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1年7月8日,巴基斯坦总理叶海亚·汗在欢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宴会上,望着眉头紧蹙的基辛格,朗声宣布道,由于伊斯兰堡天气太热,邀请客人到总统别墅去休养。
翌日上午8时,一列车队驶往50英里以外的总统别墅。而在此4小时前,一位戴着大沿帽和深色墨镜的中年人和其他几个神秘人物一起驶往机场,匆匆登上基辛格专机旁边的一架巴航波音707飞机。7月9日上午,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叶剑英走近舷梯,同摘下墨镜的来者握手,来访者正是基辛格。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的第一位高级官员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中、美两国曾在朝鲜战场交手,在台湾海峡和越南战场上对峙,如今,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冰山开始消融,化为汩汩作响的清泉。
给冰山注入热能的是中、美两国的战略需要和政策调整。进入60年代后,曾叱咤风云的美国不得不正视物换星移的世界。尼克松上台后,承认世界有美、欧、苏、中、日五大力量中心。美国再难唱独角戏,它只能在维持五大力量的均势中,寻求保持美国在世界政治中领导地位的支点,而要把握这个支点,就必须打开通向新中国的道路。6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关系完全破裂,为了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中国也有意于改善中、美两国长期对抗的局面。
基辛格来华后,和周恩来进行了会谈。台湾问题是谈判的核心。周恩来坚持: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应限期从台湾撤军,并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基辛格表示: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不再坚持台湾地位未定论,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湾问题能以和平方式解决。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和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美国将陆续从台湾撤军,至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可以通过历史去解决。
7月11日,基辛格一行秘密飞回巴基斯坦。基辛格回忆说:“我们兜了一个圈子经过穆里路折回伊斯兰堡,看起来似乎是从那个山间别墅归来。”接着,基辛格按日程访问了巴黎,7月13日返回美国。
7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时45分,美国政府发出一个闪烁其词的通知,说5个小时后总统将对全国的电视广播网发表一项“重大声明”。
20分钟后,美联社发出号外:“尼克松总统将于今晚10时对全国电视广播网发表一项‘重大声明’,题目保密,内容白宫拒绝事先透露。”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8时45分,在洛杉矶和北京同时公布了一项声明,宣布基辛格博士近日在北京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
尼克松为基辛格北京之行瞒过记者的眼睛而又取得重大成果喜不自禁。他宣读完声明,走进餐厅,尽情地接受餐厅里客人的祝贺。
基辛格访华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使“全世界大吃一惊”。日本亲美反华的佐藤内阁在“尼克松冲击波”冲击下迅速倒台。由田中角荣为首相的日本新内阁采取现实主义的立场,加快了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步伐。田中于同年9月访华,一举实现与中国邦交正常化。受打击最大的是台湾当局。7月15日,台驻美“大使”沈剑虹得知消息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在回忆录中追述道:“将近两个月来,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处理我国在联合国的会籍和代表权问题,一直迟迟不作决定。而今突然来了一个晴天霹雳,这一切拖延显然只有一个作用:争取时间让基辛格到北京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消息使一小撮人沮丧,但赢得了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人们的赞扬。基辛格写道:“世界各地纷纷打来贺电。新闻界几乎是一片赞扬声。”
基辛格访华的重大意义在于打破长达20年的中、美关系的坚冰,推动了中、美、苏三国战略大三角关系的形成,使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审视了各个世界主要战略单位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及时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把美国视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对付主要威胁苏联霸权主义的力量。1971年4月6日,中国邀请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代表队访问中国。中国为恢复中美接触而采取了重大步骤。尼克松后来说:“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后来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幽默含蓄的演绎。
基辛格访华有力地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上海公报的发表不仅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对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发生了积极影响。此后不久,有41个国家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7年卡特政府上台后,中、美两国关系继续稳步发展。
1978年,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必须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撤走美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废除同台湾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于1979年元旦起正式恢复外交关系,最终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掀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开花结果,生育繁衍,大自然恒久不变的规律,然而总有人无法如愿生育后代。直到1978年,一个特别的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