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44978200000011

第11章 坚守执著

执著不能放在嘴上说,它是沉默中一小步一小步不间断的跨越,它是意志力支撑下的持久的行动。屋檐上水滴之力微不足道,但却能穿透石块;愚公年老力衰,子孙势单力薄,但他们敢于向巍峨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开战;兔子跳跃迅捷,乌龟爬行缓慢,但龟兔赛跑乌龟摘桂。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由于执著的支撑而变成了现实。

也许你的力量很小,但只要你拥有了锲而不舍的毅力,便没有不可征服的高峰;也许你的智力驽钝,但只要你拥有了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便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才是胜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磨炼自己的意志,锤炼我们的毅力,为自己的人生写出最美的篇章。

1.坚持到底

清人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石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天道酬勤,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会有所收获。

为了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丁肇中常常废寝忘食地搞实验,为了做好一个实验,他一进入物理实验室,就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物理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J粒子,从而获得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也经常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10多个小时,忘了吃饭,数年如一日地工作,当他跃上科学生涯的第一阶梯——取得“消化”研究的成果时,又忙着转向“反射”实验了。同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得力助手,也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紧张工作,离开了他,巴甫洛夫不得不另找助手,并对新的助手说:“你们要学会做科研。”

他身体染上了多种疾病,但从不间断实验工作,直到临终时,巴甫洛夫还用自己患有蔓延性肺炎的身体,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实验。

天道酬勤。凡事只要坚持到底,始终如一,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兢兢业业,勤奋向前,坚持不懈,成功的道路上,便会有你的身影。

司马迁,从幼年时开始漫游,走遍黄河、长江流域,为《史记》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历史素材,奠定了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基础;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前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浮士德》。

无论你做些什么,都要以汗水作为成功的代价。

人活着,就要有点执著的精神。学业、事业上更是如此。不少青少年人自己学不出名堂,找借口说是自己没天赋,或者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个人天分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是努力、是坚持。坚持是一个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一样好。但有很多挂在枝头的果子,你只有蹦了,才能够得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凡事只有甘于寂寞,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把理想落实为行动。成功的果实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寂寞根上长成的。果实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要吃苦。正如一句西方名言所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自强,不断地进取,养成坚定执著的个性,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就能成就大事。

2.持之以恒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成功者的境界,如果达不到这个高度,就不会有这个视野。但是,你若想到达这个境界亦非易事,人们从岱庙前起步上山,入南天门,进中天门,上十八盘,登玉皇顶,这一步步拾阶而上,起初倒觉轻松,但愈到上面便愈感艰难。十八盘的陡峭与险峻曾使多少登山客望而却步。游人只有振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才能登上泰山绝顶,体验杜甫当年“一览众山小”的酣畅意境。许多人盼望长命百岁,却不理解生命的意义;许多人渴求事业成功,却不愿持之以恒地努力。其实,人的生命是由许许多多的“现在”累积而成的,人只有珍惜“现在”,不懈奋斗,才能使生命焕发光彩,事业有成。

要成功,最忌“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事浅尝辄止,必然碌碌终生而一事无成。世上愈是珍贵之物,则耗时愈长,费力愈大,得之愈难。即便是燕子垒巢,工蜂筑窝,也都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人们又怎能企望轻而易举便获得成功呢?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为学之法。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觉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步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3.忍耐与等待

时常听见有些人哀叹自己时运不济,任何事都不能如愿。

事实上,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他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一遇挫折就半途而废。可是接手他那份工作的人,却因自己不断地努力,而获得圆满成功。

由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并不是这个人运气差,只是因为他欠缺耐心。

做任何事只要半途而废,那前面的辛苦就白费了。惟有经得起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不到最后关头,就绝不要轻言放弃。在忍耐中坚守着一份执著,人生境界才能得到升华。

当“智慧”已经失败,“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手腕”已经没用,其他的各种能力都已束手无策,宣告绝望时,“忍耐”走来了。由于忍耐,我们取得了成功,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别人的误解在阳光中消融了;学习成绩在一段“高原期”后,喝饱了氧气顺利回升了;经营成功了;事业发达了……

忍耐力能够创造许多伟大的奇迹。它绝不后退,从不放弃,在其他能力都已屈服败走的时候,它还坚持着;甚至连“希望”都已离开战场时,它还能助你打许多胜仗。

帖木儿皇帝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他被敌人紧紧追赶,不得不躲进了一间坍塌的破屋。就在他陷入困惑与沉思时,他看见一只蚂蚁吃力地背负着一粒玉米向前爬行。蚂蚁重复了69次,每一次都是在一个凸出的地方连着玉米一起摔下来,它总是翻不过这个坎。哦,瞧!到了第70次,它终于成功了!这只蚂蚁的所作所为极大地鼓舞了这位处于彷徨中的英雄,使他开始对未来胜利充满希望。

失败是对韧性和钢铁意志的考验。它或者把一个人的生命击得粉碎,或者使它更加坚固。而忍耐正是生命的一道坚固城墙。

不管这个世界以怎样的方式考验你,只要记住坚持、忍耐,就没有什么值得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