生活中的琐事看似不起眼,但是由于人们经常要遇到,而且无从逃避,日积月累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心理学家们通过调查分析,把日常活动中成为生活压力的琐碎事件归类为以下六个方面:家用支出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娱乐、学费、医疗费等等;工作职业方面,如职业的性质、进取、待遇、发展机会等;身心健康方面,如家庭成员中有人生病、与家人和谐相处;时间分配方面,由于无法支配及把握自己的时间所带来的烦恼,如因为工作忙而在时间上的顾此失彼、交通拥挤所造成的等待与时间的浪费等;生活环境方面,现代都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以及不良书刊等的污染;生活保障方面,人的生活是有目的和方向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未来的安全保障打算。

第三,心理因素。在生活压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生活中有许多的机会,关键在人们如何把握。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机会或选择经常不止一个,此时如果做出选择,往往会使人处于面临冲突的情境。中国寓言中曾讲到一头毛驴站在两捆草之间饿死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一个极端的角度讲到了做出选择的困难。

(二)身体健康与情绪

七情致病,自古有之。现代医学及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是调节、控制机体各系统的司令部,并且是接受信息及实现思维、记忆、智力活动的中枢,同时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调节器。当神经系统受到不良刺激,就会影响丘脑、下丘脑和脑干,可以对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使全身各系统发生变化,使机体正常功能(如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

一个人的情绪状况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也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人体疾病,人们通常只习惯于认为仅仅是病菌、病毒以及有害的化学物质造成而忽视了精神因素的作用。或者只承认精神病与精神因素的关系,而躯体疾病似乎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实,大多数身体疾病,都是有其心理上的病源的。精神因素不仅能造成精神疾病,而且也能导致各种躯体疾病,特别是一系列慢性病。

关于情绪致病的理论,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来了。如《内经·素问》中就谈到:“余知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肾”,等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个问题没能得到科学的说明。把精神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问题,作为科学的对象加以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近代生理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的研究,以充分的科学根据论证了精神因素对人体的显著影响。原来,管理人类情绪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部位,同时又是人体各内脏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因此情绪的变化能够影响内脏活动和内分泌腺的活动,这就不难理解了。不愉快的情绪可使内脏活动和内分泌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失常。胃是最能表现情绪变化的器官之一,称心如意则胃口就好;不如意时,会感到胃口不佳。遇有喜事,胃口很快就恢复。因情绪困扰而导致结肠发病的情形也很多,如“神经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都可引起血压升高。尤其在愤怒的状态下,血压升高得更加明显。如果能及时把愤怒情绪发泄出来,情绪松弛了,血压也会跟着降下来。但如果愤怒的情绪受到压抑,不能发泄出来,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就不能得以松弛,血压也就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时间长了将引起一系列的血压调节机制的阻碍,造成高血压症。

情绪的压抑与冠心病也有关系。研究发现,有些冠心病人往往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好与人争,并且不易满足。这种个性加上生活上的紧张和挫折,都有可能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变化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凝血时间缩短,一些脂肪类物质沉积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管壁,最终导致冠心病。

临床上还发现不少癌症病人都有长期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过度抑郁的历史。1936年英国的医生伯斯就曾对癌症和精神因素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著有《癌症的心理生物学》一书。他认为那些总觉得自己无所依靠,事事无能为力,自己饱受悲观、绝望和低落情绪折磨的人,是最容易患癌症的。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德国柏林的罗纳德教授,前不久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分别对3.8万名健康人和1.8万名癌症和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病例中,只有30%的发病原因是纯粹的生理原因,其他70%的病例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今天,人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总有一种“压迫感”。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都可能发生某种生活事件,不论这些事件是怎么发生的,都会使人产生精神刺激而引起情绪的应激反应。当这些应激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心理失去平衡而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有识之士曾预言:身心疾病将成为新世纪的一种潜在危机,人类在经过“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后,已开始步入“精神病时代”。因此防治心理疾病就成了21世纪健康主题。

二、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情绪调节的实质

一般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过程有以下特点。首先,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被调节的情绪首先是那些让人感觉难受的负性情绪,如愤怒、悲伤。另外,正性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整。那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如果表现过分的满意、骄傲和幸福,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妒嫉。其次,情绪调节不仅只针对具有强烈感受和过高生理唤醒的情绪,较低强度的、需要增强的情绪也需要调节。换言之,情绪调节即可以是抑制、削弱、掩盖的过程,也可以是维持和增强的过程。第三,情绪调节过程是在一些策略和机制作用下,情绪被管理和调整的过程,它既包含意识的、努力的、控制的调节,也包括无意识、无须努力的、自动的调节,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从意识到无意识的连续体。

