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
44972100000043

第43章 目标的魅力

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怀特博士,对3000名美国中学生进行过一次将来上什么样大学的调查。他发现,只有6%的学生确定了上一流名牌大学的目标,并知道怎样有计划地认真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另外94%的学生,要么根本没有志愿,要么志愿不确定,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志愿……10年之后,对上述对象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原来的调查对象中,5%的学生已经找不到了,95%的学生还能找到。属于上次调查中那94%范围内的学生,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学习和实际工作成就方面几乎都没有太大的起色,比较普通和平庸;而属于上次调查中那6%范围内的学生,却几乎个个都如愿以偿,上了名牌大学,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怀特博士的调查说明,在事业开始的时候,懂得确立一个实际又远大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实际又远大的目标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人们自强不息不断前进。历史证明,没有大到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也没有小到不值得确立的目标。只有朝着实际又远大的目标行动,内心的力量,满腔的热血,才会找到方向,才会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才会为成功实现实际又远大的目标而奋力拼搏。

实际又远大的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体系,是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是大目标、中目标和小目标的有机结合。有了这个目标体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因为前面那实际又远大的目标始终在微笑着向奋力拼搏者招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实在是有些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只要有超常的体力和耐力,就有望夺冠,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与体会。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的回答依然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深有感触地概括了目标的魅力:有很多人的失败,其原因并不在于前进道路上的艰难,而在于没有科学地确立实际又远大的目标。

还有很多人的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其原因并不在于没有实际又远大的目标,而在于没有科学地分解那实际又远大的目标。伟大的动力是由伟大的目标而产生的。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实际、越远大,其才能也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