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449812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

59

让孩子爱上劳动

父母箴言

越来越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让孩子劳动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劳动,由此也让孩子对劳动没有兴趣。还是那句说了很多次但绝对有道理的话:不让孩子劳动并不是爱孩子!希望父母们能够放手让孩子自己劳动。

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让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孩子从小就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孩子动手做事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也非常有帮助。

越来越多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全家就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这个孩子就得到了来自祖辈、父辈的过多呵护,也就造成了他们与家务劳动无缘的局面。有的父母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孩子能够有多余的时间学习别的东西,他们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这样不仅会淡化孩子的劳动观念,让孩子不能得到适当的锻炼,还减少了他们参与实践的机会,抑制了孩子许多生活的情趣。

父母也许从来没有想过,适时的劳动体验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快乐。现在的孩子虽然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很枯燥,而家务劳动却能从另一个侧面使孩子得到放松。当孩子感到学习枯燥的时候,通过劳动可以获得新的兴奋点;在学习紧张之余,孩子可以在做家务中找到难得的轻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许能够通过劳动突发灵感;当他们在学校碰到不愉快时,则可以在和父母一起的劳动中寻找到快乐之源。这些都是孩子在别的地方无法寻到的发泄缺口。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作为家中的一分子,他有责任做一些家务;作为社会上的一员,他有义务服务社会。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孩子为家人做事的良好意识,又可以培养他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父母一定要利用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的劳动教育,让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起劳动的观念,帮助孩子体验家务劳动的快乐,让孩子对劳动发生兴趣,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兴趣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的年龄小,劳动的目的性也不强,所以有时难免会对家务劳动产生厌烦的感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想办法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了。

父母可以通过在做家务的时候增加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跟孩子比赛谁把桌子擦得比较干净,谁在洗衣服时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兴趣。

2.给孩子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年龄的特点以及身体的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般来说,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负责比如整理报纸、擦桌子、洗一些自己的小东西等简单的劳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负责洗碗、刷鞋子等家务事,还可以让他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

在家里,父母要给孩子安排一些明确的任务。每天写完作业之后,都要让孩子认真地去完成这些家务事。久而久之,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事,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尽了一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会给他带来满足感。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孩子最喜欢和大人一起做事情,比如,当妈妈在择菜做饭或是收叠衣物的时候,他也会在一旁帮忙;当爸爸在打扫房间、整理花木的时候,他也会拿起小铁锨;当全家人在节日里一起包饺子的时候,他也会团起小面团。这些都说明,孩子是乐于和家人一起做家务的。

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的时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劳动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在和孩子一起劳动的时候,父母要注意用自己对劳动的热情去感染孩子。要知道,用行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比口头的说教更能起到作用。

4.快乐体验劳动成果

当孩子完成了一项劳动的时候,父母要及时予以总结孩子劳动的成果体现在哪里,比如当孩子将自己的袜子洗干净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不错,下次你可以穿上自己洗干净的袜子了!又如孩子将家里的桌椅、茶几擦干净时,父母可以说:你瞧!我们宝贝的劳动让家里变干净了!孩子就能从中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5.对孩子的劳动给予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劳动是一种正面的强化。要知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大人的承认和肯定,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这种劳动积极性。有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做的事情往往不能尽善尽美,有时候甚至还会好心办坏事。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定不能批评、呵斥,而是应该在表扬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要求。

对孩子家务劳动的鼓励,应当以精神鼓励为主,当然也不排斥物质方面的奖励。毕竟,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是一本有趣的书,这些都会使孩子进一步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但是,父母也应当注意,在孩子劳动之前,不要许诺给孩子物质奖励,这样的奖励应该放在孩子经过努力并且比较好地完成了某项劳动之后,这样就不至于使孩子觉得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才干家务活的,他们对家务劳动的义务感就不会被削弱。

那些一到周末总喜欢一个人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照顾孩子的父母,你不妨试一下让你的孩子一起参加家庭劳动,或许你会发现这样做,不仅你会感到轻松,你的孩子也会感到很快乐。要知道,你的孩子身体已经能够活动自如,手的动作也已经比较灵活了,再加上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在你正确的教育下,他们是会很乐意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的,而且他们还能从劳动中获得知识、找到快乐。所以,父母不必包下全部的家务劳动,带着你的孩子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是个不错的选择。

