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个性
44978000000053

第53章 顺水推舟引君入彀

一个人讲话不能只顾自己,而应抓住对方的话头,把对方引入到你的圈套中,这样才能机智取胜。成大事者在操纵说话技巧时,常惯用此法。船顺水而下就行得快,说话也是一样,能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就容易达到说话的目的。

春秋时的孟子,在游说齐宣王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此法。

闻名遐迩的齐宣王尤好大喜功,爱讲排场。

“滥竽充数”这一成语就是因他而来的。据《孟子》记载,齐宣王生性好狩猎,为了寻欢作乐,曾在临淄城郊建了一个方圆40里的猎场,专门蓄养麋鹿等珍禽异兽以供狩猎之用。这么大的猎场,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已算是破格。可是,齐宣王还嫌小,又恨齐国老百姓反对他建猎场的抱怨之声。于是他问孟子道:“当年周文王的猎场有方圆70里之阔,有这事吗?”

孟子一到齐国,就知道齐宣王建猎场的事,而且了解到了齐宣王滥杀进场百姓的残酷行为。当齐宣王询问他关于周文王的猎场时,他立即答道:“听说有的。”

齐宣王一听,果有此事,便进一步问道:“果真如此,那他的猎场算不算大?”“老百姓还认为它太小哩。”

齐宣王一听,马上说:“可是我的猎场才40里,老百姓却嫌它太大,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一见齐宣王满腹牢骚的样子,便乘机进言道:“周文王的猎场虽有70里,但他多放养幼小的动物,而且与民同游同猎,老百姓嫌它太小,不是很正常吗?我来到齐国,一进国门先要问有什么禁忌然后才敢入内。又听说在你40里的猎场内,倘若有人捕杀其中的猎物,罪同杀人,处以重罚。所以虽说只有40里,却如一口深深的陷阱立于国中,老百姓认为它大,不也是正常的吗?”

听完孟子的话,齐宣王低头想了好一会儿,认为果真如此。所以,从那以后,他不再觉得猎场小了,也不禁止百姓入场捕猎了。

孟子此次游说齐宣王为什么能成功?应该说与他善于用“顺水推舟,引君入彀”的技巧有很大关系。孟子来齐国的目的,就是让齐宣王废旧制,开放猎物与民同乐。但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形下才能实现游说的目的呢?恰好,齐宣王主动征询他关于周文王建猎场的事。

于是,他针对齐宣王好大喜功、好讲排场的禀性,还根据齐宣王乐于以周文王的故事为本的心理,先顺水推舟地回答,即70里的猎场属实,而且“民犹以为小也”。这样做,一来顺着齐宣王的性子,展开问题的讨论,二来也能逐步顺着话题引出齐宣王抱怨本国老百姓嫌他40里的猎场规模太大的不满情绪来。两个截然相反的猎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此时的齐宣王是想知道下面的答案的。还可以说,孟子是有意创设进一步游说的“意境”。下面,他有条不紊地展开说辞:你不是喜欢效仿古代圣王之事吗?但你要知道周文王的70里猎场是与民同乐,所以老百姓嫌它小,而你齐宣王呢,猎场虽只40里,然而有“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的虐民律令,此犹如一口深深的陷阱立于国中,老百姓能不怨其大吗?齐宣王终于明白了猎场面积不在大小而在于其是为己还是为民的道理。

“顺水推舟,引君入彀”的特点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极富雄辩性。在论辩中,发现其论辞的意图后,因势顺从,引诱他孤军深入,一直引向荒谬的极端,然后再集中火力,乘机猛攻。这样可打开尴尬局面而取得柳暗花明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