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的发现及蔓延
“在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间,5个搞同性恋的年轻男子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3所医院里接受经活体检验确定的‘卡式肺囊虫性肺炎病症’的治疗……他们似乎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一般的接触便会使他们受到病毒感染。”
这是关于艾滋病的第一例报道。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种被称为HIV的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后,慢慢吞噬保卫人体的白血球,破坏免疫系统。当几乎所有的白血球都被吞噬掉或改变以后,与艾滋病有关的“随机性感染”便随之而至。从感染上HIV病毒到艾滋病的发作时间间隔大约是8年,潜伏期较长。其主要病理是病毒破坏或抑制T细胞系统从而削弱了对感染和抗细胞癌变的免疫力。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在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唾液、粪、尿、母乳和眼泪中可分离出这类病毒。艾滋病及HIV病毒只有4种传染途径:与一个患有艾滋病或染有HIV病毒的男人或女人性交;使用已经感染的针头吸毒;输入感染的血浆或血浆制品;通过妊娠、生育,以及已经感染病毒的母亲的母乳喂养。最早的病例多发生在同性恋者中,但1985—1986年后,异性恋中的发病率也升高了,一般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机会多于女性传染给男性的机会。
当前,世界各地区已发现并证实的艾滋病患者最多的首推美洲,非洲次之。早在1982年,艾滋病在非洲的传染就增长得极其迅速。HIV的感染接着在北美出现,而且也上升得相当快。美国和欧洲的艾滋病高峰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末期,到9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下降。这一是由于高水平的教育和对艾滋病及其如何传播的知识的了解,二是由于成千上万个“高危”人物改变了性行为。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患者人数将继续大幅度增加。2002年上半年,中国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6.7%,虽然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100万人。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专家估计,到2010年中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届时每130个中国人中将有一个是艾滋病感染者。
艾滋病,这种较之14世纪流行欧洲的黑死病更为可怕的瘟疫,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它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它首先造成了医疗保健经济费用的紧缺。在第三世界,仅验血一项就要花大约4美元,这与许多国家人均不足5美元的年度卫生预算极不相称。即便在美国,也感到每年为HIV患者花费10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是个沉重的负担。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死于艾滋病的人主要处于青壮年的年龄段,即20~40岁之间,这同其他很多造成儿童和老人大量死亡的疾病形成鲜明对照。一些国家正在丧失其最具生产力的人群,它将使一些国家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并严重危及全球的稳定。再次,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的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9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越来越多的母亲受到病毒感染,而她们又把HIV传染给胎儿,1992年有一百多万婴儿出生时就带有HIV。同时艾滋病的传播使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中高等教育事业受到影响,许多学生染上了艾滋病。这些都将使发展延缓整整一代人。
有鉴于此,根本出路在于积极做好宣传和预防工作,特别是要严肃对待毒品与性的问题。毒品与性是艾滋病的催发剂。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必要的。1988年初在伦敦召开了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会议提出把1988年定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并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向艾滋病斗争日。艾滋病,势将成为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向艾滋病斗争是事关人类生死安危的命运之战。
人类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梦想,而梦想的实现总是伴随着危险与失败。即便挑战者号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残骸,人类探索太空的决心依然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