60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父母箴言

父母不要把孩子总是关在枯燥的书本世界中,偶尔把他们置身于天地万物之中,让他们去探索知识,了解自然,热爱自然,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知识。这比只把孩子关在书的海洋中要有意义的多。

大自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本没有字的生活教科书。只要一打开这本书,就会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去经历大自然的洗礼,去接受大自然的磨炼,才会让他们知道,大自然有多么神奇。

你的孩子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花草树木了?有多久没有和动物近距离接触了?又有多久没和大自然接近了?作为父母的你对于这些问题想过没有?或许有的父母有说,现在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哪有多余的时间去让他们接近大自然。这样的父母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了呢?难道你忘了小时候和动物们嬉闹的情景了吗?难道你忘了那些花草是多么漂亮了吗?你忘了你在它们的包围中心情是多么快乐了吗?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快乐是现在的孩子很难感受到的,所以,父母就更应该给孩子创造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而不是剥夺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

当然,虽然孩子天生就有想走进大自然的欲望,但是也会有一些性格内向、行事胆小的孩子,还有一些沉迷于玩具,不愿意过多地进行户外活动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更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加以引导了。父母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童话中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也可以从讲述一些自然常识入手,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兴趣。有些孩子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认识的渴望,往往是与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有关。所以,家长必须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的能力,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一般来说,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仅仅靠这种自发的、无序的好奇心是无法系统、准确地发现种种的自然现象,也没有办法掌握其本能和规律。所以,父母要随时提醒孩子注意那些重要的、特别的、带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对于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写观察日记,培养孩子写日记的兴趣和能力。对于那些没有足够能力的孩子,父母则可以让他们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思考分析一些浅显易懂的自然现象。

对于孩子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动手能力,父母也需要注意培养。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比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大自然更亲切,也更熟悉。可能是因为他们具有极强的融入自然、改造自然的主动性,当然,主要是因为他们有那个条件。农村的孩子熟知桃树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因为他们亲手种了桃树;他们了解鸡鸭、兔狗、牛羊的生活习性,因为他们自己亲手喂养。这些说明了,只有将自己彻底融入自然,才会真正体会到空气、阳光、山水是那么让人珍视,让人热爱。城市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直接动手的机会,但是也不是没有。比如,让孩子种一盆花、栽一棵树或是养上两只鸟,找机会让孩子去乡下感受生活,去田野劳动、去农村锻炼……当孩子亲身感受到在自己的劳动下,美丽的花草蓬勃生长,可爱的动物健康成长时,他们就不仅充分体验了劳动的愉快,更愿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毋庸赘言,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会热爱人生。

当孩子对大自然表现出好奇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常常会问父母:“这是什么?”当孩子在这样问的时候,说明孩子已经对大自然发生了兴趣,这个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思考和发问,尽量解答他的问题,引导他去观察和探索。父母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不耐烦地应付,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住在高层建筑里的父母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听到汽车的声音时,往往会趴在窗户上面往下看,如果他看到了汽车,就会兴奋地叫“嘀嘀、嘀嘀”。这是因为整天住在楼房里,孩子缺乏必要刺激的表现。所以,父母应当经常抱孩子到街上浏览,让孩子认识一下社会事物。

对于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大自然当然不是那些难以接近。但是,有些东西是有农村无法感受到的。比如,像是博物馆、动物园等有意义的场所,这是一般农村所没有的。父母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带孩子去认识一下这些东西。

动物园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动物在农村是不可能看得到的。父母在带孩子去参观的时候,应尽量避开节目人多的时间。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给孩子不同的讲解,逐渐提高讲解的水平。有的孩子从小就害怕动物,一进动物园就紧张,什么都不敢看。这个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帮助,慢慢的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同时丰富孩子这方面的知识。

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有必要去接近大自然,让他们从大自然中感受一些在平常的生活中所感受不到的东西,让他们对充满奥秘的大自然产生兴趣。