(二)健康情绪的必备条件

实际上,控制和调节情绪并不是单靠方法和技巧即能解决的。要想获得稳定的、健康的、欢快的情绪,首先必须具备一种气质。那些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活动,在动荡起伏的生活中保持健康情绪的人,并不是在怒气产生时才想到制怒,在忧愁来临时才开始解愁。也就是说,并不是等到不良情绪已经来临,才开始进行情绪的控制和调节的。他们那种稳定的、健康的、欢快的情绪来源于坚强的、旷达的、高尚的个性素质。靠着这些素质,他们才能经受得住种种挫折、失意和打击,才能在得意和失意、欢乐和痛苦、胜利和失败的起伏沉浮中,保持健康和稳定的情绪。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和调节情绪,首先就得培养自己具备经得起生活中种种考验的素质。

1.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们的情绪活动首先是建立在一定人生态度基础上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同样的环境或遭遇,不同的人的情绪反应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有时仍然难以避免,失恋、失学、疾病,以及被嘲讽、压制之事都有可能碰到。只有确立正确人生态度的人,才能不被压垮,才能百折不挠,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2.宽广的胸怀

度量宽广、心胸豁达,也是保持情绪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在情绪上容易大起大落,或者容易陷入不良情绪状态的人几乎都是心地不宽、胸怀狭隘的人。从小事中超脱出来,开阔视野,旷达胸怀,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上,集中到那些对于人生更有意义的方面。

3.适应生活的能力

所谓适应能力,首先就是接受生活现实的能力。人们往往对于那些令人高兴、满意的现实比较容易接受,而一遇到那些扫兴的、失意的、倒霉的现象就不容易接受,就想不开、闹情绪,好像通过发牢骚,到处辩解,这些事就能摆脱似的。其实,往往是白花费了时间,而现实还是现实,并不因为你不接受,它就不存在。

适应能力还包括正确地估价自己。不能接受现实,会引起对生活的不适应,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也会引起对生活的不适应。例如对自己的能力、才华估计偏高,追求过高的目标难以达到,因而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

4.坚毅的性格

情绪的波动还同人们的性格有着密切联系。性格不同的人,在情绪活动特征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性格坚强,遇到失意和伤心的事情挺得住。而有的人性格软弱,遇到失意和伤心的事情,则容易被不良情绪所征服。性格豪爽的人,一般的小事不大放在心上,不会因此引起情绪的被动。而有的人却相反,喜欢斤斤计较,情绪波动的机会也就多一些。可见要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征,注意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5.对情绪的控制

情商即自我情绪认知能力,是当自己的某种情绪刚一出现就能觉察的能力,这是情绪智商的核心。监控情绪时时刻刻变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身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凭这些情绪的摆布。因此,我们都应该学会觉察自己真正的情绪,通过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增加对外在、内在与中间领域的觉察,及记录整理每天的情绪等方法来促进自己对情绪的认识与觉察,从而提高理智水平和评价水平,使之正视和理解情绪,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当有不良情绪时,要有勇气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这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开端,承认了,才能去解决。如果有了不良情绪却不愿或者从内心里不敢承认,是懦夫的做法。在承认的基础上,要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即为什么会苦恼,是不是这些事真的值得去烦恼。通过理智分析,会发现并非所有我们认为苦恼的事都值得我们烦恼,有很多苦恼属于杞人忧天。法国大哲学家蒙田曾说过一句金玉良言:“人生的苦痛起于所发生的事情甚少,而对所发生的事情忧虑甚多。”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不要自寻烦恼。确有可恼、可忧之处,就要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通过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消灭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进而帮助人们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

(三)克服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形态与模式,在愤怒之时,乱发脾气会影响人际关系,不发脾气,长期压抑又伤害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一种情绪形态,都存在一个控制与释放的问题。一个人处于青年之时,学会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更有意义。当我们有不良情绪时,应该怎么去调节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运动法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最好的情绪化解方法之一是运动。因为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也就自然正常。研究证明,跑步、转圈、疾走、游泳等运动可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的吸收利用,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这些都是化解不良心态的有效的方法。

2.大笑法

笑是一种令人笑口大开的欢乐艺术,它有利于调节情绪,有利于消除身心疲劳。家庭若常有欢乐笑语荡漾飘洒,那你和你的家人一定少有忧愁烦恼。

3.幽默法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是一种美丽的“转化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舒,使痛苦变为愉快。因此,生活中不可缺少幽默。要培养自己形成幽默的性格,面对无论什么样的困境和挫折,我们都不妨来点幽默。而保持开放的心态则是培养幽默性格的基础。经常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珍惜友情、亲情、爱情,就能心情愉快,心怀坦荡。这样,烦恼、忧愁就会远离你的身边。

