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重大事件
44983500000050

第50章 铁与血的胜利

——德意志统一

1871年1月18日,法国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镜厅,意气风发的俾斯麦向为数甚众的邦联国家代表们宣读“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宣言,并且拥护已经78岁的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大业大功告成,分裂局面就此结束。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开始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国家的问题重又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普、奥两大邦国展开了称霸德意志的争斗。

比起奥地利,普鲁士的实力要雄厚得多。它的莱因-威斯特伐利亚是德意志的工业中心,同时还拥有西里西亚、柏林等先进工业区。1850年实行农业改革,使普鲁士农业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普鲁士容克正是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展开夺取统一运动领导权和独霸德意志的活动。

1860年,普鲁士政府向议会提出军事改革方案:常备军的服役期限由二年延长为三年,军队人数由十四万扩充到二十万,军费追加为九百五十万台勒。以进步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害怕王室和容克势力的加强,反对军事改革和增加预算,获得人民的支持。新即位的普王威廉一世施加压力未能奏效,陷于惊慌失措之中。

威廉一世忧心忡忡。俾斯麦竭力劝告国王撇开议会,自行其是。“我知道这一切将会怎样结束,”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道,“在我窗前的那片广场上,人民会首先砍下你的头,然后便轮到我”。威廉甚至拟就退位诏书,准备让位。但是,俾斯麦摸透了进步党人的底细,断定他们决不敢把事情闹到革命的地步,力劝国王独断独行。威廉一世随即委以俾斯麦为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的重任。

1862年9月30日,走马上任才一星期的俾斯麦,首次出现在议会的“预算委员会”上。在议员们吵吵嚷嚷的辩论声中,他立起身来,轻蔑地扫视了一下与会者,作即席讲话:“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演说和多数决议……只能靠铁和血。”这就是俾斯麦执政后着手实行的以普鲁士为中心统一德国的政纲——“铁血政策”。

俾斯麦根本不把资产阶级反对派放在眼内,首先坚持扩充军队。议会否决军事预算,他干脆将它解散,并宣布禁止自由派活动,封闭其报纸。扫除了资产阶级反对派的羁绊以后,俾斯麦便挥动铁血利器,扫荡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

1864年,俾斯麦拉拢奥地利,对丹麦开战。丹麦战败。在瓜分战利品时,俾斯麦设下圈套,让奥地利获得荷尔斯泰因,普鲁士夺得石勒苏益格(从普鲁士到石勒苏益格必须途经荷尔斯泰因),为普、奥冲突埋下了伏线。

在德意志各邦中,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头号劲敌,只有打垮奥地利,才能立起普鲁士。但是,普鲁士容克保守派却坚持君王主义原则,始终不能忘情于神圣同盟所确立的正统主义秩序。他们担心与奥决裂会违反“原则”,破坏“秩序”,因而主张执行亲奥政策。俾斯麦不为这种传统观念所制约,积极准备对奥一战。他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在取得英、俄“中立”的保证之后,1864—1865年,又三次亲往法国,争取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俾斯麦假意许诺,在普鲁士战败奥地利后,法国将得到莱因河左岸地区和卢森堡、比利时的“领土报酬”。1866年,他又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

一切部署就绪后,1866年6月,俾斯麦借口奥地利破坏普、奥关于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的原有协议,出兵将奥地利势力逐出荷尔斯泰因,挑起普奥战争。

7月3日,双方在萨多瓦村附近决战。俾斯麦投入大量兵力,孤注一掷,自己则怀揣毒药,以待不测。结果奥军大败。7月14日,普军进逼维也纳。普王雄心勃勃,欲直捣奥地利首都。俾斯麦却审时度势,意识到:过分削弱奥地利会刺激路易·波拿巴,也会逼得它成为“法国或其他敌人的同盟者”,会在普奥“未来的相互关系中增加不必要的困难”。因此,他说服普王插剑入鞘,“避免以拿破仑的形式胜利进入维也纳”。

8月23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奥地利从此被排除出德意志,协同奥国作战的汉诺威、黑森、拿骚、法兰克福都被并入普鲁士。1867年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

至此,莱因河以北所有德意志土地都统一在普鲁士之下。余下的西南四邦(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施塔德),因路易·波拿巴的阻碍仍保持独立地位。

俾斯麦决定一鼓作气,统一全德。1870年7月,他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纠纷,挑起普法战争。结果大获全胜。德意志完成统一。

德意志统一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遭到削弱,从德国统一开始,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的一大强国,但是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先后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短短72天的存在,却如划过历史天空的流星,留下炫目的回忆,也留下照亮前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