61

让孩子和电脑成为朋友

父母箴言

随着信息与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节奏加快,对于孩子的要求也相应增高。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电脑已成为学习者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也成为孩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伙伴。让孩子对电脑产生兴趣就成为父母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随着鼠标轻点,键盘嗒嗒,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电子图书馆、视频点播、论坛、BBS,等等,无不向人们昭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的:“当今社会,不懂电脑,就是文盲。”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信息技术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电脑和互联网是学习各类知识的新途径。Internet作为一种传播媒体,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它给孩子的学习、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有一些人对这个高科技的产物产生了置疑,尤其是那些处处为孩子着想的父母们。

有一位家长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该不该为孩子买一台计算机?”这是一个4岁男孩的父亲,他的孩子非常喜欢看电视动画片、环球45分钟、军事天地、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孩子看电视非常入迷,常常饭都不吃,还特别爱提问题,许多问题大人也无法解答。孩子喜欢读《少年科学画报》和《奥秘》画刊,因为里面有关于飞碟、彗星撞击木星的内容。他认为孩子很聪明,希望他能学计算机。但是,又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他。电脑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帮助?电脑能不能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作用?怎么样才能使孩子对电脑产生兴趣?在了解这些问题之前,先看一下电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电脑的主要功能。当孩子触摸键盘上的一个键时,电脑屏幕上就会有相应的变化,孩子就对这些变化有了兴趣,他们也喜欢自己操纵这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他们可以理解和欣赏的。

和别的游戏不同的是,电脑游戏具有直接参与性,也就是说,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时候操纵故事的变化、发展以及结局。或者说,一个故事的结局取决于孩子的兴趣或某些方面的能力,这一点绝对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当然,电脑还有别的一些功能,比如绘图,就是利用电脑中的绘图软件,孩子可以创造出各种图画;看电影或是动画片;听音乐或是歌谣。

当然,作为父母,可能会更关心电脑有什么学习功能。孩子可以利用电脑练习打字,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一些编制计算机的软件。学电脑可以促进和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孩童时期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对孩子智力的各方面素质给予有意识、有目的训练与开发,将会对他们今后智力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电脑有它自身独具的特点,如果能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安排孩子学电脑内容,对于促进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是一种极好的手段。

1.利用电脑可以吸引孩子注意,促进他们观察力的发展

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那些具体生动、直观形象、颜色鲜明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电脑中,父母可以通过演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加以各种有趣的声音或解说词。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吸引他们注意观察。这样既让孩子学习了图形方面的知识,又运用电脑的声像并存优势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很好地促进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

2.运用电脑可以激发孩子联想,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孩子的想象,以无意想象占优势,想象的内容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电脑播放各种图片,以丰富孩子的视觉经验,积累表象。再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孩子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如果让他们把这个脑海中的世界用电脑描绘出来,是对孩子想象的良好锻炼。

3.运用电脑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思维水平较低,刚刚处于思维推理能力形成的萌芽时期。在孩子玩电脑中,父母可以利用如《走迷宫》、《拼图板》等游戏式课件,寓教于乐,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思考,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和判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播放卡通片和儿童故事,帮助他们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总之,学前期的孩子正处于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阶段,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展电脑教育,充分发挥电脑的优势,适当选择、制作各种有趣的益智软件,让孩子的智力潜能在玩电脑中得以开发。

说起电脑当然不能不提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时事新闻,并且可以查阅以前的相关资料,让孩子可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还有,利用数字图书馆可以调阅大量文学著作以及各类专业书籍,使得“读万卷书”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网络课堂可以使孩子坐在家里就能够得到高级教师提供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还能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广泛资讯。那么,如何从互联网上找到需要的资料呢?

