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回想童年的生活时,真正有清晰印象的事情有多少?你是否会忘了带房间的钥匙,忘了赴一个重要约会?你是否遇到过一个人的名字就在嘴边,但你一时却说不出来的情形……这些现象都与记忆有关。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的心理过程。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例如,分别多年的老朋友不在我们眼前时,仍能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见到他能认出来,这就是记忆。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在头脑中,在生活实践中思考过的问题,做过的事情,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它们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来,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端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在编码时,人们试图将当前经验与某一名称相联系。这个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可能未被意识到。进一步的编码过程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头脑中加以巩固的过程。依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保持就是信息的存储。存储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存储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没有识记,就没有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和再认。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而回忆和再认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对个体的心理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知觉中,如果没有记忆的参与,人的过去经验就无法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如果没有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难题无法予以解决。
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个体在发展一系列动作技能如爬、走、跑、跳时,保存已经习得的动作经验是实现顺利发展的前提。人要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也必须先保存有关的词和概念。一个人某种行为方式、能力、人格特征的形成,都是以记忆为前提的。可见,没有了记忆,经验的积累、扩大就无法实现,也就没有了心理的发展。
与人类个体的发展相似,记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记忆和学习,人类文明就无法传承,也就没有目前灿烂的人类文明。
三、记忆的分类
对于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Tulving,1972)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根据时间和空间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如:去年冬天家乡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暑假与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了。情景记忆是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的。由于受到特定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干扰,所以记忆不够准确,也不够稳定。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或者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规则等。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结构。如:鲸是哺乳动物;电流=电压∕电阻。语义记忆以意义为参照,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比较稳定。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必须通过意识的控制,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可以直接进行测量,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
内隐记忆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努力就获得的记忆,但这种不经过有意识的回忆而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再呈现时信息仍能保持瞬间的记忆。感觉记忆储存的时间大约为0.25~2秒。例如,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虽然呈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我们却认为画面是运动的,这就是感觉记忆作用的结果。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大约为5秒~1分钟。例如我们记住别人所告诉的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就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为5~9个单位。
长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容量没有限度。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是处于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进行适宜于下一个阶段的加工。任何信息必须通过感觉记忆、短时记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则来自感觉记忆。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提取时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怎样去做某些事情的记忆。它运用于获得、保持、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中。程序性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无法用言语清楚表达,这种记忆需要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渐获得,在使用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曾经说:“肌肉的记忆是最久的。”当弹奏一首熟悉的乐曲时,意味着乐曲的演奏是自动的,无需思索的。程序性记忆可以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例如一旦你学会游泳,即使多年没有游过,再游时也会游得很好。
获得技能的过程就有陈述性记忆向程序性记忆的转化。例如,在学习拉小提琴之前,我们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经过不断的练习,把知识变成了运动技能,学会了熟练地拉小提琴,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四、记忆的加工过程
记忆是在一定时间内展开的,无论什么类型的记忆,都包括三个基本的心理操作过程:编码、储存、提取。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心理表征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例如:如果我们想了解你最近一次得到的最满意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你会怎样向我们介绍呢?你可能会描述礼物的特征,或者展示给我们一幅图画,或者你可能假装自己正在使用着它。而你向我们介绍的这些都是原始物体的心理表征,它保存了过去经验最重要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能够把这些经验再现出来。
储存是对经过编码形成的心理表征保存一段时间。储存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提取是从头脑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记忆的好坏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回忆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尽管把编码、储存、提取看作记忆的三个过程,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在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时候,必须从记忆中提取与此信息有关的记忆内容。为了把储存的信息保持较长的时间,也必须提取有关于此信息的意义、规则、应用背景等诸多的信息。这三个过程协同工作、交互作用,从而帮助我们形成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