4.谈话法

对付坏心情的最好办法也许就是把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的烦恼、苦闷、忧愁一股脑儿全说出来,你便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找人谈谈自己的苦闷和忧愁,不仅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与悲伤,还能得到热心朋友的劝慰与帮助。

5.自我暗示法

暗示是通过语言(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的某种行动状态或情绪状态的方法,可以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两种。这里所讲的暗示调节主要指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你遇到了挫折,你可以用“不美满才叫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来安慰自己。如果你的疑虑来自缺乏自信,那就想象自己成绩斐然,一帆风顺。当你走进考场,产生恐惧心理时,可自我默诵“不要怕,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胆要大,心要细”等,以此来消除恐惧心理;当你要发怒时,可轻声劝告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可反复用言语暗示自己:“忧愁于事无补,还是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吧!”经常引导自己去想些自己充满勇气,获得快乐的时候,对自己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那样,在你心里就会充满上进的思想。在使用暗示技术时,要避免运用不当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必须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6.宣泄法

宣泄是通过特有的形式,将积聚在心里的痛苦、忧愁、委屈等发泄出来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不良情绪之所以危及人的身体,是由于人在感情冲动时,体内能量骤增超出了机体的承受力,这时如不能及时发泄体内多余的能量,就会危害身体。这如同水库里水太多必须及时分流一样,如果不及时分流,水聚得太多,一旦超过了水库承受度就会引起决堤,带来巨大的危害。

宣泄有合理与不合理二种。像那种不分场合、不顾影响,一有怒气就大动肝火,一有痛苦就大喊大叫,一有冲动就不顾后果蛮干一通的行为,就属于不合理的宣泄,是我们所不提倡的。因为这种宣泄于事无补,不仅不能将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比如,有人吵架时,控制不住自己,一怒之下砸了家具,固然可以痛快一时,但事后的补救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所以我们不提倡这类宣泄,而是建议人们合理宣泄。

合理的宣泄,一方面可以将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另一方面又不会引起危害,所以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比如,生气时,你可以去劈柴、打球、猛跑一阵,等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之时,气恼之情就会减弱,不良情绪得到了合理的宣泄。日本松下公司,对待工人产生的怒气、抱怨,不是强行压制,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合理地发泄出来。该公司设有精神健康室(内含消气室、恳谈室、出气室),工人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到消气室、出气室这些引不起社会危害的地方,拳打脚踢一些橡皮模型,尽情发泄自己的怨气。通过这些途径,有效地净化了自己的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哭也是一种有效的宣泄方式。由于长期社会角色期待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哭是女人的“特权”,而作为男子汉来说哭是可耻的。其实哭是人类的本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有了较大的痛苦,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痛哭一场,把郁积在心里的委屈释放出来,未尝不可。这样比强忍、喜怒不形于色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心理学证明,人因情绪冲动而流出的泪与受风刺激流出的泪成分不尽相同——前者蛋白质高于后者。人因情绪冲动而流泪,能把体内因精神受到沉重压力而产生的有关化合物散发出来并排出体外,从而调节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7.转移法

所谓转移,是指当遇到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和喜欢做的事情上去,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分散和转移注意力,摆脱不良影响,使自己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用兴趣、爱好主导自己的情志。比如致力于事业与工作,以工作成绩和事业的进步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等等,都属于情志转移。例如,居里夫人在居里先生突遇车祸横死的灾难面前,没有消沉,而是更加迷恋工作,用工作的劳累冲淡内心的伤悲,使自己无暇去考虑以前的岁月。这样不但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而且也帮助自己走出了心理的阴影。

当我们的不良情绪产生后,如果老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只能使不良情绪蔓延,日益加重。反之,如能自觉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就能使不良情绪受到控制,心情逐渐转向快乐。所以,当不愉快时,不要缠绵,而应尽快走出悲伤的圈子。暂时离开令人伤心的旧地或暂时不去想那些恼人的事情,不要老把眼睛盯在过去的伤口上,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而要有勇气将苦恼丢开。生活,是喜怒哀乐的总和,世上没有一个人会永远顺心,也不会让一个人永远痛苦。人人都会遇上苦恼的事,遇到了,要学会解脱,不要总是丢不开。痛苦的感受犹如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就会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我们应该看到不顺心毕竟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应该想想生活的快乐,而不是一味地盯在一两点伤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