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搜索步骤。选定某个搜索引擎,在确定了搜索目的之后,选择描述这些概念的关键词。可以输入一个,不过如果输入多个关键词搜索,可以获得更精确更丰富的搜索结果,所以,也可以输入两个、三个(多个关键词之间必须留一个空格),甚至可以输入一句话,然后开始搜索。

其次,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搜索技巧。虽然互联网中的知识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但如果需要查找一些很专门、很特定的东西,往往是找遍了各个搜索引擎,还是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最好仔细分析一下搜索结果,以便制定一个更好的搜索方案。

当孩子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当然需要知道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上交流以及教育类网站。

不能否认网络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但网上乱七八糟的娱乐、游戏、聊天确实也分散了孩子们过多的精力。实际上,近年来在不少孩子中已经出现了“网络综合症”、“网恋”等一些负面现象。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还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比较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他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对于孩子上网,父母也不要视之如洪水猛兽,不要只是因为网络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认识到沉溺于网络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孩子的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在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目的明确。按照学习需要搜索必要的网页内容,登录那些正规的网站。不能只凭猎奇心理,见网就上。遇到不良网页应立即“逃跑”,免得被引上歧途。第二,把握时间。最好不要连续上网两个小时以上,否则容易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健康。把握好这两点,孩子上网,父母就不用怕孩子学坏了。

62

让孩子成为一个小收藏家

父母箴言

很多父母都想让孩子在学习之外养成一个好的兴趣,而收集物品无疑是最让孩子们感兴趣之一。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收集一些玩具,年龄大一点的就开始对收集邮票等有兴趣了。不管孩子对收集什么有兴趣,作为父母,都要尽量协助他,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观是至关重要的。

做父母的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当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开始对收集东西感兴趣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他都一律拿回家去。那些螺丝帽、小石块、酒瓶盖、牙膏盒……都被孩子们爱不释手地收了起来,把它们看成是自己的宝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得不亦乐乎。

虽然看着孩子天真的小脸上因为这些“玩具”而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但是父母们还是把孩子们的“宝贝”一次次地扔出了门外,原因很简单,太脏!父母们怕这些东西不干净,会弄脏房间,还有可能会带来细菌。

父母们只知道这些东西会给孩子带来不利,所以把它们扔了出去,但是,父母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很可能把孩子收集的兴趣也一起扔了出去!而且,父母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值得信任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扼杀了孩子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父母这样的行为绝对是错误的,要知道,喜欢收集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定,他们收集那些自己喜欢的新奇事物,把这些东西反复摆弄、观察、欣赏,这是孩子生长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可以说,孩子收集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

孩子在收集东西的过程中,也会观察比较,如:这堆石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一摸哪一颗更光滑?敲打敲打哪块石头的声音好听?哪一块质地更坚硬?然后根据自己的标准去挑选最喜欢的带回家中欣赏、游戏,享受获得收集物后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感官得到了发展,增强了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了解。所以,父母应当引导孩子的收集兴趣。

在引导孩子收集的时候,父母一方面要指导孩子对收集物进行整理、分类,教给孩子保存的方法,鼓励孩子更好地收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收集的特点,指导孩子开展收集活动,如捕捉昆虫、采摘野花、野草,或拣拾落叶和小石头等,并因势利导地讲一讲科学知识。让孩子们经常欣赏自己的收集物,和父母一起分享快乐,这是一项极为有益的科学活动,也是符合孩子兴趣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

父母们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放弃那些高档的玩具而执著于一钱不值的小东西,说明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孩子的世界是成年人所不能理解的,虽然不能理解,但是应该给予尊重,给予他们选择如何去游戏的权利。如果父母实在是怕脏,当孩子把他的“宝贝”带回家的时候,可以试着帮助或引导孩子把它们处理干净,并且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存放这些东西的地方,让孩子得到满足。

有的父母怕孩子只沉迷于收集那些“破烂”,没有兴趣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其实,这点父母大可放心。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时,他自然就会对那些东西失去兴趣,进而转移到别的事情上面。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一般会对集邮感兴趣,当父母发现孩子这一兴趣时,同样要给予鼓励。

集邮是一项以收集、整理、鉴赏、研究邮票为主的业余活动,而邮票也是许多孩子都喜欢的东西。但是,有些父母因为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不让孩子集邮。其实,父母的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那些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邮票上不仅有花鸟鱼虫,还有祖国的大好河山。孩子不仅可以在收集、欣赏邮票的过程中接受一些科学知识,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所以,父母们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充满邮票的海洋中畅游。

