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42

第42章 学习不仅要专,而且要博

知识其实是一块跷跷板,它会让你弹起来,使你产生力量。因此,每一种知识都是一块跷跷板,它是机会的跷跷板,也是成功的推动力。

学习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生在世,所学到的知识在大千世界里如同九牛之一毛,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全方位提高个人能力。

很多人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他们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于周围其他的活动一概不感兴趣。虽然,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是由此我们就把自己与其他知识隔绝起来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追求全面、综合发展。

事实上,多种多样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的辨别能力。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各种经历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而不是顾此失彼,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不要轻易丢弃。时代的变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甚至有一些交叉学科相继出现,这就需要一个人不断地进行学习,要懂得比较广博的知识。

希腊帕特农神庙上刻有一句话:“一个求知一生的人,他能成为驾驭人生的宙斯。”从大的方面说,知识能够改造世界,而从小的方面说,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知识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只有拥有了足够丰富的知识,一个人才能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广博并不是说什么都懂,但什么又不通;而是要在专的基础上有博,在博的基础上有所专。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在边上观看。老人觉得这个小孩非常可爱,就把钓到的鱼给他。这个小孩摇摇头说不要鱼,要他的钓竿。老人很惊讶地问小孩为什么不要鱼而要钓竿,小孩回答说:“鱼很快就会吃完,而有了钓竿就会有吃不完的鱼。”

也许会有很多人夸赞这个小孩聪明,但是转念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小孩要的只是钓竿,而不是钓鱼的技术。所以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钓鱼最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其实对我们而言,学习也是如此。一个人学到了知识只是拥有了钓竿,而只有学会了运用,才是拥有了钓技。正如有句话所说:“知识不是力量,学会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拥有知识的人非常多,但是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全部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来的并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纸上谈兵”的坏习惯,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一个人想要拥有相当的知识自然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而同样的,想要在某个专业领域登峰造极自然也得及时地充电,不断地丰富自己。所以,要在某个领域取得相当的成就,只要拥有自己的强项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幼时的“理想”并不是化学家,而是钢琴家。然而这也正是曾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母亲朱丽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安排。

1921年,普里高津一家刚移居到一片混乱的德国时,母亲为了使孩子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决定教他们学习音乐。尽管音乐世界是美妙的,但一首曲子上百遍的练习对于生性好动的普里高津来说还是非常枯燥的,因此他常常在家里搞一些恶作剧。

对于普里高津的这一天性,母亲头痛不已。她严肃地对他说:“在几个孩子中,最有音乐天赋的就是你,而且你现在也是表现最好的。但是,你喜欢音乐吗?想过要成为一个杰出的钢琴家吗?”普里高津听完母亲的教导,低下了头。母亲告诫他:“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弹钢琴尤其如此。”由此,母亲便在严格的教育下使他专心于学习钢琴,这不仅使他免受了混乱生活的干扰,还使他获得了良好的修养。

1929年,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后,普里高津进入了雅典中学学习。这是一个以严格的古典课程著称的学校,与浪漫的音乐世界毫不相同。在这里他的兴趣反而变得广泛起来,他喜欢上了考古学、文学和哲学,眼界开阔了很多。母亲看到他在其他方面都有突出的才干,就任其自由发展。

由于对化学特别感兴趣,普里高津终于有一天来到母亲房中,说出了自己想成为化学家的理想。母亲微笑着说:“小时候让你学习音乐是为了使你摆脱外界环境的干扰,培养你的情操,教你学会做事一定要专心。至于你长大选择什么目标,希望你自己把握,如今你已经作了决定。妈妈很高兴,尊重并支持你。”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培养学习的习惯,特别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习习惯,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提高;对在事业、家庭、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获得成功都具有重大意义。德格说:“唯一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不断地重塑自我,才能最终不断地塑造及培养成功的各个习惯,帮助每个人从个人的成功走向公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