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46

第46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有一个发展的眼光。而想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进行不懈地学习。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产生,同样也会有旧的知识被淘汰。

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根本基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在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

有一群机械系大四的学生挤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正在讨论着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脸上的表情显示出他们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人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他们觉得自己已通过4年的大学教育获得了很多知识,能征服外面的世界。他们知道通过即将进行的考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写满担心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有几个答完了4个?”仍旧没有人举手。“3个?2个?”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个吧?”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4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种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教授微笑着说了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时间流逝,在学生们的记忆中,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多少现成的知识也不如培养对方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方法。现代教育早已是终身教育的同义语,要做好“活到学到老”的思想准备。

大多数人的缺点,就是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获得渊博的学识。知识是慢慢学来的,因此人们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渐渐地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学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够的,且不说知识五花八门、浩瀚如海。即便是自己所要用到的知识,所以有人总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虽然一个人不断地进行学习,也有时候会觉得知识还是不够用。学习是永远不够、永远不能停止的,正如有人所说:“学习就是一辈子的事。”

恺撒领军出征,每每获胜必以酒肉金银犒赏三军。随行的亲兵仗着酒胆,问恺撒:“这些年来,我跟着您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同期为伍的兄弟,做官的做官,做将的做将,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小兵一个呢?”

恺撒指着身边一头驴,说:“这些年来,这头驴也跟我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是一头驴呢?”

好多人都通常会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近几年忙来忙去总感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为什么那些原来并不出色的家伙却能春风得意?还要多久我才能扬眉吐气呢?恺撒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问题不是你做了多久,而是你有没有在进步!

今天是一个靠学习力高低决定成败的信息经济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胜出。现在的社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拥有超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超强的学习力。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足够使用,那么肯定会在某一天被时代抛弃。

真正有头脑的人,往往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在考虑十步之后,再走一步。他们永远着眼于未来,将眼光放到足够远的地方。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把过去的优势当做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等于将来的优势。”换言之就是,现在拥有知识的人并不代表将来还会使用这些多年以前的知识,现在知识并不代表已经拥有了将来的知识。所以,为了以后的发展,为了自己将来的个人事业,我们应该不仅要立足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未雨绸缪,为将来而学习。

为将来学习并不是说就是抛弃现在。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今天”的,而明天永远是未知的,所以我们为将来学习是一种有远大目标的表现。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汲取知识、丰富体验,使自己的生命更富有意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正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写照。

现代社会,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地学习,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英国学者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于是,世人甚爱读书。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有指挥若定的挥洒自如。雨果曾经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会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可以显现出内在的涵养。

一个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一定要永不停息地进行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也不会成为一个思想陈旧、与新科学、新文化脱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