不管是收集邮票还是别的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如果让孩子去收集一些他不感兴趣的东西,是绝对做不长久的。在面对孩子与众不同的收集兴趣时,父母不要强行勒令孩子停止收集,这样做不只是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如果说你真的不能接受孩子的收集,就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一下,向孩子说出你不能接受的理由,力求和孩子和平解决。

63

培养孩子的书法兴趣

父母箴言

孩子学习书法,对陶冶孩子性情,磨炼孩子意志,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孩子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很有好处;通过眼、手、脑的协调配合,可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是书法艺术的内核和灵魂。儿童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书法中自然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通过所书写的文辞,又可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书法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极其丰富的:各种形象的美、各种风格的美,以及人们从世间万物中提炼出来的美的法则等等。书法的美是辐射性的,它的触角伸向建筑、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孩子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很自然地得到训练和提高。

书法艺术中充满了哲理。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线条的粗、细、曲、直、方、圆、长、短;结构上的险绝与平正,疏朗与茂密,大与小,墨色上的深、浅、干、湿,等等,充满了对立的矛盾,同时又充满了和谐统一。孩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思维方式无形中也得到了训练。

书法的主要工具——毛笔对人精神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认真细心,对人神经的训练比较细腻。孩子学习书法的时候,手部肌肉、大脑神经都会得到有益的训练。这本身也是对智力的开发。

1.激发孩子的兴趣

书法教育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就是培养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孩子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书法与其他艺术类相比显得有些单调,所以孩子在写书法的时候往往会没有耐心,容易疲劳,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时候,可以用孩子喜爱的书法作品激发他的兴趣,如优秀字帖,通过欣赏,诱导孩子临摹和创作,让孩子享受漂亮的字给人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新鲜感,有效避免厌倦和抵触情绪,让孩子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教孩子练习书法,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般先是基本笔画的写法,并择相关字练习;然后是笔画的组合变化;偏旁部首的练习;间架结构规律,选择的字尽量是学生认识的字,常用的字,有代表、有规律可循的字。

3.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次练习书法之前都要把东西整理好,把纸叠好格,把毛笔放在笔帘里,练完书法以后再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放回原处。另一方面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习惯,只有姿势正确才能把字写好。两腿放平,身子要正,做到人正、笔正、纸要正。孩子练习书法的时候,姿势不正确时,父母应及时提醒,及时纠正。

4.创造良好的环境

写书法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作为父母来说,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始终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状态很重要。

5.制定适度的学习要求

用适当的标准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在给孩子规定练习任务时,要意识到孩子学习书法,若要求过高,任务过重,只能使他们望而生畏,削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父母既要给孩子一定的学习制度,施加压力,又还要给他们轻松学习余地。孩子毕竟是孩子,都喜欢玩,若父母一点都不督促,放任自流,学什么都不成,但如果过分加压孩子必定承受不了,每天让孩子练字2小时较为适宜。

6.给孩子一个足够的时间空间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竞争比较激烈,在孩子学习之余,又培养孩子的特长,但是父母不要忘记也要给孩子一个玩的空间,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小朋友,多长一些见识,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要让孩子快乐起来,这样他们的潜能才会被挖掘出来。

64

让孩子自己动手搞“发明”

父母箴言

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对家里的闹钟、手表、收音机乱拆一通时,往往会对孩子斥责一番,这样一来,闹钟、手表和收音机是保住了,但是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动手创作的兴趣就被父母给扼杀了。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发明创造展示了其无穷的魅力,在这其中也出现了无数的发明家,正是他们把中国推向了现代文明。这些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那些发明,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兴趣所致。所以,当孩子对拆装东西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阻止,而是要尽量让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说不定,你的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发明家。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怕那些所谓的发明影响孩子的学习,于是极力阻止孩子搞发明创造,到最后,使得孩子对发明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其实,这些父母的思想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发明影响学习。这可以说是父母反对孩子搞发明创造用得最多的理由,他们认为孩子搞发明创造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发明能否成功不说,学习也给耽误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曾经有一位老师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学生,即将上高三,他们的发明可去北京参加发明比赛,但父母担心孩子的学习受影响,一番争取后家长才放行。在创新决赛期间,两个孩子同全国各地的“高手”们交流,相互借鉴,主动查阅资料,锻炼表达能力。七天北京之行后,孩子明显自信了,学习的劲头也大了,这对高三考生而言是非常可贵的。所以说,发明创造不但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还会对学习有所帮助。

