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
44972100000018

第18章 大器早成

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器早成不罕见。请看:在中国历史上,甘罗10岁拜相;项羽起兵为西楚霸王,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李世民起兵反隋,都是18岁;孙策20岁率军渡江建立东吴政权;周瑜33岁大破曹操于赤壁;诸葛亮出山时不过26岁;李自成23岁起义,30岁立为闯王……

红军时期,我们的军级干部平均年龄为28岁,师团干部平均年龄为25岁……

在上面这些特别需要经验、资历的政治、军事领域,大器早成的人物不胜枚举,在其他的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诸多领域,大器早成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伽罗华17岁创立了群论;爱迪生21岁取得了第一项专利;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海森堡24岁建立了量子力学;爱因斯坦26岁完成狭义相对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创办了微软公司……

屈原21岁写出《橘颂》,23岁写出《离骚》;陆机20岁写出《文赋》;刘勰30岁写出《文心雕龙》;鲁迅23岁写出《自题小像》;郭沫若29岁出版了我国新诗的奠基作《女神》;曹禺24岁写出话剧《雷雨》;艾青33岁写出《大堰河──我的保姆》;韩寒17岁就写出了代表作《三重门》……

莫扎特4岁就已作曲,6岁就开始举行音乐演奏会;贝多芬6岁时举行了音乐演奏会;肖邦举办第一次演奏会时年仅8岁;钢琴之王李斯特9岁开演奏会,被呼之为“莫扎特第二”;目前活跃在我国文艺舞台上的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成名于历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

在奥林匹克的众多竞技比赛中,大器早成的体育精英宛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也许不赞成“出名要趁早,大器须早成”观念的人会说,司马迁的《史记》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历时18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时1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历时22年;法布尔的《昆虫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历时30年;谈迁的《国榷》历时3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历时40年;歌德的《浮士德》历时60年……所有这些,难道不都是大器晚成强有力的证据吗?

其实,上面列举的例证,与其说是“大器晚成”,倒不如说是“宝刀不老”;与其说是“大器晚成”,倒不如说是“厚积薄发”。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翔说得好:“40岁以前有相当成就,以后继续发展至更大进步,这是常有的事情。这是宝刀不老,而非大器晚成。早年毫无表现,希望到了晚年,忽然蔚为大器,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事情。”

我国著名科学家赵红洲,通过对1500~1960年的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大器早成的结论:“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最佳峰值年龄在37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科学创造的最佳峰值年龄已经大大前移,“大器早成”几乎成了一种无可争议的事实与趋势。

大器早成,不是拔苗助长,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不择手段,而是要早立志,要早做人生规划,要有尽早成功的勇气、恒心和毅力。

老子说:“大器晚成。”他的意思是说,担当大事的人,需经过长期的磨炼,功成名就自然要较晚。如果据此认为老子会否定大器早成,那实在是误解与冤枉了他。这位朴素辩证法的大师,怎么会不通晓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两极相同的普通常识呢?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观念:出名要趁早,大器须早成。当然,我们在用大器早成的进取心鞭策自己的同时,不可忽视用“大器晚成”的平常心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