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88个经典细节
44970800000098

第98章 做事尽量谨慎些

每个商人都希望延伸自己的业务范围,但是应该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在扩张中不能忘记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进取中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进取。

李嘉诚进入房地产业的时候,房地产还不是大热门,但绝非冷门。

房地产已经成行成市,个中好手在其中创出了许多新意。比如祖籍广东番禺的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卖楼花的销售奇招。

所谓卖楼花,就是一反原来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以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就动工兴建。

卖家用买家的钱建楼,地产商还可将地皮和未完成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可谓是一箭双雕。

银行的按揭制日益完善后,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以把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

银行接受该楼宇做抵押,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毫无疑问,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

霍英东售楼花的创举可以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笼,弥补地产商的资金不足。因此,急功近利的地产商纷纷效尤,蔚然成风。

李嘉诫面对地产界的主流新风潮,作为一个新进者,他冷静地研究了楼花和按揭。

李嘉诚得出结论,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银行。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损俱损。因此,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根据高利润与高风险同在的简单道理,李嘉诚制定了自己的方略。

(1)资金再紧,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以加速建房进度。

(2)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

(3)不牟暴利,物业只租不售。

总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

1961年6月,廖创兴银行挤提风潮证实了李嘉诚稳健策略的正确。廖创兴银行由潮籍银行家廖宝珊创建,廖宝珊同时是“西环地产之王”。为了高速发展地产,他几乎将存户存款掏空,投入地产开发,因此引发存户挤提。这次挤提风潮,令廖宝珊脑溢血猝亡。

李嘉诚从自己所尊敬的前辈廖宝珊身上,更加清醒地看到地产与银行业的风险。他深刻地认识到投机地产与投机股市一样,“一夜暴富”的背后,往往是“一朝破产”。

作为地产界的新秀,李嘉诚坚持谨慎稳健的步伐。

后来,在1965年1月,明德银号又因为投机地产发生挤提宣告破产,全港挤提风潮由此爆发,整个银行业一片凄风惨云。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不得不出卖股权给汇丰银行才免遭破产。

靠银行输血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肃杀,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而在这次大危机中,李嘉诚损失甚微。这完全归功于李嘉诚谨慎稳健发展的策略。

李嘉诚安全地避过了地产大危机,在地产低潮中依然稳步拓展。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其他经营方法一无可取。正如李嘉诚不卖楼花,却不能说卖楼花就一定会失败。事实是,卖楼花的做法,在今天的房地产界依然大有其市。正所谓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卖楼花的始作俑者霍英东今天一样是地产巨头。

关键是我们必须从李嘉诚的做法中吸取有益的启迪。李嘉诚初入地产行业,羽翼未丰,他输不起也赔不起,因此他采取不输不赔但资金回笼缓慢、赚头不大(与卖楼花相比)的只租不售的稳健发展策略。这也符合李嘉诚与生俱来的一贯性格。

作为商人,在制定经商的战略战术时,应该考虑那些符合我们性格特点和实力的做法,尽量做到谨慎稳步发展。