误区二:孩子纯粹是贪玩。孩子为了搞一项研究,把小昆虫养在家里,将破铜烂铁搬进家里敲敲打打,结果被爱干净的妈妈一股脑儿地扔出了家门,并告知孩子:“再这样就揍你。”有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动手制作,便会指责孩子贪玩。父母们可能不知道,就是这样的做法,浇灭了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误区三:孩子发明,家长代劳。许多父母不但会替自己的孩子发明创造,而且还亲自为孩子制作。这样的做法,除了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之外没有一点作用,并且还会使孩子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父母只有在孩子有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启发其创造发明,并让孩子亲手制作,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锻炼。

上面讲了几点父母容易进入的误区,了解了这些方面之后,再来看一下怎样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喜爱创造的能力。

平常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去创造、发明,不要只满足于思维,让他们知道,只有多练习才会在练习中有更多的思维。

进行模仿性操作实践,让孩子学着大人那样做事。除了做一般家务外,还要让孩子学习打鸡蛋、炒菜、做饭、洗衣、喂家禽家畜、摄影、使用各种家电设备、种树、浇花施肥等。

进行“修旧利废”的操作实践。这是带有一点创造性的活动,比如修理家具、玩具,巧妙利用废牙膏管、废圆珠笔芯、空罐头盒、纸盒、塑料瓶等来做新玩意儿,变废为宝。例如炊壶盖上的镝子脱落丢失了,可把牙膏管肩部以上剪下,拧下牙膏盖,将牙膏嘴插进壶盖孔,然后拧紧牙膏盖,这样,代用的壶盖镝子就制成了。又例如用金属空罐头盒做花和装饰品,用大塑料雪碧瓶制作花篮,用玻璃片制作万花筒等。此外修理门铃、自行车,拆装破闹钟、废手表、破电动玩具等,都能养成孩子改造、创新、利废的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

指导孩子自制玩具,如用纸折叠玩具,用蜡和肥皂雕塑玩具,用鸭蛋壳做不倒翁,用塑料薄膜做灯笼,用竹片制作竹蜻蜓,用蜡光纸做一个风车,用细篾制作风筝,用铜钱做陀螺等等。家长要做有心人,帮助孩子搜集材料,找来有关工具,有时还要参与制作。

指导孩子进行综合性的、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实践活动,如办小阅览室、小图书馆、小玩具馆、小储蓄所、小商店等,为同班同学或同院内的孩子服务,学着成人那样分工、值班、管理、进货、记账。

要指导孩子做科学小实验。可以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做空气实验,水的三态实验,地球四季成因实验,水中沉浮的规律实验以及各种趣味实验等等。每个小实验都蕴含着自然科学的奥秘,极利于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还要鼓励孩子利用假日参加有老师指导的科技制作小组、小发明兴趣班,让孩子的生活多多闪耀创造发明的火花。

只有让孩子动手操作,让孩子亲力亲为,孩子才会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制作、发明的动力。所以,父母们,让孩子动手去做吧,不要让他们白白长了一双灵活的小手。只有让孩子的双手发挥作用,才会让他们的世界更精彩。

65

让孩子剪出小花儿来

父母箴言

剪纸是一门综合艺术,有利于孩子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当然,一定不要忘了孩子的安全,毕竟孩子手里拿的是一把剪刀而不是一个玩具。

