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
44972100000053

第53章 没有人不能成才

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读中学的时候,父母为其选择了一条侧重学习文学的道路。但经验丰富的老师不同意他们的选择,诚恳地说:“他很用功,也很仔细,但过于拘泥,缺少浪漫,这样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很难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后来,父母充分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他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善于构思,也不善于润色,更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力,成绩在班上经常倒数第一。老师对他的评语简短而严厉:“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父母和奥斯瓦尔德并未气馁,主动到学校征求意见。化学老师根据他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优势,建议他侧重学习化学。

这位在文学、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被化学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奥斯瓦尔德在化学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成为公认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1909年,奥斯瓦尔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鲁迅年轻时曾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学医,以实现他救国救民的抱负。但他回国后发现在旧中国学医救不了国民,于是毅然改医从文,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诗人艾青年轻时曾在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但当他的第一首诗发表以后,认识到自己的修养和气质更适合于文学创作,于是调整学习目标,专心从事诗歌创作,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

俄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与奥斯瓦尔德、鲁迅、艾青不同,他没有在遇到挫折时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但也同样获得了成功。

夏里亚宾15岁时,到喀山市报考一家剧院的合唱队。在试唱时,因嗓子有点嘶哑,尽管他竭尽全力地演唱,但仍然未被录取。可是夏里亚宾经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若干年后终于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歌唱家。

夏里亚宾在成名之后结识了高尔基,跟他谈起自己年轻时考一家剧院的合唱队未被录取的往事。高尔基听后乐得前仰后合,这让夏里亚宾难以理解。原来,就在那个时候,高尔基也报考过这家剧院的合唱队……居然被接受了。但是,高尔基很快就发现,他的长处和志向不在唱歌,便毅然地离开了。

没有人没有价值。宝贝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废物,废物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宝贝。同样,人才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不可造就之才”,“不可造就之才”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人才。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泥泞往往多于平坦,荆棘往往多于鲜花。好逸恶劳虽是人之常情,但畏惧泥泞就是落后的开始。要成功,就必须鞭策自己,就必须敢于向自己的懒惰说“不”!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