有些孩子就是对剪东西感兴趣,当一把剪刀在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会把那些单一的纸片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小东西。面对孩子这门技能,有的父母不但不会欣赏,还会把孩子的剪刀给藏起来,或是直接告诉孩子不能用剪刀乱剪东西。父母这样做可能是害怕孩子会用剪刀伤害到自己,又可能是因为孩子乱剪东西会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总而言之,对于孩子剪东西,父母是一万个不同意。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对剪东西这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他在这一方面有些天赋,如果加以发展的话,很有可能会在这方面做出成绩。但是,经过你这么一阻止,再有天分的孩子也会变成没有天分了。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剪东西,父母可以有意地发展孩子对剪纸的兴趣。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剪纸也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有利于孩子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比如,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并且,还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继承,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当父母看到了这些,是不是有些心动了呢?是不是想要知道更多剪纸所带来的好处呢?下面就请父母看一下剪纸具体能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吧!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孩子创作剪纸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并且善于观察。

培养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孩子便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手眼协调的本领。

培养孩子的耐性。剪纸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它需要孩子专心致志的,按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练就了“心静如水”的境界,也自然而然培养了孩子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

提升了孩子的智慧。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也常常将“心灵”和“手巧”并称,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在剪纸中,孩子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构思,双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使大脑得到了开发与提升。

剪纸对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有如此多的好处,那父母应当怎样激发孩子学习剪纸的兴趣呢?

首先,要给孩子设置一个可以引发剪纸兴趣的环境。一般孩子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一些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像老虎、小兔子、小鱼等等,让孩子感受一下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

其次,让孩子欣赏一些剪纸作品。父母可以在家里的墙上贴一些剪纸作品,最好是孩子们的作品,这样就可以对孩子说:“看,这些都是和你一样的小朋友自己做的!”当孩子被作品所吸引的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地做一些引导:“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这样一来,就会激起孩子自己亲自试试看的冲动。当孩子喜欢上剪纸这种艺术的时候,父母就要为他们提供剪纸所需要的材料了,除了要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孩子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孩子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比如,当孩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的花时,父母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粘贴辅助画来展现出美丽的花园。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那么美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自然就会对剪纸产生兴趣了。

第三,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在平时观看孩子剪纸的时候,要经常鼓励孩子去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要及时给予表扬。比如,当孩子剪出一个很棒的作品时,父母可以这样说:“这是你自己创作的吗?天哪,我的宝贝真厉害!”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可,他的心情就会非常快乐,也更富有创造的勇气,以及对剪纸更加有兴趣。

当父母在培养孩子对剪纸兴趣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忘了孩子的安全,毕竟孩子手里拿的是一把剪刀而不是一个玩具。父母可以在孩子使用剪刀的时候告诉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摆放剪刀,并让孩子了解一下剪刀的“威力”,让孩子不会用剪刀伤到自己或是别人。

66

让孩子有自己的“小九九”

父母箴言

对孩子灌输一些金钱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对理财产生兴趣,再教会孩子如何花钱,这样一来,对于孩子在金钱方面的动向,父母就可以省下很多心了。不仅如此,这些观念和经历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

“理财”这个词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非常普遍,但是如果放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有点不同寻常了。有些父母在听到让孩子理财的时候,会有点转不过弯来。“孩子理财!会不会有点太早了?”“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有钱的意识,合适吗?”其实,对孩子灌输一些金钱的观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孩子到一定的年纪时,就会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权”,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对理财的兴趣了,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花钱”。

1.培养孩子理财的兴趣

(1)储蓄的乐趣

当孩子逐渐长大,就会更加认识到钱的“好处”——能够买很多零食和玩具,这个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对储蓄的兴趣。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到银行,以孩子的名字开立账户,将孩子的压岁钱和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存进去。

这个阶段,应该对孩子讲一下银行的作用,以及利息的计算。还要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下储蓄结构,比如,每年春节过后,将收到的压岁钱存成一年定期,第二年取出利息,再将本金和新一年的压岁钱转存定期,这样,真金白银的利息收入可以让孩子充分感觉到储蓄的妙处。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则以活期为主,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再转存成期限短一些的定期存款,比如三个月。活期、短期存款与长期存款相结合,平时孩子有额外的消费时,从活期账户支配,而短期账户作为兼顾灵活与高收益与长期存款相配合,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初步懂得搭配储蓄的合理性。

(2)零花钱的自由

孩子逐渐长大,就渴望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了。在小学阶段,零花钱可以是“定量”供给,但是,父母应该相应地将周期拉长,比如在三年级之前可以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四到六年级以两个星期为一周期。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有一定的自主支配权,“自由”的感觉会让孩子对理财产生一定的兴趣,对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行为方式也有好处。

虽然给孩子一定自由,但零花钱的供给也要适量,避免孩子过于铺张浪费。同时,还是应该坚持“家庭小银行”的做法,以“利”诱惑孩子,提倡孩子节俭。

(3)支配“巨款”的信任

孩子有了一定积蓄后,对于一些必需的“大件”用品,比如衣物、运动器具等,可以让孩子动用自己的积蓄去购买,这可以让孩子觉得有成就感,而且能让孩子懂得储蓄对于满足需求的作用,进一步对理财产生兴趣。

2.让孩子学会花钱

有了自主支配的零用钱,孩子有可能会任意乱花,而父母也总是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怎么用了这么多钱?与其责怪孩子,还不如告诉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计划地花钱?这两者的效果可是会大不一样的。

(1)记录消费

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在领到零用钱时,就先把未来一个周期所需要的花费记录下来,额外的支出也要随后一一记录,养成孩子记账的习惯。慢慢的,父母不但可根据这份资金流量表,看看孩子的消费倾向,了解他对金钱的价值与感受,万一发现偏差,也可以适时纠正,或是作为奖励孩子节俭的依据。

(2)制订消费计划

周期性的零花钱对孩子来说,数目不小,为了防止孩子毫无节制地乱花,父母应该帮孩子先拟定这一星期的消费计划,从需用品到可有可无的东西,按照内容的重要依次排列。消费的时候,也按照这个次序,养成孩子有目的消费的习惯。

(3)学会做预算

有了计划表,那么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做预算。根据消费计划中列出的内容,可以预先算出大致的花费,如果少于零花钱的数目,则鼓励孩子储蓄;超出零用钱的数目,就砍掉那些可有可无的项目,如果确实都是些必需用品,但却超出孩子的支配范围,那么孩子就可以动用储蓄或是从下一阶段的费用中预支。

让孩子对理财产生兴趣,再教会孩子如何花钱,这样一来,对于孩子在金钱方面的动向,父母就可以省下很多心了。不仅如此,这些观念和经历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

3.父母要牢记“三项原则”

当然,在教孩子理财时,父母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使得教导的过程中出现反效果,因此有三项原则是父母们要谨记于心的。

(1)让孩子真正拥有钱

在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小时候逢年过节的时,会从长辈的手中拿到不少的压岁钱。可是,父母通常都会将孩子好不容易才存下来的零用钱或是长辈们送的压岁钱给收回去,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孩子一拿到钱就赶快花掉的坏习惯。因为,他们怕父母把他们存下来的钱给“没收”。

(2)给建议但支配权交给孩子

大卫·欧文在其《我家老爸是银行》一书中点出,多数的父母即使让孩子拥有存款,也不会给他们完全的支配权。比如,当孩子想要买什么东西,而父母觉得没有必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极力阻止。与其在阻止的时候和孩子闹得不愉快,还不如给孩子一些意见让他自己去评估。在书中,作者以儿子想换新脚踏车为例,他们不赞同但也不阻止,只是给孩子进行了一些分析,儿子原本的脚踏车仍然是新的,并且还非常耐用,而他想购买的新脚踏车除了外形炫之外,并没有特别好用的功能,但价格却高出很多,可能会花掉他所有的存款。分析之后,决定权还是在孩子。儿子经过一些思想斗争之后,终于不再坚持。

(3)让孩子花自己的钱

孩子开始有零用钱之后,就要让他学习如何花自己的钱,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珍惜金钱。可以和孩子协商,如果是学费、教材费用或是全家一起的花费,就由父母出钱,但如果是自己想买的玩具、出游时的纪念品、朋友的生日礼物等,则要让他们自己付钱。因为,如果父母给他付账,他就容易产生乱花、浪费的情况。

只要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引导他们采用合理的理财方式,加上秉持上述这些原则,不要以自己的立场去干涉孩子的理财细节,那么孩子便可以从中学习一辈子受用的金钱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